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花戲樓,承載着一座城的胸懷和氣度

安徽亳州有座花戲樓,十分漂亮,是當地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這座花戲樓建於清初順治十三年,原名大關帝廟,已經在古城中屹立了300多年,是古代商幫議事談判、祭祀神明的地方。
一座花戲樓,承載着一座城的胸懷和氣度
説花戲樓漂亮,並不是場面話,它每一處雕花裝飾都精工細作,造型考究,極盡奢華。
旗杆上盤虯卧龍,24只風鈴代表着二十四節氣,也期盼這裏能年年風調雨順,寓意生意一直紅紅火火。
不過,亳州地界上的這座建築,卻不是當地人建的,關於它的由來,當地流傳着一個故事。
一座花戲樓,承載着一座城的胸懷和氣度
清朝初年,山西商人王璧和陝西商人朱孔領來到亳州做倒賣藥材的生意。
然而老天卻不給力,連綿的陰雨天氣導致藥材發黴,變得一文不值,兩人血虧,更要命的是,兩人的錢都是借來的。
一座花戲樓,承載着一座城的胸懷和氣度
備受打擊的商人想要一死了之,正欲尋短見之時,恰逢一老人路過。
老人立刻攔下了他們,得知兩人尋死的原因後,老人立刻把自己剛剛賣羊所得的銀錢全部送給了兩位,並囑咐兩人拿這錢去週轉,莫要再做傻事。
回過神來的年輕人,拿着老人贈送的銀錢留在了亳州,他們從小生意做起,靠着年復一年的打拼,成為了城裏的大藥商。
一座花戲樓,承載着一座城的胸懷和氣度
發達後的兩人,想要報答當年的救命恩人,但尋遍了亳州城也沒找到當年的賣羊老人。
於是,他們便建了一座花戲樓,讓整個亳州城的百姓都可以來這裏看戲。
一座花戲樓,承載着一座城的胸懷和氣度
細細想來,賣羊老人應該不是什麼富貴人家,賣羊得的錢或許是他好幾個月的生計,但是他卻毫不猶豫送給了兩個完全不認識的外地人。而兩位來自外地的商人,則將這份恩情通過一座花戲樓反饋回了整座城。這或許就是亳州這座城的氣度和胸懷,“亳人不薄,人皆厚道”,也是亳州繁榮千年的奧秘所在。
一座花戲樓,承載着一座城的胸懷和氣度
【本期編輯:石香雲】
來源:CCTV4《記住鄉愁》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8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座花戲樓,承載着一座城的胸懷和氣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