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荔波瑤山古寨,熱情的“瑤阿哥”王小業已經在寨門前等候遊客,“酒壺、獵槍和鳥籠,是瑤族男人酷愛的‘三件寶’。”王小業説,大家做好準備,等一下還有身穿盛裝的瑤族同胞鳴槍迎貴客、敬上攔門酒、跳起猴鼓舞,喜迎遊客。
看到眼前熱鬧的旅遊場景,很難聯想到過去瑤山是貴州歷史上最窮的“三山”地區之一。荔波瑤山是貴州唯一的白褲瑤聚居地,這裏缺田、缺水、缺糧,過去很長時間以來,當地的瑤族同胞生存方式原始,以刀耕火種兼狩獵為生,長期“倚山而居”“吃盡一山則他遷”“一地種上兩三年”,所以又稱“過山瑤”。
自1955年部分村民走出深山、搬到山下的拉片村開始,荔波瑤山的瑤族羣眾前前後後經歷了7次搬遷。2017年至2019年,瑤山迎來史上力度最大的搬遷,方式由部分搬遷變為整體搬遷;搬遷主要目的地,由山下的鄉村變為縣城。2019年9月,瑤山鄉拉片村高質量實現脱貧出列,貧困發生率低於3%。從此,徹底改變了瑤山貧困村民的生存環境,斬斷了“窮根”。
2020年5月1日,瑤山古寨完成了景區提質升級,成功通過國家4A級景區省級評審,經歷“顏值大提升”後的瑤山古寨以嶄新的面貌正式開園營業,實現了村落變景區、民房變民宿、用品變商品、手藝變技能、農民變演員。
“2009年,我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來到荔波瑤山鄉拉片村,住進了兩層120平米的樓房,結束了四處漂泊的日子,我也結婚成家了。”王小業説,他現在當起了瑤山古寨景區的解説員,希望向更多的遊客講述好瑤族文化、歷史故事和風俗習慣。
拉片村民謝永光在景區旅遊規劃版圖帶動下,成為經營瑤山第一家瑤家特色餐廳的老闆,年收入達11萬元,並帶動了4個當地羣眾就業。村民謝業通也在景區觀光車運營部就業,每月收入2700元以上,年收入達32400元。參與景區演出的村民謝金偉每月有1500元的演出收入,不需要表演時,還能幹些別的事情。
如今的瑤山景區,在荔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藍圖下,正以“文化+旅遊+扶貧”的模式實現着第二次發展的騰飛。瑤山羣眾穿着瑤族民族服飾參與生產生活展演,還原瑤族人民原始生活場景,以景區門票收入10%作為羣眾分成,委託鄉政府進行分配。景區發展間接帶動了近1500人就業,涵蓋周邊村落,帶動羣眾共同發展。(牟泗亭、朱麗、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