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據媒體報道,繼新疆獨庫公路變“堵哭公路”之後,蒼山洱海也變成了人山人海。當下的大理熱鬧非凡,突如其來的打卡人流,以至於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有些“崩潰”,他們吐槽,居然搶不到早飯。還有的説,不敢出門,打不到車、買不到奶茶,去趟古城,差點被擠溝裏。(據8月1日每日人物社)
遊客在社交平台上感嘆大理的旅遊人潮
如果説,網友、遊客們憑感覺説出來的話,多少會有些誇張,那麼來自景區、交通、賓館、民宿的信息,顯然更加具有説服力。打車軟件上排隊一百多人,客棧民宿價格飛漲還是一房難求,景區上山排隊兩小時,下山排隊一小時,洱海邊上的網紅拍照點“S彎”,如今只看得到人看不到“彎”……種種信息都釋放着強烈到爆炸的信號:疫情以來長久的冷清突然被一掃而空,雲南大理正處於遊客井噴期!
對於全國著名的旅遊城市來説,遊客變多當然是件好事。要知道,疫情差點都快把文旅行業給“幹趴下”了,遊客能有實力、有心情在暑期消費,旅行目的地城市的相關部門和商家當然會笑得合不攏嘴。
但是對於遊客而言,可能就沒那麼好了,買什麼都漲價,去哪兒都是看“人從眾”,旅遊體驗自然大打折扣。這其實是個有點無奈的“悖論,人少了旅遊發展不起來,但是人多了旅遊就變成“人在囧途”。
以大理而言,一直以來所營造的“人設”就是“世外桃源”“避世美景”。人們想到大理,腦海中浮現的必然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孤獨、曠達與浪漫。但如果抬眼不見風花雪月,只見人頭攢動,側耳不問風吟雨唱,只聽見人生鼎沸、喇叭聒噪,即便當下的大理無比熱鬧和繁榮,但這些遊客會對大理留下什麼印象呢?會怎麼跟其他人説起呢?他們下次還會來大理嗎?這都是城市推動文旅業發展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大理
復甦本就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詞彙,而旅遊復甦對於那些將旅遊作為經濟發展引擎的地方而言,又有着太多值得慶賀與欣慰的意義。復甦之勢越是喜人,越要把握好旅遊經濟回報與遊客體驗的平衡,因為只有讓遊客玩得愉快舒心了,才能確保有回頭客,有好口碑,才能讓這種熱鬧的勁頭延續下去,才能迎來真正的蓬勃,展現持久的活力。
尤其是像大理這樣兼具“傳統著名”與“網紅”特色的優質旅遊勝地,面對洶湧而來的遊客潮,更應該展現出專業級、“老師傅”級的應對。可以增設一些直達主要景區的公交車、擺渡車,通過線上預約的方式將遊客分流,在景區主要的交通要道設置分流點,避免遊客在有限區域內扎堆,同時也可加強推介周邊的旅遊景點,引導遊客合理安排行程,以愉快和便利的旅行體驗來回饋所有遊客對大理的支持。
大理遊客“爆棚”,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防疫政策變得寬鬆,來雲南的遊客只需在3天內做兩次核酸,遊客的心理負擔變小了,而且大理還在各處設置了免費核酸檢測點,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當地對遊客的渴求和歡迎。所以也更需要呼籲遊客們錯峯前往,注意防疫,讓這個良好的勢頭保持下去,讓大家感受到能“想來就能來,無須焦慮”的從容,旅遊業才能真正從“爆炸性”的復甦,逐步走向細水長流、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每日人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