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不止裸露的土坡、乾枯的戈壁,
更有雄渾的大漠、古老的文明、秀麗的山河,和流不盡的口水...
不少人都直呼:“看完想立刻飛去寧夏”!
01
一半荒漠,一半江南
在地球之上,有一個神秘的緯度帶,北緯37°,
大約90%的古文明發源地、70%的古建築遺蹟都在這條線上,它被稱為不可思議的“地球生命線”。
而在中國的西北,它也穿過了一片神奇的土地。
黃河文明從這裏發源,西夏王朝從這裏開始,一條黃河,一座賀蘭山,三片沙漠,七十二連湖,它像西北,又似江南,既有錚錚鐵漢的一面,也有鐵骨柔情的一面。
它就是寧夏。
有人説,這裏堪稱是中國最袖珍的省份,
“如果開車的話,一天功夫,就可以把寧夏轉一圈。”
可就在僅僅6.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卻又濃縮着“高山、長城、峽谷、沙漠、濕地、湖泊、高原...”如此之多的景觀,令人不可思議。
一座父親山
説寧夏,絕對繞不開賀蘭山。
它阻擋了騰格里的滾滾風沙,柔和了獵獵北風,
向西,是廣袤的荒漠戈壁,向東,是秀麗的塞上江南,
從沙場狼煙到塞外田園,從漫漫絲路到阡陌良田,可以説,它不僅是塞上江南的造就者,更是銀川平原的守護者。
“歲月失言,唯石能言。”
賀蘭山長達200多千米的巖壁上,就刻着遠古的痕跡。
近2萬副的巖畫,把思緒拉到幾千、甚至上萬年前,彷彿依稀能聽見古老部落的低語,一種野性的美油然而生。
賀蘭山,站立在草原與荒漠之間,
它冷酷,黑褐色的山石,黑褐色的松林,似乎難以親近,
它滄桑,見證着遊牧與農耕的衝突,乾旱與濕潤的掠奪,
它古老而年輕,荒涼而豐茂,張開雙臂護佑着寧夏平原,它就是寧夏人的父親山。
一條母親河
“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穿腸而過,一改它桀驁的本性,變得温柔纏綿,
它將泥沙和養分留在了這裏,創造了黃河上游的第一大平原——寧夏平原。
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與古人‘引黃古灌’的智慧,使得黃河之水在這片土地上造就了沃野千里。
一條條走勢雄奇、蜿蜒千里的古渠,古渡,
不僅滋養了西北乾裂的土地與人民,更築造了一片荒漠中的綠洲,塞上的江南。
黃河,就是寧夏人的母親河。
三片沙漠
東鄰毛烏素沙漠,西毗騰格裏沙漠,北接巴丹吉林沙漠。
寧夏三面環沙。
“黃沙滾滾不見路,跟着駝鈴找寧夏。”就是曾經最真實的寫照。
只要一場風沙就可以將村莊淹沒。
而如今,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沙坡頭治沙、固沙造林、漫天黃沙被草方格鎖定,寧夏,成為了中國乃至全世界治理沙漠的典範。
從此,荒漠與綠洲交織,大漠長河的奔放與塞北江南的温潤交融,
譜寫出這片土地“一半荒漠,一半江南”的傳奇。
黃河滋潤着這裏的土地,賀蘭山阻隔着東侵的大漠。
一山一河,嚴父慈母,是這片土地最深的印記,
也正是它們的護佑,才讓寧夏成為名副其實的“米糧川”、“塞上江南”。
原始粗獷的大漠、巍巍屹立的賀蘭山、塞外江南的秀色,
也許讀懂了這裏的山與河,才能真正讀懂“一半荒漠,一半江南”。
02
黃土之上,向山而歌
看完《山海情》,許多人都被一口黃土味兒的西北話洗腦,紛紛開啓了方言模式。
- 是達不是爸;
- 是jiong不是菌(jun);
- 聽一天美滴很,聽兩天忘了普通話;
一口地道的方言,還原了西北人的豪爽、淳樸和堅韌。
“西海固的音樂和語言,與寧夏其他地方不太一樣,更接近陝北一帶。”
所以在音樂上,不僅有方言展現的西北底色,更有寧夏的花兒和山歌元素。
一羣長在黃土地上的人們,邊走邊唱,向山而歌。
花兒一唱天下春,花兒一唱幸福來,幹沙灘變成了金沙灘,再唱花兒等你來。
——《山海情》片尾曲
寧夏,是花兒之鄉,它像是一朵盛開在黃土之上的仙苑奇葩,悠揚、奔放、狂野,像是把歌唱進了心窩窩裏,唱進了骨頭縫裏,硬生生把你從江南水鄉,拉到了黃土高原的羊羣裏。
花兒,也被稱為“大西北之魂”、“活着的詩經”,
他們從荒灘山川,唱到黃河浪尖,從家長裏短,唱到悲歡離合。花兒,就像是一條條看不見的金絲線,在山頭與山頭之間交織着,心頭與心頭之間交織着。
織出遊子們抹不去的鄉愁記憶。
而賀蘭山之下,也有這麼一羣人:
“他們頂着荒野的西北風野蠻生長,他們嚼着溝溝壑壑的風沙,他們把黃土地上百年口口相傳的花兒,賦予了新的生命,他們和黃河一起搖滾。”
賀蘭山下一馬平川,風吹老了好多年,你看那流水不回頭,夕陽下了山,不知他們都活在哪裏,可再也不回來。
——《賀蘭山下》蘇陽
馬頭琴、嗩吶、花兒、秦腔、信天游,這片土地上一切古老的、有靈魂的都被裝進歌裏。他們唱着乾裂的風、刺骨的冷,唱着粗糲皮膚之下的西北柔情。
西北的歌,就是生活。
有泥土的呼吸,有流失的村莊記憶,有血液裏發出的哭和笑,無論是花兒還是民謠,都是一羣黃土之上,向山而歌的人們,最樸實的表達。
那些飽含泥土與血肉的聲音,才是這片土地的迴響。
03
西北味道,食在寧夏
“寧夏人想念家鄉,比眼淚更先流下來的,是口水。”
這裏有最硬核的西北早茶:牛肉拉麪配八寶茶;這裏有最頂級的羊肉,幾乎沒有一隻羊能活着蹦出寧夏;這裏有種類繁多的麪食,還有回鄉特色的小吃。
寧夏,絕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食天堂。
灘羊故鄉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這樣描述寧夏羊肉——
“黃河衝出賀蘭山,塑造了寧夏平原,幾乎所有美食家都認為,這裏的羊肉質地最佳,不膩不羶,豐盈鮮美。”
寧夏朋友説,“出了寧夏不吃羊”,因為看不上。
其中,以鹽池灘羊最為出名。
“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溝泉水”,如此造就了風味鮮美、口感爽滑的特色。
而在上百種吃羊的方法中,寧夏人最中意的還是手抓。
將羊肋骨肉斬塊,後用清水煮熟,下花椒、薑片等調料,待撈出後再沾以料汁,肥瘦相間的羊肉嫩滑可口,冒着絲絲香氣。
手抓羊肉
其次,就是爆炒,
羊羔切塊,加入酸菜、粉條、辣椒等大火爆炒,味香色美,簡直是當地第一下飯利器。
爆炒,是對羊羔最大的敬意。
爆炒羊羔肉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涮羊肉、烤全羊、羊雜湯、甚至白水羊頭。
寧夏人吃羊肉,是從頭吃到腳,從裏吃到外,幾乎不會浪費任何一個可以吃的部位。
“大清早來一碗羊雜,中午吃手抓喝八寶茶,晚上羊肉小揪面,真是咋吃咋香...”
涮羊肉
烤全羊
羊雜碎
麪食之域
其實不光是山西、陝西,坐落在大西北的寧夏,也是當之無愧的“麪食王國”。
銀川的羊肉面、吳忠的羊排小揪面、賀蘭山的野蘑菇面、永寧的臊子面、中衞的扁豆子面、中寧的蒿子面、固原的生氽面...每一碗麪都是一種鄉愁。
甚至於成立於銀川的布衣樂隊,還為羊肉面寫了一首歌:
“你回家吧,困難的時候,回家媽媽給你做你最喜歡的羊肉面……”
面,永遠是寧夏人餐桌上的主角兒。不管去了哪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來一碗麪。
小吃天堂
而作為一個回族自治區,寧夏,自然有着地道的回鄉小吃。
饊子、油香、糖麻丫、燴小吃、肉粘飯,穿行在油香與碳水融合的街巷,彷彿連呼吸都是滿足的,如果有時間,還可以逛一逛當地的夜市,尋覓最地道的風味。
懷遠夜市,是銀川最有味道的地方。
哈記羊蹄、一品辣條、還有烤串、辣糊糊...這裏裝着無數人的情結。帶着一臉微醺,穿梭在夜市的霓虹與煙火之間,這裏才是真正的小吃天堂。
04
寧夏,不能錯過的寶藏之地
今天的寧夏,要什麼有什麼。
要荒蕪,它有沙漠有峽谷有戈壁;
要秀美,它有塞上江南,有濕潤谷地;
要壯闊,那裏黃河穿腸過,曲折動盪;
要人文,要歷史,要故事,那更是數不勝數。
這裏,是你不能錯過“塞上江南”、“絲綢明珠”。
你不能錯過“塞上古城”,銀川。
覽山公園一如古羅馬鬥獸場,沿着長長的階梯,眺望遠處的賀蘭山,夕陽、晚風,一切都那麼温柔。還有神似“泰姬陵”的中華回鄉文化園,彷彿一秒穿越。
你不能錯過“沙漠迪士尼”,沙坡頭。
一邊是長流不息的黃河水,一邊是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你可以騎駱駝逐長河落日,也可以駕越野看大漠孤煙。滑沙、羊皮筏子、飛索、這裏就是大漠的天然樂園。
你不能錯過“東方好萊塢”,鎮北堡西部影視城。
這裏是《大話西遊》《東邪西毒》《紅高粱》的拍攝地,狼煙四起、刀光劍影,踏進這裏,彷彿闖進了錯落的時光。一座座土牆古堡,卷着一場痴痴的武俠夢。
你不能錯過“須彌山石窟”。
這是絲綢之路遺落的明珠,在山勢的起伏間遊走,端詳着一尊尊坐立於山崖的佛像,揭開一層神秘的面紗。
你不能錯過“黃河大峽谷”,青銅峽。
漂浮在峽谷之間回望古塔,一百零八塔,背靠着山,面朝着水,好似一尊尊打坐的羣佛。空氣中凝固着黃河的靈動,與古塔的肅穆,像是闖進了另一個世界。
你不能錯過“中國版66號公路”。
那裏足夠空曠,足夠遙遠,足夠神秘。筆直的公路一直延伸,像是馳騁在荒蕪的盡頭,這是西部的專屬浪漫。
你不能錯過“東方摩洛哥”,中衞。
面對黃河,背靠長城,遙望騰格裏沙漠,中衞擁有得天獨厚的美。黃河集宿、秦時長城、這裏交織着荒野與新潮的異域風情。
你不能錯過“星星的故鄉”。
有人説,這裏是星星的故鄉,四季分明,海拔較高,雲層稀薄,是中國最佳觀星地之一。一顆顆星子搖搖欲墜,落在山巔、落在沙丘,你彷彿置身於星辰沙海之間。
你不能錯過“東方金字塔”,西夏陵。
一座座土堆,屹立在黃沙戈壁之間,那裏曾住着一個神秘的王朝,西夏王朝。它們孤獨地站在賀蘭山下,守望着那段千年之前的文明過往。
你不能錯過“沙漠中的湖泊”,沙湖。
一沙一世界,一水一天堂。一面是蘆葦萋萋,一面是大漠黃沙,這裏將塞外與江南巧妙糅合,站在這裏,你彷彿看見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你不能錯過“東方波爾多”。
賀蘭山東麓是得天獨厚的葡萄酒產區,這裏遍佈着大大小小20多個酒莊,一座座歐式城堡,在童話世界裏釀着發酵時光的美酒。
去一次寧夏,就彷彿環遊了世界!
它有神秘的“東方金字塔”、有“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有法式風情的葡萄酒莊,有來自遠古的文明密碼、有塞上江南道不盡的萬種風情。
它雖低調,但絕不沉默,這就是寧夏,一片不能被遺忘的土地!
【匯客廰文旅】一個“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遊社羣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