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譽,每年都會吸引數以百萬計的遊客慕名前來觀光旅遊,雄偉壯麗的厚重山體,美景如畫的自然風光,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都給遊客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可以説把天下第一山的“名”襯托的淋漓盡致。它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山”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泰山“天下第一名山”石刻
一是自然之“名”。泰山素以雄偉著稱於世,主要是因為其獨特的以斷裂突出的岩層為主要特點的地質構造,南麓的三大斷層呈階梯式佈局,順勢而下,形成拔地通天、直衝雲霄的氣勢,頗有博廣厚重的氣質,給人帶來安全穩定的感受。西漢辭賦家枚乘曾在《上書諫吳王》中有“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的説法,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也有“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之説,無不是讚美泰山的穩重。
泰山博廣厚重的氣質
泰山的美景以奇、險、秀、幽、奧、曠的特徵歷來為世人稱道。自古命名的如日觀峯、堯觀頂、傲來峯、天柱峯等高聳入雲的山峯有112座;諸如百丈崖、回馬嶺、寶藏嶺等壁立萬仞的崖嶺98座;包括呂祖洞、白雲洞、婁敬洞等雲霧繚繞的巖洞18處;溪水長流的彩石溪、西溪、中溪等溪谷130條;飛珠濺玉的黑龍潭、鬥母宮、雲步橋、東御道潭瀑64處;靈秀壯美的王母泉、玉液泉、月亮泉等名泉72眼等等…可謂“神山藏寶地,萬仙在其中。”
東御道潭瀑
二是歷史之“名”。泰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考古資料表明,泰山早在遠古時代就已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中國最早進入人類視野的名山大川之一。古時泰山被尊為“岱宗”,即大山之長,作為唯一能與天地對話的大山,只有天子(皇帝)才有資格祭祀。《周禮》中稱“天子祭天下名山”,在此將泰山演變成為國家信仰之山、“國山”。因此泰山歷史之“名”繞不開封禪二字。
泰山玉皇頂“古登封台”
封禪,由巡狩制度演變而來,具有告天的意義,即“皇權天授”,成為封建帝王合法統治庶民的藉口。“封”即在泰山頂築壇燃火以祭天,禪即在泰山下的小山上掃地以祭地。帝王封禪須具備受命、功德、符瑞,缺一不可。《史記》所傳遠古七十二王就曾登封泰山,秦漢以來有史可考的就有12位帝王留下了祭祀泰山的足跡。明朝時,甚至於形成國家制度,凡國家重要典禮、政務等禮儀大事,均派重臣來泰山祭祀。清朝,康熙帝曾三次登臨泰山,乾隆更是成為中國歷史上來泰山祭祀次數最多的皇帝,達10次之多。至宣統元年,溥儀派遣特使告祭泰山,成為最後一位祭祀泰山的帝王。可以説封禪祭祀泰山貫穿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史。
漢武帝登山東御道
三是文化之“名”。帝王來泰山封禪祈禱國泰民安,追求天下太平,江山永固;先賢文人來泰山,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抒發政治抱負、歷史情懷;百姓來泰山進香。追求生活如意、福報綿長;宗教在泰山紮根落户,追求教義傳播,積德行善、造福蒼生。以上種種活動形成了獨有的泰山文化特色,也使其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之山。
抒發情懷
燦爛的泰山文化造就了眾多的名勝古蹟,以岱廟為代表的古建築羣,以秦泰山石、經石峪《金剛經》為代表的歷代石刻,以唐摩崖石刻各種書體為代表的中國書法,以及以岱廟《泰山神啓蹕迴鑾圖》為代表的繪畫藝術等等都可稱之為泰山文化的精髓、民族的瑰寶。
《泰山神啓蹕迴鑾圖》(局部)
所以説,泰山因其拔地通天的外在形象加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使之成為了民族精神與文明的象徵,“天下第一名山”的稱號可謂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