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古代,飛鴿傳書這種傳信方式真的可靠嗎?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休閒

在電視上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主角收到下屬的飛鴿傳書,然後開始謀劃。古時候由於交通不方便,所以在消息的傳遞上會有所延誤,那麼飛鴿傳書真的可信嗎,不會被劫持嗎? 鴿子在古代是很常見的信差,但是這是一種單向的傳遞消息的信使,因為它只能從一個地方送到指定的另一個地方,只可以送去,不可以歸途。寄信人將信寫好綁在鴿子腿上面,然後讓他們飛往收信人的住處,這樣就可以實現信息的傳遞了。

那麼鴿子為什麼可以用來送信呢?這主要是利用的鴿子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歸巢性,像具有這種性情的動物,比如螞蟻之類,自身就能知道回家的路線,即使是離開到很遠的地方,也會因為自己本身的習性找到回家的路。他們的嘴部有地磁羅盤,可以輕易的感受到地球的磁場,在飛行的途中,嘴部就相當於導航儀了。 唐朝宰相張九齡曾在家中圈養鴿子,經常用白鴿和自己的至交好友往來通信;而遠方的旅人也會給家中之人送去一隻信鴿,以示自己的安康和境況。飛鴿傳書一般是風雅文人喜歡做的,有“飛奴”之稱,而且一來一回,鴿子的圈養花銷也不小,若不是宰相的家底,一般人是不會選擇這樣風雅的傳信方式的,平民通常更願意以口信的方式來告知家人自己的安好。

那麼鴿子送信是否可靠呢?

飛鴿傳書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因為鴿子只能單程,倘若要得到回信,還需要在當地購買信鴿,這樣信鴿才會飛回當地來。而飛鴿傳書也不安全,因為鴿子本身在自然中就很弱小,很容易被大型的動物捕捉,那麼信息就不會準時送達;還有天氣原因,畢竟是鴿子,就算再小心翼翼的飛行,也免不了信紙的損壞,要是遇到颳風下雨,那麼信很有可能就濕透,看不清字跡。

而古人一般遇到軍情,或者是比較着急的信息的時候,往往會用快馬。經常聽到“八百里加急”的説法,就是人騎着快馬一路狂奔的送信的,感覺很像現在的郵差,只是現在的道路,還是車子都比古時候要好得多。

快馬加鞭必須要有驛站,馬匹,還有食宿。每隔多少距離都會有一個驛站,可以稍作停留,飲水解渴,然後再繼續騎馬送信。所以這是一個很辛苦的差事,而且古代要建設驛站,也要花費很多的金錢和人力,尤其是生產力低下的時候,尤其的艱難。 而送信也分輕重緩急,比如説前方戰事軍情之類的,肯定是日夜不停的送信,這不能耽擱,畢竟是軍國大事,還有皇帝下的詔文,也輕慢不得;那麼像是一些家書之類的,就相對的比較緩慢,道路泥濘,天氣原因各種,信件送達的時間也沒有準確時間,三五日,半個月乃至三五年都有可能。

所以古人寫信,要做好心理準備,如果是隻字片語的家書,還是不要寫的好,一個耗時太長,二是耗費人力精力。寄信表哀思,那份思念會在傳遞的途中愈發深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