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遊釋放消費潛力——
户外運動在升温
本報記者 韓秉志
萬眾矚目的北京冬奧會,將公眾體育消費熱情推向高潮。後冬奧時代,冬奧效應仍在延續,無論是驚險刺激的極限運動,還是放鬆身心的徒步、騎行、露營……户外運動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休閒選擇。
露營短視頻“佔領”朋友圈、户外裝備熱銷、小眾運動變主流……今年春季以來,北京市民對户外運動的熱情逐漸高漲,尤其是露營、騎行、路亞等户外項目取代傳統景區一日遊,釋放出更大消費潛力和活力。
露營火出圈
“清明小長假,朋友圈被露營刷屏了。”消費內容社區中“什麼值得買”的首席生活家“大臉萌醬”是一名户外運動愛好者。她告訴記者:“最初還是在影視劇中瞭解露營,而今社交媒體上露營圖片隨處可見。節前去逛商場,露營裝備也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隨着天氣逐漸升温,温榆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通州城市綠心公園等成為北京熱門露營地。其中,位於朝陽、順義和昌平交界處的温榆河公園,是北京城的最大“綠肺”。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公園裏的連翹、碧桃、山杏、玉蘭、丁香等陸續綻放,3萬平方米的帳篷露營地也正式開放。不少北京市民攜家帶口支開帳篷,愜意地享受着難得的假期。除了郊野公園,京郊部分地區也看準商機推出主打露營旅遊的營地,同樣人氣爆棚。
包含山野、自然、綠地元素的露營遊表現亮眼,相關產品躍升成為消費新熱點。攜程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清明節露營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超3倍,以賞花、房車旅行、露天音樂會、旅拍為主題的露營產品成為出行亮點。“什麼值得買”平台發佈的報告也顯示,今年“3·8”購物節大促期間,與露營相關的防潮墊、帳篷、衝鋒衣產品熱度同比分別增長44%、67%和107%。
“什麼值得買”商業運營中心負責人張宇昂指出,早在2014年就有消費者試水露營遊。但露營真正成為一種大眾休閒方式還是在近幾年,主要基於政策推動、生活方式變化、社交網絡效應等方面的引導。“伴隨城市化進程加快,一二線城市居民休閒需求開始向縱深方向發展,郊野休閒類佔比持續上升。2021年,‘什麼值得買’站內‘露營’熱度同比提升187%,關於露營裝備、營地、露營收納、搭帳篷的內容持續獲得討論與關注。其中‘精緻露營’更成熱點。”
“所謂精緻露營,是指在傳統一人一帳的基礎上,再添加天幕、燈架、户外燈源、咖啡機等設備,讓消費者的休閒體驗再次升級。”“什麼值得買”户外運動行業專業編輯鄭金娥説,“精緻露營”人羣在年輕白領階層中更受歡迎,體驗者不僅可以感受慢節奏生活,更方便實現拍照、打卡等社交網絡標配。
小眾變大眾
露營這種曾經的小眾旅遊形態成為消費新趨勢。以“露營+”模式為代表的户外運動,不僅展現出消費者對露營體驗的新追求,也在無形中促進了體育旅遊市場的壯大。
“週末到城市周邊的山間步道走一走,或者趁着晴天在城市裏騎行一圈,抑或是帶娃去體驗露營瑜伽,這些形式都與體育旅遊密不可分。對新運動一族來説,體育可以很好玩,也可以與日常生活完美結合。從‘遠觀’到‘嘗試’,體育運動正成為全民參與的大眾休閒新路徑。”馬蜂窩旅遊研究院院長馮饒説。
據馬蜂窩平台統計數據,熱衷於發掘新鮮事物,並且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的“80後”“90後”年輕一代是體育旅行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從2003年初試户外運動,馬蜂窩會員夏冬軍至今已有近20年的户外運動史。今年清明小長假,由於疫情原因不能出京,夏冬軍一家人選擇到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虎峪自然風景區遊玩。“在這裏,孩子戲水,我玩路亞,妻子爬山。一家人玩得不亦樂乎。”夏冬軍説。
去年開始,夏冬軍迷上了路亞運動。所謂路亞,就是一種“以假餌釣真魚”的運動,也被戲稱為“水上高爾夫”。“我們熟知的台釣,是通過餌料把魚吸引過來,然後釣上來,路亞則需要先找到魚,再通過假餌以及控餌手法,把魚‘騙’上來。”夏冬軍説。
夏冬軍告訴記者,他現在的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置辦路亞裝備上。路亞運動是近兩年户外運動中消費體量增速最快的項目之一,“像專業裝備路亞竿最近一年的價格就上漲了3倍以上。許多年輕人春天脱下滑雪服便投入路亞的懷抱,可見參與這項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年輕化趨勢也越加明顯”。
路亞運動愈加受到追捧,源於其更親近自然,對裝備要求也比較精簡。“體育與旅遊並不是完全割裂的概念。全國各大地區均有自身運動的休閒特色,像東北的冰雪、華東的海洋、西南的山地、西北的草原。各地都在深入挖掘自然環境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旅遊玩樂資源。”馮饒説,玩法的多樣性決定了體育旅遊有着廣闊的受眾範圍。無論是驚險刺激的極限運動,還是放鬆身心的散步垂釣,任何興趣圈層的人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參與其中。
騎行正當時
隨着國民健身意識、綠色出行意識不斷增強,自行車也由過去的代步工具變成了大眾喜愛的集休閒、運動、文化於一體的消遣品。春暖花開,不少北京市民走出家門,郊遊騎行,賞花踏青。
記者走訪北京數家自行車專賣店瞭解到,由於户外騎行鍛鍊的市民不斷增多,春季已成為自行車銷售旺季。近年來,中高檔自行車銷量保持增長態勢。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將自行車用作通勤交通工具的人明顯增多。
愛好騎行的“大臉萌醬”也有這種感受。“我在2018年購入一輛自行車,當時身邊的朋友都非常不解,馬路上共享單車那麼多,為什麼還要買?但這兩年購買自行車的朋友越來越多,而且很多人還添置了諸如頭盔、手套、行車記錄儀等騎行裝備。”
中國自行車協會近日發佈的《2022中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流行趨勢報告》顯示,從消費趨勢看,城市休閒車注重提升騎行舒適度,國潮風格設計添加本土文化元素;公路自行車中,碟剎公路車加速普及,電子變速由頂級公路車向運動愛好者用車普及;山地自行車則更注重多樣化的騎乘體驗。
馮饒認為,隨着我國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抱有更大熱情,騎行、爬山等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休閒娛樂項目,將逐漸成為人們選擇的主流。
“可以預見,在體育旅遊熱的助推下,消費者對高科技運動裝備的需求也會日益凸顯。如運動攝像機不僅能更好地記錄下騎行全過程,還可以結合第三方軟件,將速度、功率、人體心率,以及當地海拔、氣壓等諸多數據展示在畫面中。這一應用不限於運動,即便是露營、自駕,甚至用在做飯上也能豐富記錄效果,可玩性很強,對安全保障也有一定幫助。”資深騎行愛好者萬路説。
萬路表示,消費者對運動產品的認知程度明顯提高,只要產品足夠優秀,對價格反而沒那麼敏感。因此,無論是設計者還是生產廠家,必須更加註重運動產品的質量、外觀和品牌調性,積極挖掘細分品類,切實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