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帳篷,支開天幕,擺好野餐桌和燒烤架,遠離城市的喧囂,暢享山林和星空的美好……“五一”期間,朋友圈的好友都在扎堆“曬”露營打卡照:十條動態,有八條在露營,還有一條在去露營的路上。
露營為什麼這麼火?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用數據為你解讀“居家新生活”消費趨勢——微度假露營火爆背後的經濟邏輯。
1. 連續三年翻倍增長
露營如何霸佔年輕人的社交媒體?
受疫情影響,兩小時內就能搞定的“微旅遊”“微度假”成為出行遊玩的主流,其中露營的熱度也水漲船高。小紅書數據顯示,露營熱度連續三年大幅增長,且呈現加速爆發態勢。
年輕人是如何“入坑”露營的?露營的走紅離不開社交媒體“精緻露營風”的推波助瀾,發出一張在山間田野的精美圖片,收穫朋友的好評和點贊,是這屆無法長途旅行的年輕人的“儀式感”。
2021年全年,小紅書上包含“露營”關鍵詞筆記的發佈量比2020年增長587%;2022年3月,小紅書上包含“露營”關鍵詞筆記發佈量,同比增長超5倍。
正是以小紅書為主導的社交媒體營造的對“露營”田園烏托邦式想象,帶動了露營和露營相關裝備的消費。攜程數據顯示,2022年開年至今,平台露營產品增長率已達800%。2022年1月至4月上旬,通過攜程報名露營遊的用户數量是2021年全年的5倍以上。
2. 全民“露營熱”
不僅年輕人喜歡“拖家帶口”也愛露營
2022年的露營趨勢是,參與露營的人羣更泛化,露營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屬,“露營熱”從已經蔓延到多個年齡段羣體。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2022年4月13日至2022年5月12日期間,在百度上搜索“露營”關鍵詞的人羣年齡以30歲-39歲為主,佔比45.73%;其次是29歲以下的年輕人羣體,佔比39.25%。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小紅書處獲悉,2022年1-4月,“露營”話題關注者相比去年,24歲以上人羣增幅明顯,家庭露營人羣比例提升。
哪些地區最喜愛露營?數據顯示,這一潮流正從南方向北方蔓延,從一線城市向二、三、四線城市延伸,由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擴張。
小紅書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西安、青島、瀋陽等北方城市露營關注度增長迅速,其中西安露營搜索量同比增長約18倍,青島同比增長約20倍,二、三、四線城市露營搜索量增速超過全國水平。百度指數顯示,以“露營”為搜索關鍵詞的人羣分佈TOP 10城市中,有四座中西部城市。
露營是如何“出圈”的?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露營不僅“老少咸宜”,還“豐儉由人”,不同消費水平愛好者都可以獲得適合自己的體驗。露營新手往往選擇跟團遊,揹着小書包即可前往露營地,費用也相對低廉;而自帶裝備的露營消費者往往是深度玩家,追求“精緻野奢”。
不同類型的露營玩家為何出遊?小紅書數據顯示,在選擇拎包入住的露營消費者中,有67.6%是為了放鬆心情、緩解壓力;而自帶裝備的露營消費者則有81.8%是為了親近自然。
3. “露營熱”帶火户外消費
救援裝備、帳篷墊子、野餐用品增速亮眼
露營大軍不斷擴容,吸引了不少户外初階用户羣體。户外露營入門類產品如速拋帳篷、野餐墊等銷量也持續走高;同時也不乏資深露營玩家,露營裝備消費越來越精細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京東處獲悉,4月以來,京東上露營產品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長145%。在户外裝備類目中,救援裝備、帳篷墊子、極限户外、野餐用品的增速更為亮眼,成交額同比增長分別達256%、229%、165%、165%,睡袋/吊牀、軍迷用品、燒烤用具等產品的成交額增長也十分可觀。
這屆露營玩家在户外打卡拍照時也不忘防曬。京東數據顯示,4月以來,防曬霜、太陽鏡、遮陽帽、防曬手套、汽車遮陽擋等遮陽防曬類產品都備受消費者關注,遮陽帽成交額同比增長超50%。在户外防護類產品中,防曬霜成交額佔比達59%,太陽鏡與遮陽帽成交額佔比分別為18%和11%。
4. 超9萬家企業入場
你買的露營帳篷都來自哪裏?
露營如此火爆,且動輒花費不菲,資本也瞄準這一商機。目前,我國有超9萬家企業入場150億露營賽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整理企查查數據發現,我國現存露營/野營相關企業9.3萬家。近十年來,我國露營/野營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上升。2019年相關企業增長量達到最高,為2.8萬家;2020年有所下降,註冊量為1.4萬家;2021年註冊量再次增長,為2.2萬家,同比增長了55.2%。
此外,超四成露營相關企業來自浙江省。企查查數據顯示,浙江省露營/野營相關企業有3.9萬家,位居全國第一;山東省和廣東省分別有相關企業5500家、4803家,位居第二、第三;其次是江蘇、陝西等省份。
業內預測中國露營行業規模2026年或達150億元,户外露營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近日,專業從事露營帳篷及其他户外用品的A股上市企業牧高笛披露了2022年第一季度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牧高笛實現收入利潤高增長。其中品牌業務中主打露營產品的大牧部門銷售表現尤為亮眼,得益於公司與露營營地緊密合作,實現收入7442萬元,同比大增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