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好山好水好茶,雨中漫步武夷山。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休閒

端午時節,

臨了,臨了,我仍不知道要去哪玩,

去哪,去哪,我都嫌人頭多。

“要不咱們去 武夷山 吧?”

“爬山人多吧?”

“五一抖音上,武夷山確實人多,不過咱們可以每天趕早進景點嘛”。

“也好,那咱們就出發吧”。

於是,出發啦!!!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西北部、閩贛兩省交界處,宋. 淳化 五年(994)設崇安縣,19***8月撤縣建市,1999年12月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四、世界第二十三處雙遺產地。

早在3-5萬年前武夷山就有人類活動,5000年前已有先民聚居;秦漢時期是閔越國都城所在地,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閔越”文化。宋代武夷山高僧雲集、羽士畢至、名儒薈萃,朱熹《四書集註》、胡安國《春秋傳》以及蔡沈《書集傳》被欽定為科舉教科書;朱子理學思想成為中國宋代至清代佔統治地位的思想理論。

天遊峯

天遊峯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勝地,位於武夷山景區中部的五曲隱屏峯後九曲溪北,每當雨後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峯巔,望雲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説:“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峯”之稱。

景區南門坐小火車可直接到天遊峯,走個幾百米,便是天遊峯檢票口了。不爬天遊峯,不算到過武夷山,八百多級石梯並不算高,可以拍攝九曲360度大水灣,山下草坪可以拍曬布巖,主路人多,推薦遊覽線路:

五曲大橋—檢票口—老虎洞—幼溪草廬—水月亭—水雲寮—茶洞—仙浴潭—天遊閣—中正公園—桃源洞道觀—疑無路—武夷精舍。

五曲大橋是個好的拍攝地點。

穿過一片小樹林,先不要去武夷精舍,直接檢票口進景點。

路兩側偶爾有這樣的小山洞,大家可以停下來歇歇腳。

遠遠的,看着奔騰不歇,泛黃的河水,和照片中碧綠的顏色相差甚遠,感嘆大自然的力量,它可以是文靜的婉轉的少女,也可以瞬間變成慷概激昂不畏艱難的男子漢。

一條條清晰的紋理,這就是曬布巖,而我身後便是水月亭。

透過水月亭,看向對面的山,這裏人不多,適合拍照。

水月亭和水雲寮兩個地方,水雲寮以前是朱熹的弟子講學的地方。

一道道石門,在歷史的長河中,爬滿了綠植。

仙浴潭,高山上順流而下的瀑布,靠近能感受到絲絲涼爽。

仙浴潭旁,便是天遊峯登山入口,一般是單向的,偶爾也會有人莫名其妙的反向走。

爬到半山腰,有個平台,可以拍拍照片。居然一個竹筏都沒有,後來一查,當天停航。

水流湍急,將泥土捲入河道中,河水沒想象中翠綠,而是以黃色的嫁衣包裹着自己。

再向上攀爬,雨天路滑,尤其是走台階,一定注意安全。

從上向下拍是個不錯的選擇,在高處給抓拍的。

向天遊峯山頂進發,層山疊嶂,各種顏色交相輝映,顯然一副油畫。

天遊峯,海拔不算太高,大概半個小時內能到達山頂天遊閣。

向出口方向走,第一山的題字是那麼的顯眼。

桃源洞

穿過中正公園,走桃源洞方向。

這個路標,千萬別進茶園(非遊覽路線),據説進茶園要多走好幾公里,貌似能到大紅袍。

巨大的老子像,據説是中國最大的老君像之一。

桃源洞,如果運氣好會有齋飯,功德隨心,香火自拿。桃源洞道觀後,走出口方向,會經過透天門。

一線天山縫的出口,黑漆漆的,絲毫看不見對面的一點點光線。

這條便是疑無路了,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記住下大雨時儘量不要走,台階高、窄,並且濕滑。

石階上全是流水,怕一不小心摔河裏,我們扶着邊上的石頭一點一點的挪下來。鞋子雖然穿着鞋套,已然濕透了。

利用華為手機的涓涓溪水拍攝功能

順着九曲溪往出口方向前進,很快便來到曬布巖的腳下。

這是一座如刀切、似斧劈的巨大巖壁,直上直下,闊大平坦,高達500米,寬約1000米,宛如一扇巨大的屏風挺立於天地之間,是武夷山最大的岩石。由於長年流水的沖刷,巖壁上佈滿了幾百道直瀉而下的流水痕跡。每當陽光西照在巖壁上,那一條條一縷縷的痕跡就愈發分明,宛如仙人曬布,故名“曬布巖”。

曬布巖距離檢票口出口很近了,穿過這個門,拾階而上。

從檢票口出來,走幾步,左手邊便是武夷精舍。

武夷書院原名武夷精舍,建於南宋。從淳熙十年到紹熙元年(1183-1190)這八年中,朱熹主要是在書院授徒講學和從事學術活動。朱熹在此完成了《易經啓蒙》、《孝經刊誤》、《小學》、《詩集傳》等一大批論著。他的重要著作《四書集註》也在這一時期完成。武夷書院的學術和教育實踐,標誌着朱熹理學思想體系的形成。

天遊峯+桃源洞+疑無路,全程大約耗時3.5h。返回民宿,下午可以包車前往齊雲峯、三才峯,也可以公交前往,而我因為時間原因,僅去了三才峯。

三才峯

武夷山三才峯為武夷山著名的九十九巖之一,為宏觀的“神仙樓閣”巨型洞穴的東面組成部分。它並不在武夷山風景區裏面,不要錢,也不大,有兩處可以適合拍照的地點。一處位於湖中心橋上,一個位於湖中心亭子旁的枱面上。

雲霧中,遠處的山若隱若現。

近處看,雨還是不小的,戴上雨帽。

如果這個時候雨停了,也許就能拍出完整的倒影了。

來三才峯的人真心少,我坐擁了整片景色。

在這山水之間,我張開了雙臂,盡情的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氣。

偶爾會有路人擦身而過,冥冥之中,也是一種緣分。這個景點真的非常上相,不過,也確實沒其他可玩的,我將它歸類於適合打卡的景點。大約五點回到民宿,吃飯、洗個澡便前往《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突出故事性和參與性,不僅展示了茶史、各個製茶工藝,還藉助當下流行的“偷菜、炒房、蝸居”等語彙,説大王與玉女的愛情故事,説大紅袍的來歷,説現代人所有的煩惱,説一杯茶所帶來的幸福和感悟。

《印象大紅袍》每天晚上一般1-2場,節假日也可能3場,具體看景區安排。端午時節,《印象大紅袍》開了兩場,第一場19:30,第二場20:50,每場大約70分鐘。從南源嶺坐6路車,與景區南門反向坐車,大約10-15分鐘到武夷公館下車,返程可坐7路車,茶博園上車,末班車大約十點多。

我的票買的晚,座位第四排,離演員倒是很近,看不出山水人的大場景。燈光打在山上,樹上,觀眾席360度旋轉,記住一定要選擇後面的座位,越靠後越好。

其實,《印象大紅袍》沒有我預期的好,故事情節有點亂,沒太看明白。

不知道大家看過的是什麼感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