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揭開“三線廠”那段塵封的歷史

《你好,李煥英》揭開“三線廠”那段塵封的歷史

春節假期,電影《你好,李煥英》火了,連帶着,該影片的主要取景地,襄陽衞東機械廠也火了,許多人慕名而來,這裏,儼然成了新的網紅打卡地。

看着人滿為患,到處人山人海的畫面,還有無數紅男綠女笑逐顏開的鏡頭,關於衞東機械廠,恐怕很少有人會去關心追溯它的前身,還有在它背後,那一段烽火連天的特殊歷史背景,以及一代人為此付出的青春歲月。

這個衞東機械廠,它的代號是846廠,於1964年建立,當年其實是一家三線兵工廠,主要生產手榴彈、槍榴彈等裝備部隊營連級火力。

類似衞東機械廠這樣的三線企業,在襄陽還有四十多家。

説到三線廠,今天的年輕人,大概早已不知它為何物了吧?這背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説三線廠,得先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你好,李煥英》揭開“三線廠”那段塵封的歷史

1964年8月2日夜,在北部灣,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艇發生激戰。

8月4日,海戰進一步擴大,美國悍然派出第七艦隊,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

越南戰爭的戰火,很快燃燒到我國的中越邊境地區,我國海南島和北部灣沿岸地區,也被美國的炸彈和導彈波及,該地軍民亦出現不同程度傷亡。

正是在這一特殊戰爭歷史背景下,我國在1964年至1978年那個特殊的年代,上級研究決定將我國大陸的國境線,依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受外敵侵襲的可能性,劃分為三道線。

當時全國劃出的一二三線,其中三線包括中西部13個省和自治區。

同時,為了戰略需要,我國將沿海、沿邊的重要軍工業生產基地及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企業,陸續搬遷到三線地區,史稱“三線建設”。

三線建設,正是在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下,基於戰備需要,在大後方建設和發展以軍工為核心的重工業基地,以應對潛在的戰爭威脅。

《你好,李煥英》揭開“三線廠”那段塵封的歷史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大批工廠企業幹部職工、高校科研人員,紛紛從東部一線地區,遷往內地。

當時的提法是,“精兵強將上三線”,“好人好馬上三線”,三線建設成為特殊時期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

其實,三線還有大小之分,我國的西南、西北地區為大三線,全國一、二線地區的腹地,則為小三線。

筆者頗為熟悉的大別山地區的舒城縣、霍山縣,當時即為小三線。

當時的南京軍區,在地處大別山區的霍山縣、舒城縣、金寨縣,積極開展小三線建設。

通過選址、興建廠房,一個個生產各類軍工產品的小三線廠,在大別山地區的大山深處,遍地開花。

三線建設,共歷經三個“五年計劃”,投入資金2052億元,投入人力400多萬,興建項目1100多個,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略部署。

在數十年的漫長歲月裏,無數熱血青年,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峽谷中,為祖國的國防建設,默默做出了巨大貢獻。

《你好,李煥英》揭開“三線廠”那段塵封的歷史

以安徽省舒城縣為例,先後有6個軍工企業、3個為三線建設服務的事業單位,落户於該縣的曉天、河棚、五顯等山區鄉鎮。

這些三線工廠分別是皖江機械廠、皖中機械廠、江淮機械廠、皖東機械廠、先鋒機械廠、通用機械廠6個軍工企業,和皖中醫院、302機務站、長江計量所三家三線輔助單位。

這些大山深處的三線企業,都是依山而建,在建築風格、建築材料和建廠佈局上,也大同小異。

今天,如果你置身大別山深處,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沿着曲折蜿蜒山路,步入山高林密、溝壑縱橫的隱秘半山腰處,就會發現許多至今保存完好的三線廠舊址。

在生產區,你會看到清一色的水泥磚、灰脊瓦;在生活區,你會看到紅磚砌成的,排列整齊的幢幢小樓;還有樓房前,高大茂密的水杉樹,帶着七八十時代穿越時空般的懷舊氣息,向你撲面而來。

三線廠的生產區和生活區,分佈在不同的山溝,均建有獨立的指揮、生產、後勤系統,包括醫院、食堂、學校、消防、公安、影劇院、招待所等在內的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因此,雖身處交通閉塞的大山深處,這裏,卻儼然是一個個小型社區。

《你好,李煥英》揭開“三線廠”那段塵封的歷史

今天的舒城縣河棚鎮嵐衝村,就是當年安徽先鋒機械廠所在地。

該村境內林木蒼茫、山幽谷深,最高峯花巖山,海拔高達1087米。

當年建於該村大山深處的先鋒機械廠,有20多萬平方米的住房;有總長200米、寬6米、高6米的人工開鑿的防空山洞;還有氣勢磅礴的民國式建築;能容納上千人同時參加會議活動的氣派大禮堂。

據當地人介紹,這裏當年異常熱鬧繁華,當時連合肥的很多工廠以及部分省政府機關都遷到此處。

從1968年到1991年,先鋒機械廠在嵐衝村,共存續了23年,後與舒城縣另外5個三線軍工企業一道,陸續外遷合肥、馬鞍山等地。

二十三載悠悠時光輪轉,昔日戰天鬥地、興旺繁榮的三線企業,如今早已被遺忘在大別山深處,靜默無言。

昔年乾淨整潔的牆壁,早已斑駁不堪;熟悉的台階,也已遍佈苔蘚雜草;熱鬧喧騰的會場,上千木製座椅,還是當年擺放的模樣,卻早已積滿灰塵污垢,再等不來那一羣熱血青年。

只有那高大碧綠的水杉樹,春來依舊蓊鬱滿身,秋至落葉金黃,似乎還在向人們訴説着那個特殊年代,屬於大別山的驕傲與輝煌。

《你好,李煥英》揭開“三線廠”那段塵封的歷史

進入新時代,大別山地區的當地政府,開始依託青山綠水資源,積極打造三線文化,為後人留住特殊時期那一段特殊的歷史與記憶。

位於霍山縣東西溪鄉境內的原淮海機械廠,當地政府利用部分三線廠房,投資建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基地、淮河書院永駐地和江淮文學聯盟永駐地。

這裏優美的自然風光,很快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作家,他們紛紛從都市走出來,走向大山深處,走進那一段塵封的歷史。

這裏,有風景、有故事、有人物、更有歷史、有文化、有精神,一個作家所需要的創作養分與靈感,在這山山樹樹、溝溝壑壑間,俯拾皆得。

而在舒城縣的河棚鎮和五顯鎮,當地政府正積極利用三線廠原有廠房,投資打造三線文化特色民宿,建設休閒養生谷,把生態變成財富,讓節假日來這裏旅遊、觀光的人們,不僅可以徜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連忘返,還可以在這一棟棟飽經滄桑的歷史建築中,在三線廠特有的文化氛圍中,去感受那個烽火年代的崢嶸歲月,去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

電影《你好,李煥英》火了,除了母愛與感恩,但願它還能帶給我們,關於特殊時代與歷史,關於民族復興與未來,關於一代人的責任與使命,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午夢堂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25 字。

轉載請註明: 《你好,李煥英》揭開“三線廠”那段塵封的歷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