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洞庭十年 用心保護麋鹿(保護區裏的年輕人(18))

人民網-人民日報

紮根洞庭十年 用心保護麋鹿(保護區裏的年輕人(18))

東洞庭湖保護區內的麋鹿。 姚 毅攝(人民視覺)

紮根洞庭十年 用心保護麋鹿(保護區裏的年輕人(18))

宋玉成在工作。 本報記者 王雲娜攝

核心閲讀

宋玉成是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總工程師,保護區唯一的一名博士。

夜宿漁船、鑽蘆葦蕩、學習在沼澤行走,工作10年來,每一次開展調查、每一次救助麋鹿,宋玉成都衝在最前面……

9月的洞庭湖,晴空高照,萬里無雲。鑽進四五米高的蘆葦蕩,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宋玉成用雙腳蹚出一條路,徑直往深處走,“你看,這是麋鹿留下的蹄印。”在一片裸露的草灘,終於覓到麋鹿留下的蹤跡,他興奮地端起相機拍個不停。宋玉成是這個保護區唯一的博士,紮根洞庭湖已有十載。

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比起坐辦公室,我更願意用腳步丈量洞庭湖,保護麋鹿的世界。”宋玉成説。2014年開始,麋鹿的救助和研究,成為他的主要工作之一。

“調查清楚麋鹿的逃生路線,才能把生境島建在對的位置上”

目前,東洞庭湖的注滋口和紅旗湖,是麋鹿的主要棲息地。

今年6月,宋玉成和同事進行了一次汛期調查,以減少汛情對麋鹿的影響。在注滋口湖洲,結合蘆葦傾倒的範圍和麋鹿的糞便數量,宋玉成初步判斷,這一羣麋鹿朝着河口去了,至少有幾十頭。背上無人機、扛着望遠鏡,一行人手腳並用,“高抬腿”穿越蘆葦蕩,一寸一寸向前,絲毫不吝惜氣力。

“呦——”突然,不遠處傳來一陣鹿鳴。宋玉成麻利地把無人機飛上天,通過鏡頭髮現,離他們大約500米的灘塗上,一羣麋鹿正歡快地奔跑嬉戲。

“這羣麋鹿共有61頭,還看到了18頭小鹿!”指着小麋鹿身上特有的白色斑點,宋玉成欣喜若狂。3—5月是麋鹿產子的季節,鹿媽媽懷胎9個多月,每胎只產一個幼崽,“新生兒”約10斤重、80釐米高。然而,漲水期是新生麋鹿的生長期,一旦大水漫過來,剛出生的麋鹿可能被水淹死。宋玉成説,“小麋鹿滿月後能長到一米二的高度,泅水的本事也會增強不少。”

這次汛期調查為期3天,宋玉成和同事們一道,摸清了東洞庭湖近200頭麋鹿的汛期遷徙路線。“這次調查十分重要。”宋玉成解釋,漲水時,麋鹿為了逃生會一直往高處跑。對此,保護區在湖洲建設兩個“高地”——生境島,供麋鹿遇水時緊急避險,“調查清楚麋鹿的逃生路線,才能把生境島建在對的位置上”。

“我幫麋鹿安家,麋鹿也幫我安了一個家”

2009年,由於導師的麋鹿研究課題,讀博一的宋玉成第一次來到洞庭湖。他至今記得,那年冬天,在一處隱蔽的沼澤地,發現了水塘邊打滾的麋鹿,“那一瞬間,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希望能為它們做點什麼,讓它們擁有更好的生存環境。”

在保護區丁字堤管理站站長餘志兵看來,宋玉成的到來,為麋鹿保護注入了寶貴的力量。宋玉成不僅能通過麋鹿糞便、卧痕判斷麋鹿的數量,推測麋鹿在不同時期的分佈,還能研究鹿羣的種羣數量是否增加,性別比例、年齡結構是否合理。這些方法,讓保護區的許多工作人員耳目一新。

讓大家印象深刻的,還有宋玉成做研究時的那股執着勁,“一起巡護時,即使眼前沒了路,他也要往蘆葦深處鑽。”餘志兵説。

宋玉成和妻子唐歡也因為麋鹿而相識。唐歡是岳陽電視台記者,在一次麋鹿調查報道中和宋玉成結識。2014年,他們結為夫妻,把家安在洞庭湖畔。“我幫麋鹿安家,麋鹿也幫我安了一個家,我們都紮根在洞庭湖。”説到這兒,宋玉成眼中泛着柔情。

“看到麋鹿在洞庭湖安家,覺得10年青春沒白費”

在湖裏,危險無處不在。“我從小就不會水,當洞庭湖真正出現在眼前,有點雙腿發軟。”宋玉成説。麋鹿趾間長着薄薄的皮腱膜,可以擴大腳趾承重面積,防止深陷淤泥。而對宋玉成來説,在濕地行走,也是必須學會的技能。“剛開始可以説寸步難行。”後來,宋玉成選擇有草甸的緊實地段,平腳着地,小步快走,才慢慢適應。

宋玉成和同事一天至少要走30公里,有時夜裏只能住船上,夏天蚊子會鑽進睡袋,冬天裹再多都難以禦寒。“保護、救助麋鹿,就是守護整個洞庭湖生態。”宋玉成説,“看到麋鹿在洞庭湖安家,覺得10年青春沒白費。”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8日 14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6 字。

轉載請註明: 紮根洞庭十年 用心保護麋鹿(保護區裏的年輕人(18))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