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十一車 (ID:autoknows),作者:喬伊,原文標題:《去看世界吧,坐上車頂或爬上山頂》,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前幾天,上海小區還沒完全能出入自由,被封在家裏70多天的我,終於拿到了每天能外出放風的出門證。
那天下午,我坐在黃浦江邊吹着風,喝着自己泡的茶發着呆,並沒有迎來想象中的興奮。直至我站起身來往家走的路上,一輛車頂裝着行李架的A4 AVANT向我迎面開來。就在那一瞬間,我腦中蠢蠢欲動的,想要外出撒歡的激情一下被喚醒。
毫不誇張地説,即便身體仍然在移動,但我的脖子則幾乎鎖定在了這輛裝着行李架的旅行車上了。在一條無車的、空曠的沿江大道上,這輛旅行車,成為了我追尋自由的精神寄託。在那個時刻,這輛車在我的眼裏,承載的是對於遠方的嚮往,而車頂的行李架裏所裝的,則是追尋自由的心。
這一刻,我想到了我最喜歡的電影《白日夢想家》,想到了山川、大河、冰山、大海,想到了Mitty為了尋找那張最棒的照片,最後找到了自己的,一場奇幻又充滿哲理的故事。
如今的時代,關於長途的旅行,人們的目光,以及廠家的宣傳方向,幾乎都已經聚焦在了旅行房車之上。不論是B型房車、C型房車,麪包車改房車、皮卡底盤的房車,甚至伸縮房車,看似都已經構成了自駕出行最重要的力量。誰還會把目光聚焦在“問了都説好,要買再看看”的旅行車、甚至轎車的“頂上”?
所以,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裝行李架的旅行車,到底在這個時代還有什麼意義嗎?
但如果你將房車視之為旅行用車的實用派,那麼對於所有用行李架來旅行的車來説,我都願意將之稱之為旅行的理想派。因為,至今我仍然記得那年,第一次看到smart車頂上搭了一個帳篷時,帶給我的震撼。
是的,車頂行李架幾乎可以應用在所有類型的汽車產品上,以拓展它們的空間和裝載能力。但,真正讓我對行李架這個東西產生深刻印象的,可能還得是從越野比賽中來。
扛更多的東西,走最艱難的路
1980年,有一項名叫駱駝杯的極限越野賽事誕生了。與如今人們更多傾向於場地賽車賽事,最多也就是如達喀爾那樣的沙漠賽車類型比賽不同。駱駝杯與其説是一項越野車比賽,不如説它是一個真正的探險活動。甚至,有人將其稱之為4×4奧運會。
在這樣一個人類機械與惡劣、原始的自然環境競賽的過程中,駱駝杯的參賽車輛走過了印尼婆羅洲、西伯利亞、蒙古、以及整個南美。所有的參賽車隊在比賽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趟過泥濘,越過湍流,每前進一步,都是對車的極限挑戰,對人的極限考驗。
而在這項賽事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除了從1980年到2000年這20屆比賽中(1999年因故未能舉辦),擁有統治級表現的路虎越野車之外,更在於路虎車頂的那個行李架。
在路虎的行李架之上,除了裝載了走夜路時需要的幾個高亮度的大燈之外,還扛着他們需要克服複雜環境,應對車輛以外損傷,所需要的所有工具、輪胎等等野外裝備。
因而,如果説路虎憑藉強大的機械性能統治了駱駝杯,那麼在機械性能之外給予路虎極大支持的,除了參賽者的意志,就是這個超有用的行李架了。
而這樣的行李架,並不僅存在於記憶中,而是實實在在地與路虎駱駝杯的用車深度捆綁了。就在近些年,一些車模廠商,也會推出多款為駱駝杯路虎專用車模定製的行李架,以最逼真地還原當時參賽的賽車全貌。
但,這個屬於行李架的高光時刻,並不是其歷史的全部。
車頂究竟能拓展多少場景?
汽車行李架的推出,其實伴隨着汽車工業的整體發展而來,嚴格計算的話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剛被髮明出來時,行李架的功能比較單一,就是在車頂安裝固定的架子以及繩子,用來捆綁小類貨物用於運輸。
而到了上世紀的50年代,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美汽車工業的復甦,汽車開始重新進入普通人家庭之中。隨着人們生活的逐漸恢復,出行旅遊,並在旅遊的過程中,攜帶更多東西,成為了全新的需求。因而,也催生出了行李架的設計與製造。所以,汽車行李架究竟能幹哪些事?
就在不久前,保時捷Taycan旅行版推出了一個新廣告。在這則廣告中,一個年輕女性通過Taycan旅行版車身上的一系列接口,輕鬆組裝出了一個能夠托起自行車的行李架。顯然,保時捷通過了這樣的方式簡明扼要地通過自行車托架的角度,闡明瞭這款產品的旅行車屬性。
當然,這樣的場景你還會看到很多。比如在環法自行車賽上,車頂“扛”着好幾輛自行車尾隨參賽選手的工作車;在冰雪賽事上,我們也時時會看到車上“頂”着滑雪板、護具以及額外裝備的工作車等。
因而,根據實際用途的差異,行李架也分為了不同的形式。目前比較主流的形式包括分離式縱軌、一體式縱軌和T型槽縱軌。但,有一類粘貼類的行李架是無法安裝物品的,只能算是裝飾性行李架。
不過,對於很多預留了行李架接口但並沒有原車安裝行李架的車,加裝行李架是否存在違規改裝的問題?其實,目前已經有了相關的法律與規定來規範行李架的安裝。
根據《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801-2019)的相關規定:在不改變車輛長度寬度和車身主體結構且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加裝車頂行李架不需要進行登記和更改行駛證,同時安裝的行李架不可影響車輛長度和寬度,行李架高度不超過300mm。
與此同時,載客汽車行李架載貨,從車頂起高度不得超過0.5米,從地面起高度不得超過4米。也就是説,行李架配合一個車載行李箱是完全可以符合這些規定的。而如環法自行車那樣車頂豎起幾輛車,從目前的法規來看,還不能實現。
那麼問題來了,行李架高度被限制,還有沒有辦法拓展出更多的應用場景?
車頂,還能支起你的家
對普通人來説,車頂行李架或者行李箱的用途則更為廣泛,野營、垂釣,甚至做飯的一應廚具,都可以固定在行李架,或者安放在行李箱內。而這其中,最令人喜歡的就是我此前已經提到過的,能夠通過行李架,安裝在車頂的帳篷了。
這種在車頂上安裝帳篷的汽車,其實歷史悠久,它擁有100年,甚至更久遠的歷史,被稱為“露營汽車”。而真正發展到我們今天討論的,能夠安裝在行李架上的帳篷,則要追溯到70多年前,由美國的製造商威利斯汽車公司,於1949年所製造的旅行車。
這款產品由四輪驅動,是最早車頂帶帳篷的越野汽車。同時,車頂兩側裝有圓柱形的水箱,用於沖洗鍋碗瓢盆、淋浴;車頂後面,則是一個可上鎖的儲物箱,用於存放旅遊個人用品;車頂上部是帶梯子的A型帳篷。自此,成熟的車頂帳篷旅行車正式誕生。
儘管受限於車體的尺寸,這種露營汽車所能夠拓展出的空間和功能有限。但其優點是,不需要重新改變現有車輛的原有結構,通過車頂和車尾拓展的方式,就能夠擁有一款功能強大、個性十足的,與車體緊密相連的休息空間。
當然,車頂帳篷與車頂載物不同,它需要承載一個甚至兩個人的同時使用,因而承重成為了最重要的硬性指標。根據中國國內的造車要求,車頂最大承載力要達到整備質量的1.5倍,相當於在車頂上站滿27個150斤重的成年人,而通常一家三口體重總和約為150~240KG,再加上50KG左右的車頂帳篷,理論上車頂是完全可以承受這個重量的。
如今,隨着科技的發展,車頂帳篷也有了不同的類別。比如,最初時車頂帳篷幾乎全是完全手動搭建,對於動手能力不強的人來説,光搭建帳篷就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針對這一問題,多家户外廠商研發出了硬頂自動帳篷。
硬頂自動帳篷不需要人為打開,按下自動開關,使用電機輔助,幾十秒鐘帳篷輕鬆完成開合。當然,隨之而來的自然也有價格更貴,重量更重等弊端。而隨着科技的再進步,一種自動開合、碳纖維,帶天窗與太陽能供電的車頂帳篷,又進一步將車頂帳篷的自動化與科技化向前推了一步。
自此,車頂不再是你在野外露營時的簡陋居所,而是朝着一個智能化、科技化的移動的家的方向,再一次進化。
説了這麼多,關於車頂空間的利用與探索,只是一個表象。而真正的內核在於,對於自由出行,對於自主親近大自然的嚮往,正如電影《白日夢想家》中的台詞一樣。
而這樣的生活,從選一台Wagon、裝上一個車架,安上一個車頂帳篷開始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十一車 (ID:autoknows),作者: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