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姜燕)日前,為期兩年半的錢江源國家公園綜合科學考察圓滿收官,這是錢江源國家公園成立以來首次全域綜合科學考察,共發現錢江源國家公園新記錄物種1401種。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錢江源國家公園共有123種特有昆蟲,如廣翅目的喜網等鱗蛉,在國內僅分佈於錢江源國家公園。
圖説:科研人員在錢江源國家公園考察中。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下同)
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杭州召開的錢江源國家公園綜合科學考察項目驗收會上發佈了此次科考成果。新發現的1401種物種中包括苔蘚植物88種、蕨類植物11種、種子植物146種、大型菌物261種、昆蟲857種、魚類12種、鳥類12種、獸類14種。錢江源國家公園綜合行政執法隊科研監測中心副主任陳小南介紹,新增物種主要是與此前古田山科考報告、錢江源國家公園鳥類圖鑑及公開發表關於錢江源國家公園資源類的論文進行比較的。“之所以增加這麼多,一是調查面積覆蓋整個國家公園範圍,長虹、何田、齊溪區域以前所做的資源調查很少;二是本次調查更加系統全面。”他表示,以前的科學考察主要在國家公園古田山保護區,最近一次是2014~2017年,古田山保護區管理局委託浙江大學組織綜合科學考察隊,對古田山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進行系統全面的調查研究,完成了《古田山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
“錢江源國家公園綜合科學考察項目”於2018年4月啓動,由浙江大學牽頭,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浙江自然博物院等科研院校參與組成科考隊,對錢江源國家公園的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系和水資源,主要植被類型的特徵與分佈,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資源,大型菌物資源,昆蟲資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資源,長柄雙花木、白頸長尾雉和黑麂種羣及其生境等各方面、全方位進行考察和研究,並完成《錢江源國家公園綜合科學考察報告》編寫,發表學術論文11篇。
圖説:科學考察啓動儀式。
陳小南表示,本次科學考察成果,不僅為錢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公眾的科普教育提供支撐材料。“如昆蟲方面,錢江源國家公園共有123種特有昆蟲,有的可以通過標本,在我們正在建的錢江源國家公園科普館展示。館內展出的將有獸類、鳥類、植物等標本。
根據目前的認知,錢江源國家公園內有苔蘚植物392種、蕨類植物175種、種子植物1677種、大型菌物449種、昆蟲2013種、鳥類264種、獸類44種、兩棲類動物26種、爬行類動物38種、魚類42種。其中有省級及省級以上的野生珍稀瀕危植物84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3種,為黑麂、白頸長尾雉、中國穿山甲,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4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