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
沙泉共存:大漠奇觀的保護之道
半月談記者 張文靜 郭剛 王植櫻
金沙環碧水、清泉映鳴沙。在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以獨特的大漠奇觀吸引着無數中外遊客一睹其芳容。山泉共處,沙水共存——沙漠奇蹟為何能延續數千年?走進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半月談記者帶你揭開“千年之謎”的神秘面紗,探尋沙泉共存的保護之道。
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沙泉共存航拍照片 郭剛 攝
大漠奇蹟:沙泉共存
敦煌,既是極旱之地,也擁有神奇的沙漠綠洲。敦煌以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景區聞名於世,而鳴沙山月牙泉作為敦煌生態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一直備受關注。
水沙共存,延綿千年,沙不進泉,水不濁涸。月牙泉因其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被稱為“沙漠第一泉”。巍峨的鳴沙山像衞士一樣,守護在月牙泉四周。在茫茫的沙丘襯托下,月牙泉的恬靜一覽無餘,可謂“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
月牙泉邊蘆葦茂密成林,隨風搖曳,沙沙作響,蓬勃之氣溢於水邊。最令人稱奇的是,鳴沙山“經宿風吹,轍復如舊”,總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穩定的金字塔外形。
獨特的大漠奇觀每年都吸引無數中外遊客不遠萬里而來,渴望一睹其風采。凡來過的遊客,皆為此種大漠奇蹟所震撼,也會異口同聲地提問:歷經千年,沙泉如何得以和諧共處?
鳴沙山月牙泉景區資源保護所所長李海江説,鳴沙山月牙泉是世界上具有獨特性的景觀資源,神奇的風力作用正是沙泉共存的奧秘。
來自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屈建軍研究員團隊的監測和研究發現,三組不同風向的風沙運動促成了鳴沙山的形成。東北風、西北風和偏南風交互發力,三組風力不分伯仲,最終實現了輸沙動態平衡,這是鳴沙山月牙泉長期和諧共存的主要原因。白天沙子被風吹落到沙山下,晚上又被風裹挾吹回到沙山上。“一上一下”達到了動態平衡,使得月牙泉長久以來得以安然生存。
鳴沙山月牙泉景區 郭剛 攝
科學保護:奇蹟延綿
21世紀初,鳴沙山月牙泉也曾遭遇過沙移水涸的風險。工作人員監測發現,鳴沙山逐漸對月牙泉形成夾持之勢,表現為北沙山南移,南沙山北移,對沙山下月牙泉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脅。
為此,當地政府尋求科研人員的支持,加大對月牙泉的科學保護和治理力度。2008年起,屈建軍帶領團隊與景區管理部門協作研究,先後建立了多個定位觀測站點,並通過區域環流特徵分析、局地氣流觀測、風沙活動監測、沙山形態測量、風洞試驗和計算機數值模擬等多種科學手段,最終找到了風沙問題的根本原因,解除了泉水被沙山掩埋的危險。
屈建軍團隊的研究發現,近幾十年來,月牙泉周邊的高大喬木、上風向建築物等阻擋了景區內的東北風,減弱了東北風的風速,破壞了原有三組風向的輸沙動態平衡,抑制了風沙自然流場,導致原本穩定的金字塔沙丘形態日積月累發生了改變,造成沙山變形移動,進而威脅到了沙山下的月牙泉。
和其他地區風沙防治思路不同,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鳴沙山月牙泉共存的前提並不是防風,而是要保持自然條件下風的動態平衡。“一般來説,防風固沙要造林,但在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因為要保護的是自然的沙漠景觀,不但不能過多地種植高大喬木,而且周邊不能有太高的擋風建築。”屈建軍説。
對此,他們提出了全新的治理措施。打開風道,還原風沙自然流場,從而恢復鳴沙山與月牙泉的和諧共存。近年來,敦煌市相關部門完成了景區內外部分擋風建築的移除以及周邊樹木的改造,並且在景區內打造了“人工戈壁”地貌,就連景區內的衞生間也修建成流沙形狀,以減少對風場和沙丘形態的影響。
敦煌市委書記石琳説,通過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門的合作研究,敦煌不但明確了沙泉共存的機制,而且開展了系列治理工程,取得了明顯效果。“風的通道一打開,大風將沙子颳得離月牙泉越來越遠,大漠奇觀沙泉共存得以延續。”
多方合作:綻放異彩
月牙泉邊,蘆葦青青養眼;沙山聳立,黃沙漫漫壯觀。
近年來,月牙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保護。景區還不斷加強與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合作,加大了對月牙泉水資源的動態監測力度——先後建立了智能數字化水資源監測管理信息化平台,完善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監測網絡,完成了月牙泉泉形修復,並通過禁止在月牙泉周邊區域開採地下水、增加黨河河道行水時間和下泄生態流量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保護和治理月牙泉。
相關措施的實施使得月牙泉變得更加“豐腴清麗”。景區提供的數據顯示,月牙泉水域面積由2012年約12畝擴大至目前的24畝。月牙泉水位明顯上升,保持在1.6米左右,最大水深保持在2.2米。經過保護治理,月牙泉周邊生態環境更加優良,展現出水草豐茂、魚翔淺底的喜人景象。
鳴沙山月牙泉在得到科學保護的同時,也需要合理開發。每逢旅遊旺季,五湖四海的遊客來到鳴沙山月牙泉遊覽賞景,體驗滑沙是必備娛樂項目。為了滿足遊客需求,兼顧保護沙泉景觀,景區每年會開放部分鳴沙山攀爬區域,讓沙山輪流休整的同時,也能讓遊客與鳴沙山有更多親密接觸的機會。
遊客在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遊覽 張曉亮 攝
大漠奇觀,沙海奇蹟。這張敦煌乃至中國的“千年名片”,正以更新更靚的美麗容顏嫺靜示人,流光於世。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