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濟區沿黃生態廊道草木的種類超過了200種,植物資源較為豐富。
惠濟區沿黃生態廊道的騎行道
惠濟區沿黃生態廊道的護坡草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劉瑞朝文圖
在邙山的引導下,黃河由西向東,在鄭州市域北部穿行,逐漸擺脱邙山的束縛,衝入平坦闊大的平原。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工程,鄭州市沿黃生態廊道也不是尋常的一條綠色廊道而已。
鄭州市沿黃生態廊道,將打造成全省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工程、“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生態休閒體驗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廊。
【示範】1.2公里的沿黃生態廊道示範段草木種類超過了200種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秋天開啓,風輕雲淡。大河水黃,晴日天藍,位於惠濟區八堡村北側的鄭州市惠濟區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區示範段,即將上演一場草木色彩的漸變。
2020年3月,河南省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工程集中開工暨全省春季義務植樹活動便是在這裏舉辦的。黃河大堤南側,八堡村北側,東西全長1.2公里的區間內,率先啓動了沿黃生態廊道的建設。
春季花開,秋季葉變,一年四季,各有景緻。惠濟區林業和園林局相關人士介紹説,示範段工程西起六堡村,東到凌莊,面積約26.6公頃。草木的種類超過了200種,植物資源較為豐富。
通過“堆丘、理水、植林、通廊、融文”的造景手法,他們將該段生態廊道打造成以綠色為底藴,以花徑為紐帶,以休閒慢生活為主題,以“色葉片林、疏林草地、通幽花徑”為特色的生態廊道。據介紹,廊道內設置了兩條東西延續、蜿蜒曲折的白蠟騎行道、櫻花步行道。
【廊道】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惠濟區有個沿黃“休閒體驗區”
示範段,體系成熟。而鄭州市沿黃生態廊道惠濟段,也基本建設完成。以黃河大堤為界,沿黃生態廊道主要位於南側。
9月6日中午,“秋老虎”露出面目,天空無雲,陽光曝曬,稍顯乾熱,但是,走在生態廊道之內,喬木灑下蔭涼,時不時能看到在裏面休息的市民。
惠濟區林業和園林局上述人士説,鄭州沿黃生態廊道(惠濟段)建設項目,西起江山路,東至金水交界,全長約26公里,黃河大堤部分沿黃綠道15.2公里、連接S312慢行道路約10.8公里。
沿黃生態廊道整體以城市生態景觀和田園生態景觀為規劃重點,佈局堤北親水觀河風光帶、淤背堤生態休閒體驗帶和延展區森林生態屏障帶。結合道路交叉口、人文歷史遺址,打造不同規模層次具有黃河文化、休閒服務功能的休閒廣場、服務驛站等生態景觀節點。
在建設時,他們尊重場地現狀,對部分區域進行從新組織路網和綠化景觀的提升,打造了一個“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的休閒體驗區。
根據介紹,沿黃生態廊道全線貫通6米自行車道和3米人行步道,設置景觀節點3處、驛站2處、衞生間3處,停車場3處,配套約1400個停車位。
【佈局】黃河大堤生態廊道、S312生態廊道雙道並行
當春風又綠河兩岸,沿黃生態廊道,將成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而作為省會城市的鄭州,沿黃生態廊道建設,還應該充分考慮市民休閒遊憩的需求。
根據河南省林業局制定的《沿黃生態廊道標準》,城市郊區及重要河流入口、重要乾渠出口、重要生態部位和省級以上道路交叉口等重要節點處,實行公園化、景觀化、特色化,堅持“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加深文化內涵,體現地方特色,突出植物造景和休閒遊憩的功能,以植物造景為主。
而按照相關規劃,鄭州市沿黃生態廊道將打造成全省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工程、“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生態休閒體驗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廊。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瞭解到,鄭州市沿黃生態廊道項目西起惠濟區江山路以西200米(千里黃河大堤南側起點處),東至與開封市交界處,北至黃河大堤以北100米,南到黃河大堤以南500米,全長76.5公里,區域面積46平方公里。其中,惠濟區段約26公里,金水區段約9公里,鄭東新區段約9公里,中牟縣段約32.5公里。
鄭州市沿黃生態廊道將着力建設“兩脈”“三帶”“四區”“多節點”。“兩脈”即黃河大堤生態廊道、S312生態廊道;“三帶”即堤北親水觀河風光帶、淤背堤生態休閒體驗帶、延展區森林生態屏障帶;“四區”即依惠濟區、金水區、鄭東新區與中牟縣行政區形成的四個不同特點生態景觀區;“多節點”即結合道路交叉口、人文歷史遺址、休閒廣場、服務驛站等,打造不同層次、規模的生態景觀、文化展示、休閒服務等景觀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