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紅楓葉,確是一道秋冬之交的美景。一些地方將其作為旅遊推介的亮點,引得無數遊人前往觀賞。
這些年,旅遊一年比一年火熱,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人們經濟寬裕起來,也就有了到處遊山玩水的閒情逸致。當然,人們熱衷於旅遊,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矯情的味道。但是,這份矯情,也是需要有物質條件作基礎的。如果,食不果腹,甚至朝不保夕,哪裏還能矯情得起來?
觀賞滿山紅楓,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吃飽穿暖,悠閒自得地穿行於紅楓林中,眼前的美景,那自然就是賞心悦目。
然而,看到紅楓葉,我不由得想起童年的經歷。那個時候,做飯燒柴草的。由於每家每户都需要柴草生火做飯,柴草也就成為一個比較稀缺的資源。
記得那個時候,每年霜降節氣之後,晚上感覺到明顯的寒意,大人們就會判斷,今天晚上可能要下霜了。如果下霜,霜打楓葉,楓葉就會變紅。高大的楓樹,一樹紅葉,當然是很好看。但是,人們的想法,並不在意這個美景。楓葉變紅,也就是意味着楓葉枯乾飄落。這飄落在地的楓葉,正好可以扒拉收集,裝回家做燒飯的柴火。
因此,在大霜天的清晨,作為小孩,要清早起牀,揹着籮筐,到大楓樹下去掃落葉。這時,必須要清早起牀,如果去得晚了,那楓樹的落葉就讓別人給掃走了。
當時,衣着單薄,大清早踏着皚皚白霜,去掃楓樹的落葉,感覺到刺骨的寒意,就無心欣賞楓葉霜紅之美。
現在回想起來,高大的楓樹,滿樹紅葉,樹底下也是一片紅葉鋪地,應該是一道美景。只是,這樣的美景,當時根本就沒有感覺。
生活貧寒,美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