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裏為什麼沒有女兵?這正體現出了古代秦人對於女性的一種尊重和保護。”
最近,一位西安網紅女導遊在介紹秦始皇陵兵馬俑時,這樣説道。
圖片來源:極目新聞
評論區,點贊最多的一條留言是:“終於有更多的人來給政哥正名了。”
這哪跟哪啊?驢唇不對馬嘴。
古代是冷兵器作戰,對身體素質要求高,女性在體能上不佔優勢,即使有女兵,也往往負責後勤供應,很少直接上陣殺敵。
而且,秦漢時期,還有一句話“軍中有女氣難揚”。當時人們認為,女子應該在家操持家務,不該摻和軍事,《商君書·墾令》中就嚴格規定:“令軍市無有女子。”
兵馬俑取材於秦代軍事生活,自然也就沒有女兵馬俑了,和“尊重女性”沒有任何關係。
不會編故事的導遊不是好導遊,導遊編造奇聞軼事的習慣,由來已久。從宮闈秘史,到文人軼事;從五千年的文明始末,到上古洪荒的創世秘辛,就沒有導遊不知道的。
“這‘天地一家春’是指皇帝從江南找來春、夏、秋、冬四位美女陪伴。”
“這是香妃沐浴處,那是還珠格格墓地。”
“袁世凱登基的時候,特意把太和殿的龍椅往後推了3公分……”
某導遊解説北京頤和園佛香閣的來歷
如果你去逛老宅、佛寺,那説法更是多了去了。什麼門檻不能踩,要左腳邁進,右腳邁出以示尊敬;圓形方孔磚不能踩,踩了會破財;某棵樹原主人種下時天降祥瑞,可以摸一摸;某棵樹種下時罔顧風水,主人家再沒生下男丁,不能摸……
上古傳説也從不放過。隨便一個什麼坑,都可以是神仙下凡時踩的腳印;但凡是塊奇石,都是女媧補天時降下來的神通;只要是條河,不是有龍則靈,就是有河妖和寶塔遙相呼應,河底肯定藏着深埋多年的銅龜或玄武。
面對飛檐斗拱,不談滄桑歷史,只談皇上娘娘們的八卦;欣賞層巒疊翠,不講地形地貌,只講修仙煉丹的傳説。到頭來,歷史的厚重、自然的瑰麗、人物的光彩,都讓位給了信口開河編故事。
有些導遊喜歡講野史八卦,其實不難理解。大家出門旅遊是為了放鬆身心、開拓視野。導遊如果一板一眼地照着景區説明念,難免枯燥乏味。為了活躍氣氛、滿足旅客的獵奇心理,不少導遊練就了編段子、抖包袱的本事。
如果導遊事先説清楚了,“我隨口一説,你隨便一聽”,也無傷大雅;但如果導遊一本正經地胡説八道,隨意攀扯,那就會對遊客,尤其是青少年造成誤導,也讓遊覽古蹟、瞭解歷史文化的意義大打折扣。
據復旦大學旅遊學系教授、國際旅遊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沈涵介紹,目前國內的景區講解主要有兩種——旅行社導遊和景區講解員。導遊經全國統一考試後取得從業資格;講解員則以定向服務於某家景區為主,由景區選拔、培訓,按照景區的規範進行講解。
相比之下,“滿嘴跑火車”的現象更多出現在取得從業資格證的導遊中。
一位旅遊管理專業的在讀學生介紹,他們在參加導遊資格考試時,有專門的講解詞書籍,但由於景區數量龐大,景區介紹一般都比較概括、簡單,“課本上的內容只夠講幾十分鐘的,有時候一個景區要走兩個小時才能逛完,光靠那點講解詞根本不夠。”
因此,在實際講解過程中,大部分內容還要靠導遊自己補充。有的導遊會深入研究景點歷史,也有的靠道聽途説的八卦野史維持,還有的乾脆自己杜撰,特意加入一些玄之又玄的奇聞怪事,甚至通過講黃段子調動氣氛。
中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有規定:“(導遊人員)不得迎合個別旅遊者的低級趣味,在講解、介紹中摻雜庸俗下流的內容。”但是,無論是旅行社,還是文旅部門,對導遊解説詞的管理,都相對鬆散。
“導遊通過考試、拿到導遊證後,每三年換一次證。換證時,文旅部門一般不會對導遊的解説水平再進行考察;導遊所屬的旅行社對講解詞也沒有具體規定和培訓。”
沈涵教授認為,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常態化人隨團走、工作流動性極強的導遊羣體,很難沉下心來對所有景區的歷史淵源都深入瞭解。
但是,隨着我們的文化消費品位越來越高,旅遊不僅是簡單地圖個樂呵,瞭解人文典故、豐富歷史知識已經成為遊客新需求。
倘若每到一個景區,湖泊水坑都成了“神仙的腳盆”,奇山怪石都編成“打翻的丹爐”,美食美味都號稱“皇家御膳”,通通都是一個套路,遊客們聽上那麼幾次,難免心生厭倦。
故弄玄虛、胡編亂造的奇談野史,拉低的是景點的品質,破壞的是遊客對我們歷史文化的敬畏感。
有人認為,講科學、講歷史就會枯燥無味。其實,既保持對自然、對歷史的敬畏,又把故事講得精彩生動,並不是一件矛盾的事。
正如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袁碩所説:“講解員不能當‘背詞機’,能打動人的永遠是故事和細節。”中華文明五千多年,底藴深厚。只要導遊靜下心來,多挖掘些靠譜資料,都能給遊客帶來新知,遠比炮製野史好得多。
此外,對導遊的日常培訓、考核和監管力度也不能缺位,這需要文旅部門、景區、旅行社加強管理,也需要暢通投訴渠道。
比如,為了提升講解人員專業素質,在2016年,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曾聯合推出培訓項目。由故宮博物院高級專家授課,為600名導遊培訓了故宮歷史、建築、陶瓷、繪畫、玉器等多方面的知識。
目前,部分景區、博物館也正在慢慢規範講解秩序。
202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曾出台意見,明確社會團體及個人在博物館內開展講解服務要經過考核、培訓,博物館將建白名單,對考核通過者進行規範管理。今年7月,山東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相繼發佈通知,要求提前報備講解內容和講解人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遊既是感觀消費,更是文化消費、精神消費。要提升旅遊品質、打磨旅遊產業,除了吃住行,還得靠譜地講故事、説歷史、談文化。
你還聽過哪些離譜的導遊解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