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亭,是在人們自然行旅中的停歇。亭,且停停。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那些臨洮的“亭亭玉立”,

在山中,有高遠之雄勢;

在湖畔,則有平遠之闊。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山中亭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嶽麓山雄峙縣城之東,

過惠橋,向山上攀登,

十步一樓,五步一閣。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風雅亭、伏龍閣、暢懷亭、

懸亭、一覽亭飛檐流丹,

畫廊回閣掩映在樹林花木之中。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風雅亭

據傳,老子出函谷、過散關後,翻閲鳥鼠山,沿龍水谷地(今名東峪溝)來到隴西邑(今臨洮)東山前,頓時被眼前的秀麗景色所吸引。老子仙逝後,為了紀念本地第一位文人雅士,人們在此修建了“風雅亭”。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暢懷亭

相傳,老子隱居臨洮時,常帶隨行的弟子和前來問道的朋友來到此處,暢談交流悟道修德的經驗和體會。“暢懷”二字源於宋代詞人汪夢斗的《金縷曲·賀新郎》“憶年時,呼朋樓上暢懷斛詠”。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伏龍閣

傳説,老子在臨洮飛昇之後,人們在此地建伏龍閣以紀念。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一覽亭

一覽亭是觀覽臨洮城的最佳位置,佇立一覽亭,臨洮縣城全貌盡收眼底,心情為之豁然開朗。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懸亭

傳説,老子在嶽麓山豐台仙逝飛昇後,人們建懸亭以紀念。“懸亭”二字,取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之諧音,又暗含了老子仙逝後靈魂“懸空飛昇”之意,更表明了此亭懸空而建的特點。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只有在此亭才會有此景。

亭中,

四面無牆通天地。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你看,亭似點睛之筆。

沒有了亭,自然好像也缺了些人文感,與我們隔了一層。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巧於因借,精在體宜。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很多時候,光看亭名,就能想象一幅畫、就能去體會一種感知、情懷、智慧。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這些亭子,

不凌駕於自然之上,

也不迴避人工的精妙。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明明是去爬山,

但遠遠地看到了山上的亭子,

突然山就有了生氣,有了人跡,有了文化感。

如果沒有亭子,那山也就不太好看了。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亭,

有由內向外的好看,

也有由外向內的好看。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從內向外,它是與山、與湖融為一體的山水畫;

由外向內,它是可以觀山水、觀人情的好視角。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湖中亭

亭。

點中自然的穴位,才會如蘇東坡所言,“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亭。

飽含了對自然的敬畏與觀察,

細微之處又可見對人的關懷。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亭。

確乎像是天地早已埋伏好的線索,

只等有情之人、有智之人來開啓、路過、停留。

看故事亦是看風景。

有時,亭中人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皆成為風景。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我在亭子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看我。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你打開怎樣的窗,就會看到怎樣的風景。

你看到什麼樣的亭子,就會看到自己怎樣的內心。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亭子不空,它一直在那裏。

臨洮的亭,

發出邀請與召喚。

邀請你走進它,以行走、以停歇、以感知......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臨洮的亭,在等你

一起聽故事,賞風景!

臨洮融媒

編輯|康 美

責編|趙建民 楊 陽

編審|譚明強

總編|邊國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1 字。

轉載請註明: 臨洮的亭,有故事,有風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