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涇最大的特點是水多。河道是它的血脈,而橋樑則是它的靈魂。
在城市的喧囂裏,總是渴望一處寧靜。
離上海市區60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楓涇鎮。這個地方如詩如畫。是明末江南的四大古鎮之一。也是今天的長三角十大古鎮之一。從楓涇古鎮的大牌坊下轉過來,一幅人間煙火的畫面立即就會升騰在你的面前。
三步兩座橋,一望一條巷,時間彷彿在這裏一下子就定了格。
整個楓涇就是一幅畫。而這幅畫裏出大畫家出大人物。自唐以來,有歷史記載的名人就達639人。其中狀元3人、進士56人、文武舉人122人、文化名人336人。楓涇還是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有數十位農民畫家在這裏常年作畫,取得累累碩果,名揚海內外。
楓涇古鎮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歷史上長期南北分治。一條河將鎮區分為南、北兩半,成為當年劃分吳越的界河。因此楓涇鎮也就有了“吳根越角”的美譽。直到1951年,楓涇鎮才結束漫長的分治歷史。1993年,原來的楓涇鎮和楓圍鄉合併,才形成今天的楓涇鎮。
楓涇最大的特點是水多。河道是它的血脈,而橋樑則是它的靈魂。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説。值得一提的是致和橋。該橋建於1328年,為單孔石拱橋,造型古樸雄偉,結構牢固。經歷700多年,風采依舊,是鎮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並在繼續使用的古石拱橋。(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