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1小時,騰訊視頻站內熱度值突破2.5萬,成為有史以來開播熱度最快破2萬的劇集,並順利打破首日熱度值最高紀錄。
猜一下,哪部劇,會有如此的關注度?
或許,答案很明顯,
是劇版《三體》,
或許也只能是《三體》。
作為中國科幻小説里程碑式的作品,《三體》的影視化改編始終備受矚目,但《三體》也因其恢宏複雜的世界觀與科幻概念,深奧繁雜的物理學、天文學原理,跨度極大的時代區間,被行業公認為“最難影視化”的IP作品。
劉慈欣的《三體》原著
上週日,真人版《三體》開播,熱度之外,還贏得了一眾好評。
昨天,劇版《三體》豆瓣開分8.0分,然後小幅攀升至8.1分。
《三體》豆瓣評分8.1
也就是説,這次創新和嘗試總體上贏得了挑剔的原著讀者的認可。
那麼劇版《三體》,憑的是什麼?
首先,是尊重原著。
科幻文學改編影視作品,大多情況下為了更快“引人入勝”,會重新調整敍事結構、引入新的輔助人物,但從目前來看,劇版《三體》幾乎嚴格按照原著的敍事在推進——
楊冬用樺樹皮寫的遺書
從2007年的科學家自殺事件講起,以納米科學家汪淼的離奇經歷,引入“科學邊界”組織及《三體》遊戲。
在聯合作戰中心史強的協助下,汪淼開始逐漸接近事實真相,《三體》遊戲的秘密竟是兩個文明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孤注一擲的生死相逐。
據透露,整個製作團隊幾乎都是原著的忠實讀者,因此在創作時大家都帶着共同的目標,儘可能去還原,“原著的大部分讀者已經非常相信小説本身提供的結構和內容,再去做更多修飾就多餘了”。
主創在片場除了拿劇本,還會拿着原著討論
這樣的判斷和堅持,贏得了大部分讀者的認可,開播當晚類似“一集看下來心安了,按原著拍的”“葉文潔跟我看書時想得一模一樣”“一看主創就是好好研究過原著的”等評論便湧上社交媒體。
豆瓣上一些原著黨的評價
其次,對於這個超脱現實之外的科幻故事,主創大膽採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
▽
從環境來説,
不同年代的不同故事線,每一個場景細節都做到了儘可能的還原。據瞭解,該劇除紅岸基地和作戰中心的內景是搭建外,其他外景均為實景拍攝,製作團隊甚至去了粒子中心、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
“所有東西越真實,越接近真正的科學,它就會越像《三體》”,以真實環境作為依託,《三體》天馬行空的科幻想象得以更接近現實科學,其故事的可信性、觀眾的沉浸感也都得到極大提升。
▽
從人物來説,
演員張魯一所呈現的科學家形象十分符合原著設定,他謹小慎微但卻心有熱血;
於和偉飾演的史強雖然在體型上有所差距,但他依靠演技將角色粗中有細的特點很好地呈現了出來,既有基層警察的草莽氣,又充滿着普通人身上樸實落地的生活智慧。
他既代表着普通人向科學家發問,亦帶領着普通觀眾走入科學的世界。
老年葉文潔的扮演者陳瑾,更是演活了這個關鍵角色的冷漠沉靜。
可以説,成功的選角,以及濃郁樸素的煙火日常,令這部宏大的科幻作品最終以平實、厚重的姿態,安全落地。
再者,主創以儘可能通俗的影視化語言,完成了現代科學與普通觀眾之間的友好交流。
汪淼和丁儀打枱球的一場戲引起很多討論
雖然,這次劇版《三體》沒有為了照顧電視觀眾而降低科學內容的比例,幾乎按照原著中的內容,花了較多的篇幅來呈現複雜的科學原理,但主創採用了一定的“技術”手段。
比如用燈泡的閃爍形容“宇宙閃爍”,以枱球對撞模擬粒子對撞實驗,在科普世界觀的“射手與農場主”假説橋段使用風格化的3D動畫,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和CG手段來還原展示《三體》遊戲……
採用3D動畫介紹“射手與農場主”假説
多元的表現手法,既提高了觀劇趣味,也降低了理解門檻。
或許,作為中國首部真正意義上的真人科幻劇集,《三體》也有調色較暗、敍事拖沓等問題;但能夠高度忠於原作對人性、生命、價值觀的思考厚度,並開創性地以現實主義手法呈現瑰麗新奇的科學想象,已是一次值得掌聲的破壁。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孫佳音
編輯:小開
圖片:《三體》劇照,部分源自網絡
©新民晚報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