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説寺廟寺廟,但“寺”和“廟”有極大區別,很多人分不清!
佛教是全球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上有着很多的佛教信徒,包括中國在內。所以從古代開始我國就有很多寺廟建築,這些寺廟建築一直保留至今,成為著名景點。每逢假期,這些寺廟就會人聲鼎沸、香火旺盛。在多數人的認知中,寺廟寺廟,它們就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常常把它們混為一談,實際上寺和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古時候寺和廟是嚴格分開的。
小編前段時間和朋友去解州這個地方旅遊了一番,解州有着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關帝廟,主要就是用來祭祀關公的廟宇,有着“武廟之冠”的盛名。在觀光過程中,小編突然想到,我們常常把一些佛教聖地統一稱作為寺廟,實際上它們在名稱上又不相同,比如靈隱寺只能叫靈隱寺,沒有人管它叫做靈隱廟,而解州這一個關帝廟也一樣,只能叫關帝廟,不叫關帝寺。
與小編同行的朋友是一個佛教信徒,對此她也對我做出十分詳細的解釋。朋友告訴我,寺和廟是完全不同的,從三點上就可以區別出來。首先,寺和廟的來源不同,寺在我國古代是直接由皇帝管轄的,屬於國家的行政單位,比如我們常常從電視上看到聽到的“大理寺”。而廟呢,大多數都是百姓們自己籌資來修建或者當地區域政府修築而成的,以祭拜為主的地點,私立性比較強。
其次,寺和廟的供奉對象也不一樣,寺一般供奉的是菩薩、佛、仙,比如如來佛祖、彌勒佛、觀世音菩薩等等。而廟的話,供奉的對象更廣泛,除了本地的神明外,還供奉一些英雄偉人、好比我們來旅遊的這一個關帝廟,供奉的就是關公。有些大家族自己也會設置廟堂來供奉祖先,然後自己祭拜。有些廟會也會供奉佛像,但一般都是私人的廟堂,只供自己人祈福,相對“寺”的話比較簡陋。
最後一點,就是寺和廟的性質不一樣,自古以來我國深受佛教影響,建佛寺學佛法,寺主要就是用來傳播佛法,規模比較大。而廟以祭拜、祭祀為主,所以規模較小。如果一定要按照宗教來劃分的話,那麼寺就偏向於佛教,廟偏向於道教。在寺裏會有僧侶信徒,但廟裏則不會有人居住,也很少有專門的管理人員,沒有什麼專門人士來介紹解釋宗教禮法。
在聽完朋友的解釋後,小編真可謂受益匪淺了,明明去過那麼多的寺和廟,但卻不知道它們的區別。除了寺和廟外,庵和觀也有不同的性質,由此可見不同的建築稱謂所對應的性質也都不同,而僅僅是國內的宗教建築就已經有這麼大的分別,這也反映了中國的文化有多麼博大精深。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也應該對這些民俗文化有所瞭解,才能起到一個文化傳播的作用,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