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經受了考驗,經歷了生活患難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感情。——馬爾科夫
但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深厚的感情陪伴,才讓我們的人生顯得更加精彩,才讓我們在老去時依舊有戀戀不忘的回憶和親人。但是,在情感中迷失自我,陷入深淵無法自拔,也是一種殘酷的痛楚。
而作家路遙就是一個在情感生活中充滿大起大落的人。感情在他的世界裏給他帶來過幸福,卻也曾經將他無情地拋棄過。
提起路遙,很多人可能一時之間會愣一下,不知道是誰。但提起他的作品,卻廣為人知。他就是《平凡的世界》《人生》的作家。
路遙,原名王衞國,1949年出生於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樸實農民,所以,沒有經受過什麼教育,導致家庭條件變得十分困難。
特別是在路遙7歲左右時,家中的兄弟姐妹多達9人。迫於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父母無奈之下只能將路遙過繼給延川縣的伯父。
雖然,遠離了親生父母,但是,路遙也因禍得福,獲得了讀書的機會。伯父對他視若己出,在生活上可能會虧欠他一些,但是,在他的學業上卻從未怠慢。
也正是因為,伯父的這般對待,才為以後路遙能夠創作出這麼多優秀的作品打下基礎。當時的路遙,知道自己的家庭狀況是什麼樣的,並且經過父母過繼自己一事後,他也比同齡人要顯得懂事得多。他明白自己想要走出這種大山,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就只有好好讀書這一條出路。
在順利完成學習之後,他還有幸進入了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也是在這期間正式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
在大學裏,路遙有了更多的機會學習,他不斷地通過學校圖書館閲讀名著,來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而延安這座大城市的環境,也開闊了他的眼界,提升了他的格局。這些都為他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後面隨着年齡增長逐漸成熟的路遙,深入生活,紮根農民,還將文學創作融入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用心、用情來續寫改革開放和淳樸百姓的故事。並先後創作出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文學著作。
特別是在後來身為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的他,更是敢於改革文學風氣。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生動豐富地展現了我國城鄉社會生活和人民思想的巨大變化,頌揚了拼搏奮進、敢為人先的時代精神。
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他也因此在文壇上收穫了大批讀者粉絲,還獲得了"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對於他來説,最大的成就,就是茅盾文學獎,這也是對他的肯定。
所以,我們拋開情感生活不説,在文學上可以肯定他是成功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文學才子。
如果説,路遙伯父為他創造了進入文學之路的機會,那麼他的妻子林達,絕對是他在這條路上,堅實的守護者。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曾寫道"人只能按照自己的終生條件去尋找終身伴侶。"而林達絕對是符合他這一要求的。
林達祖籍是福建的,父母都是歸國的知識分子,她從小便在這個生活殷實的華僑家庭長大,可謂是衣食無憂。所以,在家庭條件上路遙與她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但是,林達卻從未嫌棄過他。
他們相識在延安,當時林達兩人因為喜愛文學而結緣。而林達也被路遙的才華給深深地吸引。兩人在一起後,她沒有嫌棄過路遙一事無成,反而是路遙在大學期間的最支持的人。
那個時候的路遙,兩個口袋一樣空,連生活都成問題。林達便將自己每月大部分的工資拿出來供路遙讀書與生活,而自己也因此從以前闊綽的生活變得拮据。直到後來,路遙漸漸地有了點名氣,找了一份編輯的工作,他們的生活才稍微得到點改善。
本來林達認為,這下算是熬出頭了,付出也該換來收穫的時候呢,想好好的和路遙過過婚後的甜蜜生活。可這個美好的幻想被路遙在文學上的痴迷,給無情打破。
在文學上有所成就後,路遙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可很多時候一但投入起來就會廢寢忘食。
自己都照顧不好的路遙,更別提對林達在生活中關心和照顧了。婚後的路遙,感覺小説才像是他妻子一般,他寫小説的時候,完全超過了陪林達的時間。日積月累下來,林達對路遙也是越來越失望。
而林達之前失望歸失望,但是,都沒有想過離開。但是,路遙在後面的寫作中依舊如往常一樣,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身體,就像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文學一般。路遙也因此,患上重病。林達實在規勸無果後,才與路遙離婚,帶着女兒離開了。
或許在婚姻上,路遙沒有盡到一位丈夫的責任,但是,在文學上他真的是費盡了自己的心血,是一名真正的好作家。雖然,他在婚姻與文學工作上,選擇了後者。但我們畢竟要理解這也是路遙這一生唯一的愛好和追求。
在林達母女離開後,路遙還是在沒日沒夜的創作。哪怕喝着中藥,也要堅持。這樣工作的他,怎麼可能扛得住。果不其然,沒過多久他的病情就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了。林達在他住院時也曾帶着女兒回來看望過他。但最終幾人還是分隔兩個世界。
在路遙女兒路茗茗長大後,受邀到延安大學參觀時,卻發現市面上有很多父親的文章被出版販賣。而且很多還是粗製濫造的書籍。路茗茗不甘心父親付出一生心血創作的作品,被這樣對待。
於是,將母親和那些出版社一同告上了法庭。因為,母親和她對父親的版權都有繼承權,所以,她才做出了這種"大義滅親"的行為。但最後都被法院駁回了。
母親知道路遙在自己女兒心中的地位,也知道即使自己離婚帶走了她,但也依舊割捨不了她與路遙的父女情感。雖然,路茗茗的維權官司敗訴了,但母親林達卻從中明白了過來,最後,她將自己手裏面的版權資格也全部移交給了路茗茗。
後來,路遙文學獎也被路茗茗叫停。因為,這個獎項是以自己父親姓名命名的,很多東西會牽扯到父親的名譽。她怕本就一生都過不容易的父親,在死後還會受到一些不好的評論。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路遙文學獎與矛盾文學獎這些有很大的區別。首先,他的這個名字,沒有想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那樣經過本人的同意,屬於私自採取別人的名字,利用他人名氣。
就同沒有經過明星同意,私自用人家頭像做代言人一樣。還有就是,這個獎項的組織成員包括評委,並沒有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一樣擁有權威性,很多人的專業水平也並沒有那麼的高,就相當於是一個民間獎項。而且,其中很多的評獎環節,也充滿了瑕疵。
所以,她這樣做其實並不是什麼衝動的表現和犯病,她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維護自己的父親。
其實,路遙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是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也能從中體會到,他對林達母女的愛。只是可惜,他的時間和精力沒有像對待寫作那樣,對她們母女投入這麼多,才留下了感情上的種種遺憾。可能路遙先生,這一世就是為文學而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