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長島實踐
答好“生態答卷”,探索海島開發保護新路徑
每天接待完天南海北的遊客,長島南長山街道孫家村漁家樂老闆肖樹全喜歡站在樓頂天台望向大海,彩虹步道蜿蜒如龍,岸上滿眼的蒼翠。這一片旖旎如畫的海岸,曾是連片的海蔘育保苗大棚,破舊的大棚犬牙交錯,煤煙四起,養殖廢水直排大海。
“這兩年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肖樹全説。
長島,地處膠遼半島之間、黃渤海交匯處,獨特的區位條件造就了其獨一無二的海洋生態。2017年以來,一場關於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刻變革在這裏發生:修復治理裸露山體,拆除岸線育保苗場還原自然岸線,公共交通全部實現綠色化,全域實現集中供暖煤改電和垃圾分類,大型海洋牧場平台帶動海洋漁業走向深遠海……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的生動實踐,為我國海島開發與保護摸索出一條具有樣本意義的新路徑。
全域生態修復
致力打造“零碳島”
海風習習,細雨迷離。滿山的紫荊、胡枝子、紫穗槐等植被,隨着海風翻起層層的“波浪”。這裏是南長山街道趙王村東南海岸的一處山體。山腳下,三五成羣的遊客徜徉其間,悠閒愜意。
“這是三年前的樣子,山上光禿禿的,一下雨就往下衝泥水、碎石頭。”6月25日,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園林科科長張文平,拿着幾張老照片告訴記者。
2018年以來,長島累計投入資金7100萬元,對南、北長山17處受損山體採用高次團粒噴播技術進行治理修復,對北五島、西三島裸露山體進行生態修復,實施綠化美化彩化升級。共栽植各類苗木80多萬株,修復裸露山體面積約30萬平方米,補植造林300畝,林分改造1000畝,種草50畝,實現了海島裸露山體“應治盡治”。
南長山街道孫家村100多户村民,以前有90多户從事育保苗工作。肖樹全曾是其中的一員,擁有3個育保苗大棚。“2017年底,街道和村幹部到家裏來做工作,動員拆除育保苗廠,騰退岸線。”肖樹全響應號召,帶頭簽了協議。拿到補償款後,他買了一套村裏統一蓋的小樓,開起了民宿漁家樂,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據瞭解,近年來,長島完成近海養殖騰退1.3萬畝,拆除岸線育保苗場86萬平方米,自然岸線和旅遊岸線佔比達到85%。
為了減少碳排放,長島已全面禁止島外車輛進島,實現了新能源旅遊公交體系全域運行,集中供暖清潔能源全域替代,並在全省首次實現了垃圾分類全覆蓋。專家在長島海洋資源本底調查中發現,東亞江豚、斑海豹等珍稀瀕危生物羣遊景觀頻繁出現,鯨魚、海龜也經常現身。
2020年長島綠色GDP核算,也給出了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數據支持。與2017年相比,2020年長島空氣NO2濃度降低23.5%,PM10降低12.3%,PM2.5降低14.7%;海水COD濃度降低51.3%,懸浮物濃度降低48.2%,無機氮濃度降低60%。90%以上的近岸海水質量達到一類標準。
漁業“遊”向深海
民宿深挖特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並不意味着羣眾要過清苦日子。
6月2日、20日,兩座坐底式智能網箱“經海001號”“經海002號”在南隍城島東部海域下水。“‘經海001號’投資7000萬元,養殖水體達到70000立方米。我們的平台擁有全自動投餌機、水下機器人,可以實時監測水下動態。網箱裏的許氏平鮋年底就能達到一斤三四兩,可以上市銷售了。”6月26日上午,在“經海001號”平台上,南隍城鄉黨委書記、鄉長劉國明告訴記者。
近年來,長島綜合試驗區緊抓漁業發展機遇。截至目前,已累計確權海洋牧場用海126宗34.9萬畝,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6處、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6處,下水多功能海上平台5座、大型智能網箱7座。先後投放人工魚礁130餘萬空方,增殖放流3000餘萬尾。
煙台在海工裝備方面的優勢,為現代海洋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兩年,“1”字號的深水網箱頻頻落户長島:“長鯨1號”作為全國首座大型深海智能網箱,成為引領全國海洋牧場建設的示範工程;“長漁1號”深遠海智能化大網箱平台,成為全國首個示範應用5G技術的海洋牧場平台;國內首座坐底式深遠海智能化海珍品養殖網箱“國鮑1號”,實現深遠海鮑魚等海珍品的規模化、集成化養殖……
漁家旅遊是長島另一個財富“密碼”。“去年年初,疫情襲來,長島的漁家旅遊受到較大沖擊。但是,我們沒有消極等待,而是抓住時機啓動了‘漁家樂·民宿’三年提升行動。”長島綜合試驗區工委宣傳文化和旅遊部旅遊科科長李琨告訴記者,長島共為118家業户提供轉型提升貸款5200萬元,一批高端特色民宿建成投運,入住率較普通“漁家樂”高32%。目前,長島“漁家樂·民宿”項目經營業户達到1100多户、覆蓋55%的漁村。
為加快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轉變,長島深度挖掘“山、海、島”元素,推出海上環遊、特色漁俗等海島特色旅遊產品以及馬拉松比賽、海釣邀請賽、海鮮節等品牌賽事節慶活動,着力打造“夢尋仙山”“漁號之夜”等夜間遊新亮點,過夜遊客佔比由2017年的45%提高到現在的71.6%。
補齊民生短板
島民過上“城裏生活”
“去年,區裏給我們南隍城新上了一套淨水設備,每天可淨水500噸。既滿足了島上居民的日常用水,又保障了漁家樂旅遊用水。新上的空氣源熱泵供暖,供暖效果好,還沒有污染。”劉國明告訴記者,如今,島上的生活跟城裏已沒有什麼區別。
長島綜合試驗區建設中,千方百計解決羣眾出行、教育、醫療等方面難題,不斷提升海島羣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交通出行方面,完成12艘營運客船更新升級,獲批長島至旅順航線,開通蓬長直升機航空擺渡航線,運力規模、服務檔次達到全國陸島交通領先水平;上學就醫方面,建立市級名校名醫院支教支醫、合作辦學辦醫的對口幫扶機制,煙台二中與長島3所學校組建辦學共同體,煙台毓璜頂醫院、煙台山醫院與長島人民醫院結成醫療聯同體;政務服務方面,開通行政審批網上辦理系統,8個遠離縣城的島嶼在商事登記、市場準入、社會事務辦理等方面實現“辦證不出島”。
6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長島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現場。該項目總投資約2.48億元,項目主體已完工,正在開展室內裝修施工作業。
“長島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預計今年年內完工投入使用,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陸島交通碼頭。項目完成後,可實現日最大旅客吞吐量12萬人次,成為集旅遊、購物、物流、休閒觀光等綜合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客運滾裝中心、旅遊服務中心、商貿中心、物流中心。”蓬長客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鐵業告訴記者。
(大眾日報記者 從春龍 通訊員 聶英傑 李歡歡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