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華:浙江三門人,1997年至2001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附中,2001年至2011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專業,先後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於附中。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重點資助對象,浙江畫院中國工筆畫研究所創作員。
2007年獲浙江省第四屆青年美術作品展覽金獎
2009年獲第十二屆浙江省美展金獎,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2011年獲2010——2011年度百人會英才獎(藝術)亞軍 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國畫優秀作品獎
2013年,主持創作“百年風眠”重大題材創作之隨父學《芥子園畫譜》
2015年參與“時代領跑者”美術創作工程,獲第五屆全國青年美展國畫優秀作品獎
2016年參與完成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宋詞風采
2019年入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獲“大潮湧進——浙江省第十四屆美術作品展覽”銅獎。
吳憲生/文
吳冠華是近年來浙江中國畫界湧現出來的優秀青年畫家。
相對其他人來説,吳冠華的求學之路比較順坦,從美院附中保送到中國畫系,自此一路綠燈,直到博士生並留校任教。
在美院這個得天獨厚的環境裏,她是幸運的,她的成長之路,受到老中青幾代藝術家的關注,無論是年輕的本科班主任,還是已退休的老先生們,都曾給過她真切地關心和指教,不斷的鼓勵她在藝術的道路上探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她自己的刻苦努力,她用腳踏實地的精神開墾着自己的藝術園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澆灌着自己的藝術之苗。
有付出就有回報,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工筆人物畫作品如一陣春風颳過浙江人物畫壇,令人耳目一新,她的探索也得到了肯定,作品先後獲得浙江省青年美展和浙江省美展的金獎,並兩次獲得全國青年美展優秀獎。
畫如其人,用在吳冠華身上十分恰當,看她的畫,便如見其人,清新中透出睿智,質樸中藴藏着雅緻,猶如靜水深流,平靜中藴育着激情,她的畫沒有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表面效果,而卻能讓人細細品味,且越品越有味道。
她雖然年齡不大,但在藝術處理上卻十分老道,或許是天性使然,她對於人物的理解,她對於傳統的解讀,她對於形式的敏感,她對於技法表現的執着,都遠勝於她的同齡人,顯得十分的成熟;
美院長期的求學經歷,她打下了紮實的造型基礎,好學的天性與謙遜的品格使她在藝術表現的手法上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積累,她善於吸取別人的經驗為自己所用,但她更有着一個藝術家所應有的獨立思考的精神;
她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清水染的工筆畫設色方法,畫出的人物形象深入而不膩,厚重而不滯澀;她認真地研究傳統,卻不為傳統所束縛,她把傳統的表現技法與現代的人物造型很好地融為一體,為工筆人物畫的發展與創新在不懈地努力着;
對於當代人物的表現,她致力於人物形象的個性化特徵的表現,有效地避免了工筆畫中臉譜式的概念化,因而,無論是《蕉蔭絮語》中的四姐妹,是《凝望》中的侗家老人,還是《收穫季節》中的彝族女人,都是現實生活中的這一個,讓人可信、可親;
而對於她所鍾情的戲曲人物,她則更多地從形式上去賦予人物的表現性,《舞》中的一抹長袖,抒發出人物之悲憤;《胭脂淚》中的如水流般的衣紋,則烘托出人物的動態美;《青衣》中的寓動於靜的處理,則於平靜中藴含着激情,讓人產生豐富的想象。
四書《大學》篇裏説:“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吳冠華是個能靜心做學問的人,她善於思索,故有所得;她不急不躁,耐得住寂寞;她不事張揚,只在畫中做文章,正是這樣一種態度,她的畫藝得以大進,她的作品從浙江走向全國,不斷地引起人們的關注,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只是做為一個年輕的畫家,她的路還很長,如何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增強自己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我想,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相信,她一定能出色地擔負起這個時代賦予她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