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繪製地圖的很多
用腳畫地圖的太少
傳統地圖都是測繪地圖
但現在
隨着有GPS定位功能的
智能手機的高度普及
使得通過記錄和分享軌跡打點
來產生新地圖成為可能
越野人往往會把自己走過的路記成軌跡
以便下次參考或分享給別人
20多萬越野人用了2年時間記錄的
1600萬餘公里的自駕軌跡
加上衞星地形瓦片圖
通過算法渲染生成
再經過幾百位越野地圖迷們
逐一標註
最後生成的這樣一張地圖
你要不要來一張?
極盡輕薄卻又結實耐用
這張越野人用腳走出來的地圖
採用杜邦布製作
撕不爛,不怕水,還非常輕
可以用輕如鴻毛來形容
儘管越野自駕不同於徒步
對重量不太敏感
但當你從手套箱或登山包裏
抽出這張地圖時
你仍然會覺得輕便很重要
別看輕&薄
這是一張正常使用永遠不會被用壞的地圖
靈敏的小米體重秤覺察不到的重量
外包裝同樣採用杜邦布製作
還可以用來收納包裏的手機充電線
一個挺好的理念是這張地圖從拆包裝開始
就不會產生任何廢棄物(順豐快遞袋子不算)
地圖和包裝袋都是反覆使用一物多能的
可以説環保上面花了一些心思
這個理念我是非常贊同的
可反覆使用的地圖包裝,還能用來收納手機充電線
再來説説地圖內容
這是我見過的對無人區和藏區
標註最全的地圖
想想也對,既然是越野人用腳畫的地圖
越野人最愛跑的地方內容肯定是最多的
首先是無人區的各種措標得非常全,缺少地標的無人區把湖泊作為天然地標非常實用,同時也可以避免你一錯再錯的時候,只會説“我靠,真漂亮”卻不知道這個湖啥措。
勘路攝影:小青
最近很紅的塔縣去往瓦恰的盤龍古道也赫然在列,瓦恰的山路十八彎,一共只有兩個彎“一個左轉彎,一個右轉彎” ……
另外粉紅色的那條7號進藏路線,就是大名鼎鼎的克里雅古道,真是不看地圖不知道他們怎們走的,穿越崑崙山硫磺達坂,穿過火山羣,從邦達錯進入西羌塘,然後龍木措出來,看是看明白了,可心中的雜草又在瘋長,唉……
勘路攝影:LV
這張地圖局部放大了幾個區域,貢嘎山這幅小圖把幾大觀景平台標註出來,讓我第一次把光頭山、四人同和已經不讓開車上去的牛背山的相互位置關係整明白了。總體來説,貢嘎山拍攝日出要去這幾個觀景平台或者同樣是貢嘎東側的華山峯。如果是想拍貢嘎日落,就推薦去西側的子梅埡口和雅哈埡口,尤其是最近網紅的冷噶錯,那是絕對值得一去的。這張小圖別看不起眼,傳統地圖根本就沒有這些內容,要不咋説越野人的腳還是靠譜的呢。
勘路攝影:蔡宇
標這些黃氣泡都是誰的主意?敢不敢出來走兩步? 我是來看風景的,誰讓你暴露了我吃貨的本來面目?
勘路攝影:精彩哥
這張地圖祁連山裏有大量軌跡,可以説祁連山是越野人進軍高原的第一個練兵場,哈拉湖四周傳統地圖一片空白,這張地圖裏東南西北各種路線被這些人跑全了,怎麼看都像我家二環路。
勘路攝影:蔡宇
每年的阿拉善英雄會所在地騰格裏沙漠和西北面的巴丹吉林沙漠也被這些越野人玩壞了。那些綠色的細線都是沙漠裏的軌跡,也就是沙漠穿越路線,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來,再被黃沙抹去痕跡。
勘路攝影:蔡宇
還有吃貨必去的大新疆,這是逛吃逛吃的節奏啊。我要是到了喀納斯點了烤狗魚不再點個比瓦就好像誰手裏還沒個地圖似的。
這張地圖居然還把國內越野人平時活動的越野基地一下子全公佈了,這事鬧得有點大,以後越野人的老婆 拿着張地圖來抓人,還不是一抓一個準?
進藏路線從最古老的唐蕃古道開始順時針數,一共八條經典進藏線路,一張圖可以看得明明白白。
地圖右下角還藏着一張手繪裝備圖,我們常説越野人分兩種,一種是玩車的,一 種是玩路的。玩車的重視性能、速度、攀爬喜歡玩比賽,玩路的注重通過、可靠、續航喜歡玩穿越。 這張圖無疑是給玩路的人蔘考的,可以説都是低調實用的思路。
來源-越野e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