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的青石板路、枝葉繁茂的老黃桷樹、斑駁的舊石牆、韻味十足的老店鋪……走進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的山城巷歷史文化風貌區,沿步道拾級而上,濃濃的老重慶巷子味道撲面而來。
長江之畔,依山而建,沿崖而上,這是重慶唯一一條以“山城”命名的百年老巷。渝中區文化旅遊委主任李嘉婧説,2018年以來,渝中區在保留歷史文化風貌和原生態建築肌理基礎上,以“繡花”功夫對山城巷進行微更新、微改造,推動文化與旅遊、社區與居民生活的融合發展。
如今的山城巷,不僅完整保留了自明清以來的南方民居院落、吊腳樓、防空洞,以及具有海派石庫門風格、明清風格、歐式風情的歷史建築,還打造了美食、文創、娛樂等業態,老重慶風土人情與建築藝術在這裏彰顯得淋漓盡致,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前來“打卡”。
在山城巷金馬小學舊址裏,重慶市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總隊開設了一家山城故事館,通過老物件的陳列以及捐贈者的講述展現重慶的城市變遷。“10多年來,文物保護志願者們在山城老街裏走街串巷,探尋古蹟,保護文物。”重慶市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總隊負責人吳元兵説,開辦這個展館就是希望感染、帶動更多人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留住更多歷史記憶。
“一條山城巷,濃縮百年山城時光。”見到黃慶泉時,他正與朋友在山城巷的一家老茶館喝茶聊天,但凡有外地朋友來重慶旅遊,他都會帶着朋友來這裏走走看看。“山城巷是重慶文化旅遊的一張名片,在這裏,不僅能體驗山城重慶3D魔幻的地理特徵,更能體味到原汁原味的老重慶風土人情與建築藝術。”黃慶泉笑言。
在渝中區,像山城巷這樣的百年老巷還有不少。渝中是重慶的“母城”,是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紅巖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文脈厚重,當地的文物數量佔到重慶全市的三分之一。近年來,依託豐富且獨特的文旅資源,渝中區着力打造城市精品文旅項目,豐富文旅產品供給。
活化歷史文物,開發街巷步道是渝中區推動文旅城融合發展、提升文旅消費水平的重要舉措。“一方面,統籌修復、活化利用全區文物資源,將戴家巷、勝利巷等傳統老街巷打造成文化旅遊集聚區域;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山城特色步道旅遊、步道定向賽、步道文化體驗等,推出十八梯、山城巷、戴家巷等山城特色步道。”渝中區文化旅遊委副主任盧永軍説,通過構建特色文化旅遊場景,植入文化創意、演出演藝、休閒娛樂等業態,吸引遊客和市民來渝中區消費。
位於渝中區較場口的重慶十八梯也是一條百年老街巷,經改造升級於202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記者在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採訪時看到,曲折綿長的青石板路、依山而建的吊腳樓等歷史風貌完整保留,街巷裏古韻悠悠,人流如潮。
圍繞“城市觀光”“非遺傳承”和“文創體驗”等定位,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規劃佈局了傳統文化體驗區、國潮文創體驗區、國際交流區和生活方式區四大特色主題區域,實現“文化+旅遊”“文化+創意”“文化+跨界”的全景體驗發展。
一條條煥發新生的傳統街巷,讓“街巷遊”成為渝中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熱門主題。近年來,渝中區先後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出台了《渝中區深化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21年上半年,該區接待遊客2410.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2.4億元。
“讓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讓城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李嘉婧説,渝中區正充分發揮山水、都市、人文資源稟賦優勢,加快文化資源向旅遊轉化、旅遊業文化內涵提升,推動文商旅城深度融合。(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