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夕陽正西下,將温柔的餘暉撒向若爾蓋大草原。尕讓交走出定居房,抬頭看看天,自言自語:“時間到了,犛牛該回家囉!”在夏季,每天下午5點,尕讓交準時去牧場把牛羣趕回家。他向正在草料間備料的妻子揮揮手,策馬一溜遠去。
若爾蓋草原挺起遼闊的胸膛,舒緩的綠草地連着天邊。瞧那黃河九曲第一灣,斗折蛇行,在翠綠的底色中靜謐蜿蜒。水面上,彷彿有數不盡的小精靈飄然降落,它們身披金甲,爍爍躍動。
尕讓交催馬疾馳。一路上,微風撫綠草,草浪一波一波,向他迎面撲來。豔麗的小花,點綴在綠浪間。
不多一會,黑壓壓的一羣牛,在尕讓交的吆喝聲中,魚貫進入圍欄。
我這是第三次來若爾蓋縣,前兩次是在六七年前,那時穿行若爾蓋草原,看見一片片裸露的紅土,有如美玉上斑駁的瑕疵,給我心裏留下了一片片創痛。而今一路走來,不勝驚訝,裸露的紅土消失了,整個大草原,簡直就是一塊温潤無瑕的碧玉,向着遠天鋪展。
若爾蓋大草原是黃河、長江兩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是黃河流經四川唯一的地方。若爾蓋縣是四川省重要的草食畜牧業基地,有天然草地1200多萬畝。保護草原、保護濕地刻不容緩。2019年,縣裏全力推行“三結合”順勢養殖法,闖出一條全新的畜牧養殖之路。尕讓交是若爾蓋縣唐克鎮索格藏村村民,是當年確定的“三結合”養殖示範户。
50出頭的尕讓交,黝黑的膚色,一副壯實的身板,看上去滿身活力。提起這兩年縣裏實施的“三結合”養殖法,他那濃眉下的大眼就閃着亮光,大拇指豎得老高,説:“哦呀,這件事整得好,整到我們心坎上去了嘛!”
我問尕讓交,有哪三結合?他回答:“放牧+補飼+圈養”。他説,有一天,縣科農局幹部進村來,跟他聊,現在我們靠天吃飯,靠天養牛,這不是個辦法,以後牲畜不能養那麼多了,要減下來,養的頭數減少了,但收入要增加。縣裏準備推廣“三結合”順勢養殖集成技術。比如放牛,每天要根據牧場牧草的生長情況,控制在6到8小時。
尕讓交聽了低頭不語。他從小就放牧,跟着犛牛羣長大。過去都是把牛羣趕到草地,犛牛遍地跑,自由得很,不用去管。放牧大半輩子,都這麼過來的呀!
“過去無節制放牧要不得喲,現在這叫‘適量放牧’”,幹部們耐着性子,講得苦口婆心。尕讓交終於聽明白了,他拍了拍胸脯:“你説咋幹就咋幹。”不久,尕讓交被納入第一批示範户。
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犛牛趕回家,已是尕讓交近兩年的習慣。“到點了不去趕,心裏就有點慌。”尕讓交呵呵笑起來。
這是尕讓交的家庭牧場。跟着他走進距他家住房不遠的草料庫房,他妻子東醜正在為犛牛準備明天的飼草,“現在天氣不冷,每天天一亮就起牀準備”,尕讓交説,添加的犛牛飼料主要成分是玉米、小麥、微量元素。“以往全天然放牧,牛羊攝入牧草中的營養不均衡,導致生長緩慢,出欄週期長。科學補飼,添加了牛羊生長必需的營養調理品,有助牛羊健康生長,縮短飼養週期。”
隨後,尕讓交帶我看了“三結合”養殖的最後一個環節——圈養。
圈養設施分為兩個部分,一處是暖棚,能避風雨嚴寒,另一處是圍欄,就在露天草地上。尕讓交説,圈養好處多多,犛牛關在圈裏,能減少運動量、減少能量損失、減少對草地的踐踏。過去,草原上的牲畜“夏壯、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現象很普遍,牧民很頭疼。現在好了,春天有備料,牲畜待在圈裏,不會被餓死、凍死了,四季補飼料,牲畜長得膘肥體壯。
圈養場地是一個集成體,有可移動棚圈、多功能生態可移動巷道圈、飼槽、打貯草基地、住房庫房、水電設備等,實現生產、生活、娛樂配套。
尕讓交説,過去修圍欄,柱子全都用水泥樁,每埋一個樁,就得挖開一個窩,綠草被毀,泥土裸露,會破壞生態。現在圍欄全部是移動式,可組裝,可拆卸,全部用螺釘螺帽固定,不傷草坪,方便拆卸,運輸也簡便。過去建房子、修牛圈,是將挖出的草坪壘起來築成牆。建一幢房,要挖掉幾十畝草地。現在建築物普遍是鋼結構加纖維板,不再“就地取材”。尕讓交十分感慨:“我們當牧民的,就要珍惜好每一根草!”
他家的圈養場地有2500平方米,每隔兩年換一個地方。對舊圍欄場的草地,尕讓交想了個好辦法來修復。秋天,他把燕麥草種子均勻撒下,專門留下一部分小牛犢,趕着它們滿場子轉,草籽被淺淺地踩埋在地裏。第二年春天,小草發芽,躍躍生長。順着尕讓交手指的方向看去,不遠處的一塊草地,小草青青,“明年就會實現滿覆蓋,與大草地沒有兩樣,”尕讓交高興地説,“草原是我的家,我們應該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草原。”
尕讓交掰起指頭算了一筆賬:他家有草場1200畝,用於“三結合”順勢養殖集成技術的牧場400畝,2020年養殖犛牛87頭,飼餵週期118天,當年全部出欄,平均日增重920克,實現效益21萬元。尕讓交説:“飼養1頭犛牛,過去需要25畝草場,現在不到10畝,出欄時間還縮短了將近一半。”
據悉,截至2021年1月,若爾蓋縣已建成“三結合”順勢養殖集成技術示範牧場142個。
綠草茵茵,流水潺潺,鳥翔藍天。尕讓交向我揮手告別,眼前,一幅壯美畫卷正在若爾蓋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