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未了|護駕山春趣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休閒

文/陳樹彬 圖/陳樹彬

辛丑牛年的元宵節,晴空萬里,温暖愜意。伴着輕柔和煦的春風,懷着一路的好心情,我們一家三口準備與大自然進行一次親密接觸,因為久違的護駕山公園已然近在眼前了。

順着一段環山鋪就的健康步道,我們從護駕山南側自西向東前行。正值早春時節,路旁的小草似乎並不急於睜開朦朧的睡眼,一棵棵挺拔的懸鈴木上還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天真可愛的小絨球呢。抬頭仰望雄奇的護駕山,草木山石,棧道亭台,恬美醉意,如詩如畫。

路旁左側有片牡丹園,此時的確不同凡響。那些頑強不屈的牡丹經過隆冬冰天雪地的洗禮,棵棵變得精神煥發,如雨後春筍般神氣十足,爭先恐後賽跑似的伸出嫩芽,長出嫩紅的新葉。在如此美好快樂的節日裏,有幸目睹這番生機勃勃的新氣象,又怎能不令人神清氣爽,快意叢生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端莊富貴的牡丹花必定會欣然怒放,詮釋出一種激情澎湃的生命力量,彰顯出鬥志昂揚的生命價值。

咦,左側的竹子園鬱鬱葱葱,靜謐而安詳,特別引人注目。園內毛竹、剛竹瀟灑多姿,獨有情趣。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們一家沿着幽深的小徑,興高采烈地鑽入其中。天空湛藍,翠竹青石,人影入畫,心如止水,好個清新雅緻所在!

從竹子園遊玩一圈出來,恰巧碰到正“嘟嘟、嘟嘟”迎面開來的一列五彩斑斕的小火車。定睛一看,原來是來自護駕山的觀光車呀。小火車鳴着汽笛緩緩行駛着,幾個悠閒的老少人家時而望着遠處風景,時而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不一會兒,美麗的小火車快樂地伸着頭跑遠了,慚慚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裏……

我們繼續快樂東行,只聽一陣“嘩嘩”的聲響,原來到了半畝方塘的愛蓮池。此時,一塊卧石突然橫亙於眼前,上面鐫刻“流水不腐,户樞不蠹”八個醒目大字。紅漆作底,鏤空字跡,遒勁有力,筆走龍蛇,甚為養眼,引人深思。不遠處,有座古色古香的觀蓮亭,上面有鄒城著名書法家趙子富書寫的楹聯:“一池水養清廉氣,半畝山書規矩心。”在觀蓮亭的周邊草地上,錯落有致地分佈着幾塊奇形怪狀的石頭,上面題寫着有關反腐倡廉的語句。路邊有片紅瑞木耀眼奪目。有人説,它特別像冬天裏的一把火,在冬天擺出一種“越冷哥越紅”的傲然姿態。這樣一簇簇枝幹豔紅的灌木,大概能夠成為早春時節最温暖的色彩了。

走過一段石板路,遠遠地便能瞥見路旁有一處古樸典雅的長廊。走進一看,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家風園”。長廊內書有“孟氏家風”四個黑金大字。園內精選了5個家喻户曉的孟母教子故事,分別是斷機教子、三遷擇鄰、阻子休妻、釋子之憂、買肉實言。故事圖文並茂,妙趣橫生,值得借鑑。孟母真不愧為中華母親的典範,她能夠言傳身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孟子心靈血液中,使其懂得如何立身處世,正是這一良好家風成就了一代聖賢啊!

置身於別具一格的“民本園”,便能瞧見一塊稜角分明的立石,上面刻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孟子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旁邊有兩棵小松,一左一右,相映成趣。路邊花枝招展的美人梅開得豔麗多姿,彷彿豆蔻年華的青春少女正含情脈脈、輕歌曼舞呢。喲,不遠處有棵亭亭玉立的梅花既潔白如雪,又鮮紅似血,這顯然是人工嫁接的神奇效果。眼前,棵棵梅樹花團錦簇,猶如仙女下凡,叫人心生歡喜。這小片梅花真惹人喜愛,我們一家三口徜徉其中,心曠神怡。偏南一隅,正在興建之中的“孟子研究院”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它是孟子故里的一張新名片。相信假以時日,它和嶄新的政德教育基地,必定會成為新鄒城的焦點建築,永久載入史冊。

“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一來到“銅鏡台”,便感覺趣味多多。這兒設置了好幾組平面鏡、凹凸鏡,生動展現了本真、變形、異化不同的鏡像,令人在輕鬆娛樂中感悟人生百態。

轉過一處牌坊,便有登山棧道。山間杏樹零星分佈,這兒一株,那兒一棵,與連翹遙相呼應。枝頭杏花春意鬧,朵朵芬芳惹人醉。杏花熱情奔放,盡展豔麗芳容,給春天的護駕山塗抹了一抹亮麗的景色。順着一段石板路,我們驚喜地看到一塊石壁上刻有“仁廉公勤”四字,字下畫着一位心繫百姓、愛民如子的地方官藉着清幽的月光,伴着油燈,讀書自警。石壁側面刻着明代萬曆二十九年起在鄒縣任職長達六年之久的梁州彥“勒石自勵”的歷史典故。幾處光滑的石壁上還分別刻有“城頭懸靴”、“戒石正官”、“匡衡拒刻”等幾幅鄒縣歷史名化典故。沒想到,我們的家鄉人傑地靈,真是了不起,竟然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藴!

我們一家三口沿着曲折的棧道,一路向上攀登。左側有座不大的山神廟,看起來有些人間香火。從高處平台向南望,前方的“孟子研究院”建築羣輪廓更加清晰可辨。再往上不多久,就來到了半山腰的“浩然亭”。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這座亭篆刻有“氣尚浩然道本仁義,政尊黎眾法自聖賢”十六字楹聯,巍峨高大,屹立挺拔,彰顯孟子至大至剛的大丈夫氣概。站在“浩然亭”感覺整個人都充盈着一股浩然之氣,這恐怕是亞聖孟子的思想深深感染着我的緣故吧。其實,這兒的視野更加開闊,東南方的接駕山與唐王山似乎近在眼前,新104國道儼然成了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我們有些累了,不再往山頂走,而是向東揚長而去。隨處可見的華山松挺拔峭立,立馬給人許多精神。山石間還能看到一些野薔薇到處蔓延生長,好個自由爛漫。成堆的斑駁樹葉安靜地躺在山樹下面,這便是落葉歸根的自然情結呀!

我們慢慢下了山,很快經過鄒城十六景之一的“陽山曉日”景點,據《鄒縣縣誌》記載:城東五里有山壁立,故名。以其早日之光必出此焉。此外,顧俊有詩云:“霜落烏啼爽氣清,雨山高聳秀雲端。火輪飛出千門曉,玉漏沉餘萬國明。是處江山堆錦繡,無邊花柳喚春鶯。從知曉日為君象,葵藿由來向此傾。”

漫步在修長而蜿蜒的健康步道,欣賞着怡人景緻,暢想着春天序曲,心情格外舒暢。走着走着,忽見道旁右側不遠處竟有一眼清泉汩汩而出,浸濕了四周草地,形成了一片清澈見底的小水窪。這簡直讓我喜出望外,因為早就聽説護駕山泉水富含許多天然礦物質,附近還建有泉廠,以便供市民飲用。今日難得清泉真貌,簡直令我印象深刻。

有山有水才是好去處。青山如果缺少了泉水的孕育與滋養,自然便少了幾分靈氣和韻味。記得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吟詠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的,這鄒城的護駕山雖然海拔只有215.7米,面積僅1平方公里,周長約4公里,但是由於它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所以才形成了美輪美奐的人間勝境。

我想這兒的“仙”其實不是天上的什麼神仙,而是具有浩然之氣的歷史文化名人——亞聖孟子吧。護駕山之泉靈氣益盛,並不走尋常路,而是自東向西匯入唐王湖,再加上有真龍天子李世民在此避難的生動傳説來推波助瀾,冥冥之中更增添了一種歷史文化底藴。因此,護駕山既有“仙”,又有“龍”,一應俱全,相得益彰,成為鄒城一處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難怪每年都有大批遊客慕名而來呢。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還經過了“四端園”。漫步園內,只見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鏤空景牆,正中央分別刻有“仁、義、禮、智”以展現孟子的“四端説”,意在倡導人們要自覺秉持四心,做知恥尚德之人。

後來,我們又路過先前的“廉政故事景廊”,這回才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在高低梯度一體化的三層石壁上集中展示了羊續懸魚、龔遂勸諫、鳧雁食秕、遷繹養民等8個廉政故事,圖文並茂地敍述了鄒魯先賢承往聖、行廉政、佑民生的事蹟。這樣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人文景觀真令我們大飽眼福,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其實,聽説護駕山公園還有龍潭暮雨、勝地迴鑾、梅園、矩園、仁政園、吊橋、紀念林等多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可惜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能親睹芳容。下次再來,一定彌補這個小小遺憾。不過,在這空氣清新的早春時節,深處護駕山的懷抱,真是温馨倍至,全身舒爽怡然。美麗的護駕山,我們還會再來細細遊賞的!

作者簡介:

陳樹彬,小學一級教師, 原籍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現供職于山東省鄒城市兗礦第一小學。

在那些散落的時光裏,喜歡用真善美的文字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定格和展現精彩的瞬間。同時,藉助文字的表達,發揮文字的魅力,讓心靈臻於自由、純淨和安寧,讓生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書寫人生的價值,體現精神的力量。

曾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煤炭報》、《當代散文》、《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齊魯晚報》、《師道》、《蘇里南中華日報》、《菲律賓商報》、《濟寧日報》、《鄒城文藝》、《新鄒城》、《山東能源》等報刊雜誌發表多篇散文及隨筆。聯繫電話:13863752473

壹點號 幸福像花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