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冰雕師胡松:用我渾身哆嗦,換你一季高光
見習記者 胡玲玲 記者 王開智
進入12月,冰雪遊成為寒冬中旅遊業的寵兒。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內,工人們用25萬立方米的冰和雪打造了2000多個冰雪景觀,五彩斑斕的燈帶點綴着晶瑩的冰雕,線條流暢的雪雕散發出靜謐的美。
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低温中,有一批人在這裏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行業旺季,冰雪雕刻師胡松就是其中一員。作為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他對冰雪有天然的親近性,通過對冰雪一刀一鏟地雕琢,將這門轉瞬即逝,容錯率很低的藝術,盡全力發揮到極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你是何時開始從事這個行業的?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胡松:我從業已經有18年了,我是哈爾濱人,從小學習美術,也是雕塑專業的,好像也並沒有什麼很特殊的原因,憑藉着哈爾濱的地域優勢,就很自然而然地參與到這個工作中,我對冰雪確實會有天然的親近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一個冰雕的製作過程大致是如何開展的?
胡松:這需要一個分工明確的團隊來合作,冰塊來源一般都是就近取材,選擇松花江的冰塊,有專門負責採冰的工人,大批冰塊送往製作現場後,會有一些師傅主要負責砌冰,把冰塊稜角不平的地方進行打磨,以水為粘接劑,將冰塊組接在一起,還需要電工將燈帶嵌入到冰雕中。在大致造型完成後,會有我們這種專門負責雕刻的師傅不斷打磨細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冰雕工人們除了冬季,其他時間一般都是從事哪些工作?
胡松:隨着冰雪行業的發展,從事冰雪工程的人越來越多,尤其在哈爾濱這種環境,冬天沒有地可種,各個工地也都停工,就會有很多人湧入到冰雪雕行業。據我瞭解,負責雕刻的人員大多是美術老師,或者是雕塑廠、美術廠的技術工人,負責砌冰的師傅很多都是工地的建築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你認為一名冰雪雕刻師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胡松:要成為一名冰雪雕刻師,需要有美術和雕刻功底,短期內很難出成果,最少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沉澱。隨着年齡和閲歷的增長,雕刻師對於事物的理解也會變得深刻,這些都會慢慢滲透到創作中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工作過程中,你有哪些感到驕傲的時刻?
胡松:我們的一項工作是打造大眾所熟知的IP形象,這非常具有挑戰性,觀眾來到你製作的冰雕前,會非常直觀地按照“像不像”的維度進行評價。最開心的還是作品完成之後,有遊客會長時間在作品前面駐足。我們此前打造的鄉村愛情雪雕,還有演員親自過來打卡,這些時候都會讓我很有成就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製作冰雕的過程中,你認為哪些地方是難點所在?
胡松:一些設計圖會凸顯頭部大、身體小的卡通造型,而對於冰雕來説,這樣的設計支撐能力差,也就是施工的可行性低,這時就不能完全按照設計圖來做,需要和設計方溝通適當改變比例。
設計圖紙要想真正落實在冰雕上,需要雕刻師傅在現場進行二次創作,呈現想要表達的內容。例如雕刻眼睛時,需要用只有手指寬度的刀面進行雕琢,體現出五官的立體感。
當然,工作難度也和我們所處的環境有關,在零下三十攝氏度也得持續工作幾個小時,手部、腳部和臉部都很容易被凍傷。工作時間是通常從早上6點持續到下午6點,如果需要趕工期,甚至得通宵幹活。施工的地方常年與冰雪為伴,吃上一口熱乎飯是一種奢望,工人們蹲在冰塊上,想要快速吃完還帶有餘温的飯菜,但不到一兩分鐘飯菜就會涼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一個冰雕的“生命週期”大約有多久?當作品被拆除時,你有什麼感受?
胡松:冰雕是一門轉瞬即逝的藝術,保質期大約是從前一年的12月底持續到來年的2月底,一般能保存70到80天左右。我有時候也會做城市雕塑,過個十幾年還能看到當時的作品就矗立在那裏。反過來,即使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冰雕作品,最後只剩下一張照片能夠留個念想,其他的痕跡都沒辦法留下。
這些作品最後的歸宿都是就地拆除,我們自己的團隊也參與過拆除工作,一開始會覺得心痛,後來慢慢也就習慣了。現在看到作品一點點消失,我更多的感受是一年又這麼過去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參與國際冰雕比賽時,你的雕刻工作會更看重哪些方面?
胡松:在製作大型冰雕景觀時,更多考慮的是安全性和耐久度,在參加比賽時,更多考慮的是要做到極致,冰雕原材料本身的承載能力有限,在這些特性上打磨,要珍惜好每一次機會,冰雕很難複製出第二件作品。而且冰雕的容錯率很低,一旦出錯基本沒有修復的餘地,所以要在能力範圍內,避免出現失誤。
胡松與他的冰雕作品合影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