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避暑消夏勝地,令人嚮往的中村,山中歲月無古今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休閒

2021年7月17日,穎之發佈了寧波市“甬上十佳名橋”的視頻,很多網友評論留言替餘姚市鹿亭鄉中村的白雲橋抱不平,白雲橋為啥沒上榜!
“甬上十佳名橋”評選於1998年,寧波市文化局和寧波日報社會聯合評選,十佳名橋分別為:靈橋、高橋、廣濟橋、惠明橋、通濟橋、百梁橋、福星橋、戊己橋、碧環橋、萬年橋。
那時候的餘姚市鹿亭鄉中村,藏在深山之中,寂寂無名,外界很少人知道中村,也很少知道白雲橋。

 
2010年6月27日,穎之第一次遊訪中村,就被這裏的古橋流水人家深深吸引,從此再也難忘記。
山中歲月無古今,世外風煙空往來。
這些年裏,穎之每年都會去幾次中村,至今已經遊訪25次了,見證了鹿亭鄉,中村,越來越美麗,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現如今,寧波大市範圍內的所有古橋中,除了城區的古橋之外,白雲橋就是人氣最高的古橋了。
特別是週末和節假日,各地遊人遠道而至鹿亭鄉,打卡白雲橋。

 
白雲橋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可算是寧波境內現存古橋中始建最早的古橋,是浙江省文物保護點。
白雲橋歷代屢經修繕,現存之橋復建於清光緒十六年,即公元1890年,單孔拱式石拱橋,若長虹,又似空中走廊,凌空飛架於小皎溪之上,雄奇突兀。
明代詩人王錫袞贊之:
飛梯何經借鰲背,金繩直嵌山之側。
橫空貫索插云溪,補天鑲地真奇絕。

 
穿鄉而過的小皎溪,當地人也稱為曉鹿溪,發源於東崗、斤嶺一帶,自西向東,穿過了整個鹿亭鄉。
《四明談助》記載,梁代隱者孔祐,“隱於四明山,有鹿中矢來投祐,祐為之養創,愈然後去。故於祠宇觀側建鹿亭”。鹿亭鄉之名,來源於此,至今已近1500年。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遺憾的是,歲月變遷,人類早已將山中之鹿,趕盡斬絕。

 
唐代有個著名詩人名叫陸魯望,也叫陸龜蒙,蘇州人,進士不第,常常縱情于山水之間。
陸魯望遊歷四明山之後,寫下了流傳至今的著名的《四明山九題詩》。
唐代還有個著名詩人名叫皮日休,字襲美,湖北天門人,晚年為黃巢所用,下落不明。
皮日休在蘇州任職期間,與陸魯望相識併成為至交,經常以詩文應和,人稱“皮陸”。
正是因為皮陸二人相應和的《四明山九題詩》,四明山被認為是唐詩之路的寧波段。
《四明山九題詩》中,其中一首,就是《鹿亭》。
鹿亭巖下置,時領白麛過。
草細眠應久,泉香飲自多。
認聲來月塢,尋跡到煙蘿。
早晚吞金液,騎將上絳河。

 
中村,唐代時就已成村落,原為龔氏人家居住,初名龔村。
兩宋之交,金軍長驅南下,中原飽受戰亂,河南滎陽一帶的鄭氏族人,南遷至此避亂。
鄭氏與龔氏分居小皎兩岸,逐漸形成了棋盤形的村莊格局,小皎溪就是楚河漢界。
鄭氏發展較快,人口逐漸超過了龔氏,鄭氏族人要求更改村名,雙方相持不下,最後決定走中庸之道,既不叫龔村,也不叫鄭村,改名為中村。


 
2021年7月18日,穎之第25次遊歷中村。
穿村而過的小皎村兩岸,那些楓楊樹,更加茂盛,樹枝倒垂於水面,平添風景,放眼皆如畫。
中村更美了,也更加愛了。
 



中村兩岸,民宿眾多,吃、住、玩,中村皆可滿足,有山有水有古村,名副其實的避暑消夏勝地。
曉鹿溪上多踏步橋,這也是山村特有的通行方式,溪水從石步磴間流過,行人可踏石過溪。
流連於樹蔭溪上,酷暑仍涼,歲月靜好。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令人嚮往的鄉村,中村就是。
如果一個地方去了二十多次仍然還想去,
那一定是非常熱愛這個地方了!
寧波市鄉村旅遊目的地,無論哪個季節,中村的推薦指數,No.1。
 
自駕:導航中村即可。
公交:寧波火車南站637路,集士港685路,喇叭口619路,都可到達章水鎮蜜巖村,再轉乘687路公交車,可至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