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
最近,國家電影局公佈了2020年5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通知顯示,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説《全頻帶阻塞干擾》改編的電影已經通過了備案,即將由曾發行《戰狼2》《流浪地球》等影片的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成電影。
《全頻帶阻塞干擾》是大劉老師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也曾被譽為劉慈欣作品中最不可能被搬上大銀幕的短片小説,為它撰寫立項全稿的人,是一位浙大學生!
他叫馮筱揚,1994年出生,目前是浙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在讀研究生。
豆瓣9.7分,B站9.9分的神作《我的三體》的動畫劇本,就是出自馮筱揚之手。
《我的三體》第三季《章北海傳》在今年疫情期間推出後,全網刷屏,好評如潮。這部動畫讓主創團隊兩次拿到華語科幻星雲獎,科幻迷們都在翹首期待第四季的亮相。
這位“神奇”的神經科學研究生,是如何“編織”出這部風靡全網的科幻動畫的呢?
【做科研,研究腦,一週讀一本書】
馮筱揚過着典型的理工科學霸生活。尤其是最近這段日子,為了完成手上的科研項目,天天泡實驗室,泡到昏天黑地,有時候一整天只來得及吃一頓早飯。
但是作為一個醫學研究生,他還有堪稱“驚悚”的“夜生活”:在國家腦庫做值班志願者,製備腦組織病理樣本。
“有時候會在午夜被叫去做手術,通常是為捐贈者的遺體取腦。”馮筱揚淡淡地描述他的工作,“手術室裏只有老師和師兄師姐,要工作到很晚……”
聽起來就像一個氛圍到位的驚悚故事,但是馮筱揚説,相比辛苦工作而言,捐獻者的選擇更為偉大和温情,能作為志願者參與到這樣的工作中來,十分有意義。
這倒很符合他的編劇氣質。這位理工科學霸,不僅具有科學素養,還有人文情懷,熱衷於劇本創作、文學創作。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這麼繁重的學業裏,他能每年閲讀近百本書。最近兩年,除了學業,還有許多劇本工作要做,耽誤了不少他的閲讀時間,“但是每年也要讀六七十本書。”
馮筱揚給記者展示了他2019年的閲讀總結,這個64本書的書單被整理得非常處女座,社科類、科普類、科幻文學、歷史&典籍、傳統文學、財經暢銷……分門別類,井井有條,還列出10本最推薦的作品,附有推薦短評。
他在閲讀總結裏這樣寫道:“慢慢覺得閲讀是一個尋找自身和諧和內心穩定的方式,而不再着急地去建構或者解構什麼東西。總體能保持大約一週一本書的閲讀速度,不緊不慢剛剛好足夠看人生的風景。”
很顯然,馮筱揚擅長時間管理。
閲讀時間不僅安排在睡前,做實驗的空隙中也能閲讀。有的實驗操作步驟之間有長達幾十分鐘的等待時間,他就趁這個空檔看書。
他説,海量的閲讀對寫作的影響很大。
實際上,對科幻文學的熱愛,就是他小時候在路邊書攤上的偶遇開始的。而成為一個腦神經方向的研究者,也是受了劉慈欣《三體》裏,腦科學家希恩斯的影響。
“看的東西越多,視野就會越開闊,思考問題不會侷限於故事本身。”馮筱揚説,“尤其是創作科幻作品,需要思考人類命運這樣的哲學問題,這些思考很多都是閲讀帶來的。”
帶着文學和科學的熱情,馮筱揚自己創作過科幻小説、舞台劇本,還有非虛構類作品,直到遇到《我的三體》動畫團隊,一飛沖天。
【《我的三體》贏在“科幻質感”】
《我的三體》動畫,最初是由一個叫“神遊八方”的網友發起的,他在遊戲裏搭建出《三體》中的經典場景,製作成簡單的動畫發佈在網絡上,並邀請同好一起加入。
左邊為馮筱揚,右邊為《我的三體》導演神遊八方
看到神遊要招募製作人員的信息時,馮筱揚那顆想要做科幻動畫的心情一下子就躁動不安了起來。
“我很擅長寫作,經由朋友推薦,我申請加入製作組,並且開始擔任編劇。”
隨着動畫劇集漸漸積累起人氣,製作團隊也面臨了嚴重的資金短缺困境。就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馮筱揚偶然經過三體版權方的公司大樓,竟然鼓起勇氣直接敲開了總裁辦公室的大門,憑一腔熱情説動了老闆。
《我的三體》這才有了正式版權和製作資金。
後來的故事大家很清楚了,《我的三體》從第二季開始,製作水平突飛猛進,一路高歌。
到了第三季《章北海傳》,更是口碑爆棚,無數媒體自發為之站台。
很難想象,這個所有人物都呈“方塊”狀的“五毛”粉絲自制動畫,竟然吊打了無數斥巨資、聘請流量明星、大IP改編的大製作。
“我們的主創團隊不僅對作品充滿熱情,而且很多成員具有理工科背景。”馮筱揚説,“對於一個硬科幻作品來説,創作人員具有相關領域的科學素養是很重要的,這能給作品提供過硬的‘科幻質感’。”
什麼是“科幻質感”?馮筱揚舉了一個例子。
《章北海傳》裏,章北海在太空裏開槍這場戲,他的宇航服上帶有制動裝置。在開槍以後,有一個不到1秒、一閃而過的噴氣制動畫面。
仔細想想就會明白,在太空裏開槍,如果沒有制動,是會被子彈的後座力推跑的。
“設計這個細節的設計師,他是個軍迷。這個點我就沒想到。”馮筱揚説,“如果沒有這個畫面,可能很多觀眾也不會在意這個細節。但有了這個設計,觀眾就能感受到科幻質感。”
太空槍戲
馮筱揚作為一個神經科學研究者,在《我的三體》第四季裏,將發揮出他的專業優勢。因為看過《三體》原著的讀者都知道,《三體》第三部中有個重要的劇情:男主角雲天明被取出大腦。
這是一段頗有情感衝擊力的重要劇情,女主角程心會目睹雲天明的手術。
“我告訴設計師很多細節,比如取腦的時候的容器是怎樣的,手術室是怎樣的結構,程心要通過什麼樣的路才能跑進手術室……”
團隊裏有人曾提議,雲天明取完腦子,讓程心抱着罐子哭一會。
“那個轉移罐的温度是零下80度,我們去拿它的時候都要戴很厚的手套,所以我説,不能讓她抱着哭。”馮筱揚説,“還有把轉移罐存儲起來,那個門把就不能像是銀行保險櫃那樣的圓把,而要按照真實的來設計。我們把這種細節做好了,即使觀眾並不懂專業知識,也會覺得‘看起來很真’。而如果隨意違反現實規律,觀眾即便不懂,也會覺得‘不對勁’、‘假’,這樣就沒有科幻質感了。”
在劉慈欣本人看到《我的三體》動畫設計稿的時候,也對他們設計出的“螳螂號”飛船表示讚賞。
“中國科幻要做好,不僅缺劇本,缺導演,更缺的還是能和劇情融入一體的設計。”馮筱揚説。
馮筱揚(右)與《三體》作者劉慈欣(中)合影
【做一個會寫小説劇本的科學家】
也許很多人認為,一個理工科研究生,又擅長寫作,是不是就能很容易地在本專業領域裏創作出超前的硬科幻作品呢?如同科幻黃金時代大師那樣,寫出具有“神預言”性質的偉大作品。
“那很難。”馮筱揚搖頭,“實際上知道的越多,就越會被知識束縛住,就會覺得:這樣寫是不對的。”
他笑言,有很多寫科幻的朋友來向他請教腦科學的問題,“我給他們講10年前的科研成果,他們都覺得,好厲害!可以當科幻點子寫。但其實在我們看來,已經過時了。”
“你知道馬斯克做的腦機接口對吧?可以控制動物的情緒,是不是覺得很超前?其實,這已經是10年前的技術。實際上我個人覺得,真正能完全解碼人腦的的腦機接口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每個人的大腦發育不一樣,童年生長的環境和學習方式也不一樣,有可能在我們説同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大腦裏對它編碼就不一樣,就像每個人的大腦裏都有一套獨特的‘方言’一樣,那如何解碼呢?”
“當下前沿的科學已經超越普通人的認知範圍。我每年閲讀的一些科學論文,要理解它們已經不容易。如果還要寫出比當下的科學成果更超前的硬科幻作品將非常困難。”馮筱揚説,“所以,我和我的創作者同行們,當我們想寫科幻小説的時候,往往選擇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不過,創作科幻小説,對這些理工科學者來説畢竟只是“副業”。即便已經憑藉《我的三體》在影視動畫圈內打響了知名度,即便科幻電影也曾票房大爆,馮筱揚也非常清醒地認為,他還沒有到可以用科幻創作安身立命的時候。
“還是更喜歡我的腦科學,當一個醫生和腦科學家。”馮筱揚説,“畢竟我的‘愛豆’大劉也最尊敬真正的科學家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