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一首經典詞,起句僅七個字便驚豔了千年,流傳至今成絕唱
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三千年的詩韻。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詩歌來表達。如四季風光、愛國、思念、送別、勵志、哲理、愛情等等,既可言志,又可抒情。寥寥幾個字,就構成了一首詩詞,語言精練,意境唯美,令人驚歎。沒有哪一個國家能跟中國相媲美。
今天要説的是閨怨詩詞。這類內容寫的也不少。如:
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白的“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唐伯虎的“愁聚眉峯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温庭筠的“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晏幾道的“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賀鑄的“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
張九齡的“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都是名言佳句,都深情感人。但總覺得宋代歐陽修寫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除了上述的優點外,情感更細膩,把獨守空房女性心中的幽怨刻畫得入木七分。全詞如下: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李清照認為是歐陽修所作,她的《臨江仙》詞序雲:“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
歐陽修去逝12年後李清照出生,所以,李清照的話相對可靠一點兒。
在詞的發展史上,宋初詞風承南唐,變化不大,再者歐陽修與馮延巳的政治地位與寫作風格基本相似,所以有個別作品就難以分辨。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深深的庭院,不知道到底有幾層深,密密麻麻的楊樹和柳樹被煙霧繚繞着,疊疊重重的簾幕不知有多少層,望不到盡頭。
起句連用三個疊字“深”,烘托出女主人公所處環境偏僻幽深,以及她內心的孤獨寂寞。又用“楊柳”、“堆煙”、“簾幕”這些意象將她內心的淒涼、無奈、幽怨刻畫得淋漓盡致。
這讓我想起李煜的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晏殊的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和李清照的“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那種極深極濃的孤寂感,又不知向誰傾訴才好。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遊冶處”和“章台”都是指歌樓妓院。
豪華的車馬停在紈絝子弟尋歡作樂的歌樓妓院前,即使登上高樓也望不見通向此地的大路。
眼前的秀麗風光女主人公卻無心欣賞,只是努力爬上高樓,凝眸眺望丈夫常去的地方。但景物卻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視線,內心無限悲涼漫了上來。
封建社會的女人沒有地位,只是男人的附屬品。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可以尋花問柳,但女人卻不可以,必須守婦道,還不能吃醋。所以,女主人公也只能黯然神傷,獨吞苦楚而罷了,不然又如何?
下闋寫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心理活動。“雨橫風狂三月暮”,“橫”“狂”二字用得最妙,是神來之筆,寫出了女主人公受丈夫的刺激而內心掀起巨大波瀾。
三月的雨細而綿長,風是吹面不寒楊柳風,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但在女主人公的眼裏,卻是“橫雨狂風”,變得冷酷無情。無情的何止是風雨,而是自己的丈夫,根本不顧及自己的感受,經常到秦樓楚館風流快活去。
女主人公把自己主觀的情感融入了事物裏。古典詩詞歌賦中,常用此方法,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傍晚彩霞滿天,夕陽無限好,可是門卻擋住了。再美的風景,其實女主人公還是無法留住生意盎然的春天。何止是春天留不住,丈夫也留不住,自己的青春也留不住呀。青春易逝,人生易老,自己很快也就變成夕陽了。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或許是花的殘敗觸動了女子的心事,或許是女子自感身世憐花垂淚,淚即是為花也是為己。把女主人公內心孤寂無人理解的愁苦細膩地刻畫了出來。
這首詞,上片寫濃霧瀰漫了楊柳,望不到盡頭,下片寫風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步慢慢深入剖開人物的內心世界。
後人對這首詞的評價很高。如:
沈際飛在《草堂詩餘正集》裏寫道:“一若關情,一若不關情,而情思舉盪漾無邊”。
王國維認為這是一種“有我之境”。即“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
你們認為呢?歡聚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