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山融水的“新山門”
——探訪九寨溝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
四川在線 王晉朝
自9月27日投入試運營以來,九寨溝景區的“新山門”——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已經投入使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經歷了“十一雙節”的考驗,新建的九寨溝立體是遊客服務設施是否達到了設計預期?試用了體驗又是如何?11月7日,記者來到了九寨溝景區,親身探訪新建成的九寨溝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
駐足於這座九寨溝的“新山門”之前觀望,“和諧”是它的建築外形帶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建築的曲面,遠山的脊線,峽谷的輪廓和半山雲朵在這一時空場域下契合地十分熨帖。山谷中巨大的鋼結構單體建築卻讓人的視覺感受沒有一絲突兀與多餘。
“最好的環境建築就是要讓它融進自然環境裏,就像空氣一樣讓人一時間都會忽略它的存在。”負責項目現場施工的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建築師尹國棟介紹説,他們的設計理念就是希望能夠實現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清華的團隊在設計中大量地使用了自由曲線,雙曲線的屋面設計,讓整個建築物的外輪廓都變得飄逸而靈動,與九寨溝瑰麗秀美的氣質完美合拍。
立體式遊客集散中心是整個景區“山門”的主體,也是九寨溝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看到遊客集散中心建築主體被分為了上下兩層。遊客可以選擇通過屋面的步道或是屋面穹頂下的走廊進入景區。在溝口有限的地理空中,這樣的雙層設計,大大地提高了遊客進入景區的效率。“之前景區的一大瓶頸就是因為溝口空間狹小,造成大量遊客堵塞在這裏,入園緩慢。這既影響了遊客的觀光體驗又增加了安全隱患。”尹國棟介紹説,新的集散中心建成後,立體式的分流設計和智能化的檢票系統,可以滿足4到5萬人有序進入景區而不造成擁擠。在投入試運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新建的遊客集散中心已經通過了“十一雙節”假期的考驗,確實達到了設計的標準。
穿行在巨大的穹頂通道中,除了36根形似百合花的開花鋼柱,記者還發現,這個雙層通道還設計有分流引導設施,可以根據景區當時的天氣情況,客流人數來選擇開放入園通道。如遭遇雨雪天氣就會關閉屋面的入園步道,為遊客提供更人性化的觀光體驗。
尹國棟介紹説,現在整個設施的建築主體都已經完工,不過暫時只有遊客集散中心投入了使用。“像展示中心,國際交流,智慧管理中心等設施都在利用冬季緊鑼密鼓地進行內部裝飾,預計明年5月份整個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會全面向遊客開放,屆時會為全世界的遊客提供更為優質的九寨溝體驗。”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