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真的“雨紛紛”?|讀+

文/劉洪波(湖北仙桃人。長江日報評論員,高級記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所有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詩中,杜牧的這首清明詩估計是最為著名的,説是家喻户曉,並不為過。

某種程度上,這首詩改變了清明的含義。因為杜牧,清明變成了一個以雨為意象的節氣。然而,就字面來説,清明説的是風清景明,天氣晴和,不是“雨紛紛”。至於雨,在二十四節氣中,專門有雨水、穀雨,降水類的節氣還有小雪、大雪,與水汽有關的節氣白露、寒露、霜降。一個原本不含水的節氣,變成“雨紛紛”的節氣,可見詩歌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有一種觀點認為,上述清明詩並非杜牧作品,證據有此詩既未收入唐代的杜牧詩集,也未收入《全唐詩》,而是直到南宋的《千家詩》才稱為杜牧所作,還有該詩用韻不合唐代規格。不管詩是誰寫的吧,這首清明詩使作者的一次清明經歷,變成了人們的一種文化期待,使雨成為清明的文化意象,實在是非常了不起。

二十四節氣中,清明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排第五。這個順序,並非沒有過變化。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錄,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中,名稱和次序與我們今天所見都是相同的。但從《漢書·律曆志》記載看,西漢末年劉歆編《三統曆》,把驚蟄和雨水、穀雨和清明,作了次序調換。《漢書·律曆志》記載“驚蟄,今日雨水”,“雨水,今日驚蟄”,“穀雨,今日清明”,“清明,今日穀雨”,説明在東漢時期,節氣回到了今天我們熟知的順序。《後漢書·律曆志》的記載,節氣順序也與我們今天所見相同。但在東漢蔡邕所作《月令章句》中,又是驚蟄在先、雨水在後,穀雨在先、清明在後。直到唐代,早期曆法仍是這一順序,到了郭守敬編制《大衍曆》,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又回到我們現在的順序,並且再沒有發生改變。

有一種説法,認為清明、穀雨的順序變化,後面有着氣候變化的原因。雨水先於驚蟄、清明先於穀雨,代表氣候變冷,需推後春播;驚蟄先於雨水、穀雨先於清明,代表氣候變暖,需春播提前。

根據竺可楨研究,五千年間我國氣候有四次暖冷交替,總趨勢是温暖時期一個比一個短,温暖程度一個比一個低。第一個温暖期為商代及以前,歷經兩千年,黃河流域有大量野生象;接着是第一個寒冷期,為周代初期,歷經一百五十年,《竹書紀年》記載周孝王七年(前903),“江、漢俱凍”。第二個温暖期為春秋戰國到西漢,歷經七百多年,象羣北界到秦淮;第二個寒冷期從東漢到六朝,歷經六百年,洛陽晚春降霜雪,黃河流域石榴樹過冬要纏蒲藁防凍。第三個温暖期是隋唐到北宋初,歷經四百年,長安冬季無冰雪,能種柑桔;第三個寒冷期為北宋至南宋中期,約兩百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 ),太湖結冰可行車,南宋杭州暮春常降雪。第四個温暖期約百年,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杭州有的年份無冰雪,華北竹子分佈廣泛;第四個寒冷期從明末清初以後直到20世紀中後期。

氣候史研究是否可以解釋歷史上清明與穀雨次序的變化?看起來,西漢初年和唐代早期,確實氣候温暖,節氣也是穀雨先於清明,表明春播應提前,而唐後期以來,除了一百多年時間,氣候都在寒冷期,所以穀雨就要在清明後,春播延後。但《淮南子》與《三統曆》應同屬第二個温暖期,為何兩者節氣順序並不一致?另外,節氣順序不一致的情況只發生在春季,也需要進一步的解釋。

二十四節氣中,論定時的重要性,首推冬至,因為確定冬至,才能確定一個迴歸年的起始;但論文化含義,要首推清明。清明的文化含義,不光有“雨紛紛”的詩句,它還是惟一具有節日屬性的節氣。其他的節氣,只是節氣,用以指示季節、温度、物象、農時,只有清明,既是節氣,也是節日,與春節、端午、中秋並稱為四大傳統節日。

四大傳統節日中,春節、端午、中秋都屬陰曆系統,由月相而定,只有清明屬陽曆系統,由太陽位置確定,對應於現行公曆的每年4月4日或5日。清明加入四大節日,使中國傳統曆法為陰陽合曆的特徵得以體現。人們從事農作活動,主要用陽曆指導,就是二十四節氣;而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則主要依陰曆展開。惟有清明,兼具農作活動與文化生活雙重意義。

從歲時看,清明作為節日,屬於春天。字面上,春節名為春天之節,但其實是年節,而端午、中秋分別是夏天、秋天的節日。至於冬天,進入農閒,婚姻嫁娶大多在此時進行,社會文化生活進入旺季,是雖無公共節日,實則千家萬户都被納入節慶活動之中。從季節性節奏看,清明成為節日,可使節日不至於在年節至端午中間間隔過長。

作為節氣,清明的自然物候是陽光明媚、草木萌動、春和景明、生機勃發,隨之而播種、植樹、採茶都提上農事日程。作為節日,清明兼收寒食、上巳、春祭等節日內容,成為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的日子。要看到,不管播種採茶還是掃墓踏青,都與雨不僅沒有聯繫,而且應該是排斥,至少是不喜歡有雨的,因為下雨不利於人們户外活動。但“雨紛紛”的詩句入腦很深,使人認為有雨才更像清明,還有人拿出氣象資料,佐證清明確實多下雨。

詩有文化力量,但畢竟作不得氣象預報,各地氣象更是晴雨不能同一。長江流域也許容易“雨紛紛”一些,但那是因為這裏本來春天就多雨。以二十四節氣典型代表的黃河流域來説,清明時節或許更具風清景明的特徵。

【編輯:賀方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0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明真的“雨紛紛”?|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