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木子童

題圖丨《降臨》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巨物愛好者過年了。

 

幾天前,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公佈了一個比瘋狂更瘋狂的建築計劃。

 

他準備在沙與海的盡頭,建造一座全長120公里,但只有200米寬的新摩天大樓,這條大樓名叫“鏡線”(Mirror Line)。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即使是在盛產建築奇觀的沙特,鏡線也更像是科幻小説中才會出現的存在:

 

外立面完全由玻璃幕牆組成,內部沒有車道,只有貫穿兩端的高速列車,自動生產的垂直農業系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完全投入使用後,可以容納沙特近四分之一人口。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從天空鳥瞰它絕對光滑的表面,你幾乎無法意識到這是人造之物。

 

它與200年前流動着蒸汽的骯髒銅管實在太過迥異,與其説是人類工業技術文明的產物,不如説是巨大沙盤上,神祇隨手劃下的一條銀線。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計劃一出,就遭到了不少實幹家的反對。因為要完成它,至少需要1萬億美元的預算,還要克服數不清的環境和技術難關。

 

但在網絡的另一端,另一羣人激動壞了,他們爭相傳閲設計概念圖,並熱切期待建成的那一天:

 

“光是想象站在它的腳下,就覺得從尾巴骨到天靈蓋都過了電。”

 

他們是BDOer,巨大沉默物體迷戀者。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BDOer是個新鮮詞,但BDO體驗並不罕見。

 

如果你曾經被曠野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吸引目光,或者在廢棄工廠的巨大鍋爐下感受過蒼涼,那麼你也有過與巨物神交的時光。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BDO,Big Dumb Object的縮寫,也就是巨大沉默物體。定義誕生於1993年的《科幻百科全書》,是作者澳大利亞學者Peter Nicholls開玩笑式提出的詞條。

 

按照詞條,嚴格來説,BDO應該是一種巨大的造物,它看起來是非自然產物,但不是由人類製造,而且始終沉默。

 

比如《2001太空漫遊》中的黑色石碑。

 

“四邊方正鋭利,表面沒有任何紋路,根本無法分辨其成分到底是石頭、金屬、塑料,還是人類上一無所知的什麼東西。”

 

經過最認真的檢查發現,它的長寬高比例恰好是1:4:9即頭三個整數的平方。它肯定不是偶然的,因為這個比例經受過最精確的度量。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它無法被破壞,也無法被X光等一切手段所探測。人類窮盡一切技術手段甚至無法給它留下一絲劃痕,只能看到它沉默地佇立在宇宙之中。

 

它出現在史前人猿的部落裏、現代月球的深坑中,也在木星星環裏,和主角臨終的卧室中。

 

但它從來不發一言,就像《三體》中的水滴,它不需要開口解釋什麼,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文明的象徵。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另一部科幻電影《降臨》中,外星人七肢桶乘坐的宇宙飛船也是BDO經典。

 

沒有人類漫畫中常見的噴氣管與炮台構造,降臨地球的飛船渾然一體,彷彿河邊拾起的一塊鵝卵石,黑曜石打磨的一枚棋子。

 

它優雅得近乎詩意,完全超脱於人類對於科技的想象,但同時又以其巨大和緘默的形態,彰顯着無上的威勢與力量。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如果你痴迷於這類造物,為它們感到興奮和戰慄,那麼你就是一位原教旨主義BDOer。

 

在豆瓣的“BDOER巨大沉默物體迷戀者”小組裏,有12萬人每天在分享BDO素材和日常。

 

不過他們在原教旨主義基礎上,大大泛化了BDO的範圍——不一定非得由外星人一類的神秘勢力製造,只要夠大、夠沉默,看起來足夠荒誕就可以。

 

比如仙台小鎮上空,俯瞰終生的觀音。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甘肅西北公路邊,安睡在荒野中的孩童。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阿麗塔》下層世界裏,永遠遮天蔽日的天空之城。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新世紀福音戰士》裏,綾波麗讓人san值狂掉的巨大化面容。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它可以是東京奧運會開幕前,嚇大家一跳的“人頭氣球”。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也可以是夜幕降臨後,桂林市裏的某個山頭。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總之萬變不離其宗,一定巨大、冷漠、抽離,讓你看後頭皮發麻,身體發僵,宛如被舊日神明所凝視,恐懼和快感同時在心頭躥升。

 

用豆瓣小組的定義來説,就是:


 BDOer着迷於擁有震懾感和超脱感的野獸派未來主義巨型建築、井然有序或頹唐萎靡的工業景觀、罕見氣象天象、荒誕奇觀、廣闊或無限空間、未知文明及巨獸、人耳所無法接收的聲波......

 

BDO不僅是一個造物,更是一劑藥引,把觀看者引向生命、死亡、宇宙和洪荒,那些總是藏在渺遠之處的概念,驟然得到接引,成為可觸摸之物,攜帶着時光的萬鈞洪流,一同砸向觀者心頭。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Stuart Lippincott


一個常見的誤區是,認為BDOer迷戀巨物,只要是巨大的物體都可以。

 

但並不是每一種巨大物體都帶有BDO特有的魅力。

 

普通的山川河流不可以,潮流街區裏的大型現代雕塑不可以,因為它們太過日常,無法讓人聯想起被神秘支配的恐懼。

 

以可愛貓貓做個類比,雖然都是巨貓哥斯拉,但第三者視角毫無危險感,缸中魚視角則瞬間令人汗毛倒立,所以後者是BDO,而前者只是普通的“大東西”。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在巨大沉默物體討論小組,最常聽到的詞是痴迷。

 

組員形容看到BDO時的觀感,就好像吸了一口精神大煙:

 

“靈魂昇天的感覺。”

 

“確實有被爽到!”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自動腦補空靈的鯨歌,食用效果更佳


在隔壁鏡像小組“巨大事物恐懼症”組裏,9萬名巨恐患者幾乎重複着同樣的症狀,一面驚呼“我沒了”,一面嘶哈嘶哈地再刷一遍。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逼近一顆巨大行星的光環

 

BDO體驗就像一場良性自虐,恐懼與舒爽是它的一體兩面。

 

首先,你一定會感受到恐懼。

 

那些恢弘巨大、充滿壓迫感的無機質造物,傲慢而沉默,就像舊日神明自時光深處投來的冷淡目光。

 

因為BDO造物的神奇,你不得不相信,一個遠超於人類的文明確實存在。同時因為它的冷漠,又不得不確認,這個文明將人類視同螻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Stuart Lippincott

 

不論創造BDO的是外星人還是失落姓名的神祇,人類在他們眼中可能還不如一隻蚊子——人類起碼會因為蚊子嗡嗡產生厭惡的情緒,而他們對人類,甚至不會有一點情緒的漣漪。

 

於是最深重的恐懼來臨了,克蘇魯神話之父洛夫克拉夫如此描述它:

 

“人類最古老而深重的情感是恐懼,而最古老和深重的恐懼來自未知。”

 

我們無從理解那些BDO的存在,以及其背後的意志,我們深知它代表引而不發的危險,但我們無能為力。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Stuart Lippincott

 

如果這樣説過於抽象,那麼《愛死機》第三季第八集一定可以給你更為具象的畫面。

 

這一集名為《葬於拱形大廳之內》,一隊精鋭的美國特種兵,潛入山洞執行拯救人質任務。沒想到山洞中封印着一個可怕的舊日神明,他們驚動了它。

 

神明是一座雕像,但那雕像的宏偉遠遠超越人類貧乏的想象,如同《魔戒》中的“都靈之門”一樣大如山嶽。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在雕像前,倖存的特種隊員面臨了最後的惡意。神明張開懷中的複眼,發出尖鋭的嘯叫,錯亂了特種隊員的精神,使他們當場自殺。

 

最終整整一隊人,只有自剜雙眼自割雙耳的軍醫活着離開了山洞。

 

與神明的對峙的過程,沒有交流,不問善惡,一切只有純然如水晶般的惡意,而人類僅有的一點對抗經驗,是付出無數死亡才能習得的慘痛教訓。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沙丘》星球的神明“沙蟲”,也是同樣的存在,雖然無數家人與朋友被它吞噬,但當它真正樹立在你面前時,你卻無法產生任何的恨意——

 

正如地震會帶走生命,而我們不能怨恨大地一樣,這些擁有絕對力量的巨物,只能敬畏。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但恐懼不是BDO體驗的終點,絕對的恐懼後,是絕對的快感。

 

因為當你意識到那巨物實際是虛幻的想象,猶如隔岸之火,無法傷害你時,恐懼就轉化為了崇高。

 

從朗進努斯到伯克再到康德,在哲學家的論述裏,恐懼永遠和崇高綁定在一起。

 

康德説:“只要我們是安全的,那麼景象越可怕,就越是引人。因為它們把心靈的力量提升到超出平庸的日常,使心靈中的抵抗能力顯現,使我們有勇氣與自然界中這表面的萬能相較量。”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Stuart Lippincott


換句話説,就是BDO體驗越可怕,我們越能體會到克服它站在這裏的自己有多強大。

 

來自思維與理性的快樂,甚至更凌駕在深寒的宇宙之上,因為正如帕斯卡爾所説:

 

宇宙能毀滅人類,但人類依舊比宇宙高貴。

 

“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一無所知。”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Stuart Lippincott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BDO意象,從沒有哪個時代像現在一樣流行。

 

那些巨大而不可名狀的存在,存在於BDOer的夢境裏:

 

我看到無盡的公路邊,沉着一彎銀白色巨大的月亮,曠野的風聲在耳邊呼嘯,巨大的高塔在遠方直入雲霄,那風聲和建築彷彿是沉靜的,又彷彿藏着來自亙古時光的脈動,


同樣也存在於全人類的集體幻夢中。

 

隨便點開一段這兩年評價不錯的科幻電影,就能看到BDO的身影。

 

《沙丘》裏三大家族的宇宙飛船是它。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湮滅》裏籠罩整個感染地區的炫彩薄膜是它。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愛死機》中宇航員迷失在行星上所見到的星球脈搏也是它。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就連遊戲裏的戴森球、土星帶,MV裏的山間巨鯨,也是BDO。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好像一夜之間,全世界人都愛上了這冷酷而宏大的意象。

 

但為何不是幾十年前,不是十幾年前,而是當下呢?

 

劉慈欣在《鄉村教師》中寫下的一句話,或許可以成為解題的線索。

 

他説道:“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可理解的,宇宙的最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不可理解的。”

 

我們的時代正在無比深切地認識到一件事情——人類可能正在改變世界,但科技並不是全知全能的新上帝。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Stuart Lippincott


在200年前工業和科技革命鼎盛時期,人類的精氣神可不是如此的。

 

那時不論實驗條件多簡陋,認識理論有多欠缺,所有人都相信,科學終將如梳子般理順無序的世界,把一切歸入有條有理的科學框架裏。

 

化學元素被一個個補齊,九大行星被接連發現,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各自深入,瑪麗·居里説:

 

“人生中沒有可懼怕之事,只有應理解之事。”

 

在上帝死於科學之手後,大多數人都相信,科學理性是未來可以依憑的新信仰。

 

此後的二百年間,科學也確實沒有令我們失望。它為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技術革命,成就如今魔法般的信息時代生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但當下,這位新神的“無謬性”開始受到質疑。

 

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説,科技理性似乎都已經走進瓶頸。

 

1901年,羅素提出“理髮師悖論”:如果一個村子的理髮師只給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那麼他該不該給自己理髮呢?

 

他證明,一個邏輯系統裏,總有一些命題無法被證明真偽,這是邏輯系統本身的問題。

 

同樣,許多數學問題被發現,雖然驗算結果無誤,但就是無法從理論層面被證明。

 

量子物理學早已走進彷彿魏晉玄談一樣的境地。每年都有新理論被提出,但能夠證明的實驗卻越來越難在現實層面操作。

 

計算機領域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不過是一條深度學習走出來的死衚衕。

 

摩爾定律即將失效,材料學在電池領域的進步似乎也已越來越吃力。

 

不説基礎科學,就連手機這件產品本身,都已經多年沒有出現令人眼前一亮的革新性換代。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Stuart Lippincott


我們有能力預警全球的變暖,卻沒有能力阻止這一進程,只能眼睜睜看着北極的冰蓋以每10年縮小13.1%的速度縮減,在曾經少有水患的地區掀起一場又一場災難性暴雨。

 

現代醫學達成了許多耀眼的成就,甚至可以克隆胚胎,但阿爾茲海默症的致病機理至今沒有解明。

 

一場全球性流行疾病,就足以沖垮現代文明與自然間引以為豪的壁壘。

 

在科技走向停滯期的當下,我們不禁疑問,曾被我們奉若圭臬的科技理性,真的是永恆有效的嗎?

 

如果它是準確無誤的,為何無法解決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2020美國大選海報“兩害相權取其輕,投票投給克蘇魯”

 

狂飆突進時代的傲慢,漸漸在深黑的宇宙間退場,當我們再次看向天空與大地,驟然發現,幾百年過去,人類的足跡既沒有飛出多遠,也沒有探入多深。

 

物理學家劉易斯説:“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就是發現了人類的愚昧無知。”

 

而21世紀的疫情,則讓我們展開更為可怕的聯想:我們現在以為理解的世界,會不會像古人的天圓地方一樣,不過是坐井觀天的結論,終有一天我們恆定的世界會被某些新的發現全盤推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也許世界就像《怪奇物語》,存在表與裏的兩面

 

一些BDOer説,迷戀BDO是因為慕強,彷彿自己也和那些巨大的造物一樣,擁有了超越凡俗的力量。

 

但更多BDOer則認為,BDO能確證自己的卑微。

 

他們自稱“夸克”——目前已知的最微小粒子——比張愛玲的低到塵埃,還要更加微小。

 

人類曾經追逐着確定性去生存,在確定性中獲得安全感。

 

而BDOer則預先承認了自身的無力,承認世界的“不確定性”遠比“確定性”來得恆久和深邃。

 

因為承認卑微,所以無需為生活的挫折而惱怒自己,所以確證人類還有清醒的意識,能夠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Stuart Lippincott

 

在信息世界構建的擬態環境中,人類住進温暖的繭房,不再惦念遠方的危險征途。


但BDOer仍然試圖尋覓曾經令無數祖先心馳神往的、以宇宙為尺度的神性體驗。

 

那是糟糕擁擠的世界中,一次努力的喘息,也是關乎星空與大海的一場白日夢幻。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豆瓣@澱粉の愛:於上班途中拍照並添加鯨魚圖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79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迷戀成為螻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