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的東泉村
文/姜苗林
從捎近村看完了降龍樹再返回到東泉村已經是下午一點多鐘了。村子的南口影壁牆上寫着“東泉村”三個紅色的大字,一旁還寫有“濟南十大古村落”。村口路旁開滿了鮮花,一路向村子裏面延伸。
東泉村是一個長條型的村子,由南向北緊靠着一條溝壑。村南頭有寬闊的廣場,廣場中央修建起了迴廊亭閣。青石鋪地,亭閣呈黑褐色。東邊的花壇台階之上是村子的辦公場所,西邊靠近溝壑的邊緣有青石圍欄。憑欄遠眺,山巒起伏,鬱鬱葱葱。這裏就是村子的會客大廳了。此時溝壑裏還沒有水,下游不遠處有一座拱形石橋。到了秋天的時候,水從眼前流過,可以戲水可以垂釣。身後的迴廊亭閣就是釣魚台,當是另外一番景色。
眼前這景色有些陌生,又有些似曾相識。
記得五年前的秋天是來過東泉村的。那是一個霧氣濛濛的早晨,下了公交車從村子的北面一路走來。青石壘砌的民宅,圍牆,還有腳下的道路,散發着古村落特有的氣息。破敗而不拆除,陳舊而不修葺。任由歲月的剝蝕。一眼古井,一棵老槐樹。那眼古井取名為飲馬泉。相傳李世民行軍至此,掘土為泉,飲馬征戰。那棵老槐樹枝繁葉茂,與村民相伴了一代又一代。村旁的這條溝壑有溪水靜靜的流淌。從村子裏面穿過,沒有遇到村民。秋日的安詳如同一位閲盡滄桑的老人。當時曾作打油詩一首。
石街少見有人遊,
薄霧徐行好個秋。
味美野郊鮮韭菜,
心晴正午紫牽牛。
拋竿不為約魚尾,
折柳盤纏上客頭。
最愛高槐拴馬處,
蟬聲遠去小橋幽。
那種安詳清幽的氛圍至今難以忘懷。如今村子的南面修起了偌大的廣場,將古老的鄉村裝扮的如此美麗。既留住了鄉愁,也有了對美好未來的展望。
正午時分,陽光刺眼,幾朵白雲飄浮在天上。廣場南面一條山路。信步走去,看那路旁的杏樹已經結了泛着微黃的杏子。“再過十天半月這杏就熟了,一定是玉杏。”對於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渴求。玉杏的品種好着呢,酸甜適中,肉嫩口爽,想想就流出了口水。前面的幾棵樹,也結着果實,青中透紅,“是桃嗎?”“這也是杏,你看那葉子。如果是桃樹的話,那葉子是細長的。”這種杏的品相比起玉杏來就差得多了,大概是酸酸的那一種。最好分辨的是核桃。樹葉肥大,果實堅硬。此時的形狀與杏子個頭大小差不多,想吃新鮮的核桃,要等到秋後了。
一隻黑色的毛茸茸的松鼠從核桃林中跳躍着跑到街面上來,轉眼間又跑到了路旁的高牆裏面去了。
村子南面的房屋多是些深宅大院。院門緊閉,院子裏悄無聲息。院牆外面遍植花草,如二月蘭、月季薔薇之類的。街面上十分的安靜。從村委會前寬闊的台階上下來再回到亭台當中坐下來稍事休息,清風徐來,好不愜意。
廣場的一角,一位村民坐在那裏玩着手機賣甜瓜。村民的生活似乎就是這個樣子的。既不着急吆喝賣完了回家,也不在意討價還價的語言技巧。享受的是時間的靜止和小本生意的悠然自得。
5.16
壹點號 暢敍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