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自來到這裏
肯定不會知道
千年時間的奔湧
為這座古城留下的歷史印記
山西北部
五台山下
有一座
忻州古城
傳説之中
忻州古城建城1800多年了
傳説故事自不會少
其中一段關於古城名字的講述
很是有趣
忻州古城還有另一個名字
“卧牛城”
相傳大禹治水之前
忻州一帶洪水氾濫、民不聊生
大禹乘舟而來發誓治水
但無奈努力了多年
效果很不理想
於是只得求助太上老君幫忙
太上老君派出他的坐騎青牛下凡
幫助大禹一起治水
終有大治
後來
青牛選了一塊水草肥美的地方小憩
這個水草肥美的地方
就是今天的忻州古城
當然
這只是一個神話傳説
其實是因為
古城城牆的形狀像“卧牛”
所以古城才有了這個別名
但忻州古城
是靈秀之地的説法
卻不只是傳説
如今
站在古城制高點
——秀容書院的八角亭
眺望古城
古老斑駁的青石街道
鮮亮斑斕的鯉魚彩燈
青瓦灰牆的鋪面
古色古香的招牌
......
這許許多多的煙火氣
自古便有之
穿梭在熱鬧擁擠的巷子裏
再偶遇幾個穿古代服飾的姑娘
彷彿看到古城在東漢建城時
最初的樣子
還真有些恍如隔世
風雲之外
在古城南門外
一條街的名字裏
藏着這樣一段
讓人泣淚的風雲歷史
春秋時
趙氏遭遇滅頂之災
義士程嬰用自己的孩子
冒充趙氏孤兒
而後程嬰的孩子慘遭殺害
趙家唯一的孩子趙武得以存活
等到趙武長大成人
為家族報仇雪恨後
程嬰自盡
了卻了久久積鬱在心的愧疚
古城南門外的這條街
就叫“程嬰街”
“程嬰救孤”“趙氏孤兒”的故事
名傳四海
但很少有人知道
故事與古城的這份聯繫
想必是這份忠義
早已在古城的土地裏生根
才有了今天古城裏
隨處可見的誠信精神
“我叫楊愛琴,是忻州市紫巖鄉紫巖村人,也是古城撓子粉經營人。我宣誓:
一、我保證我選用的原料是市場上最好的原料。
二、我保證使用傳統工藝,在製作過程中絕不為了降低成本偷工減料,不用食用胺等任何添加劑,堅持手工製作。
三、我保證我賣的每一份撓子粉都是我用心做的,絕不把自己認為質量不好的東西賣給遊客。
四、用誠信服務遊客,共同維護古城。
五、如果我做不到以上承諾,甘願一輩子受窮。
宣誓人:楊愛琴
這是古城裏撓子粉店鋪門口
張貼的一份保證書
不到200字
在忻州古城裏
目之所及的每家小店門口
都張貼着這樣一張
白紙黑字的保證書
話語很質樸
甚至有點粗笨
但就是這樣的一字一句
讓誠信經營成為了忻州古城的面子
更讓古城裏的每一家小店
都人滿為患,遊客不絕
美人之美
時間再回到800多年前
16歲的忻州少年元好問
聽聞捕雁的農夫説
早上捕捉到兩隻大雁
殺掉其中一隻後
另一隻撞網逃脱而去
逃脱的大雁在死雁上空悲鳴哀叫
久久不願意離去
終撞死在地面上殉情
聽完後
元好問唏噓不已
於是向農夫買下兩隻死雁
埋在汾河岸邊
並稱之為“雁丘”
也正因如此
才有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句流傳至今的愛情悲歌
情至極處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死相許”是何等極致的深情
但也有一種深情
是以身許國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便是從位於
忻州古城北面的雁門關出塞
留下了“昭君出塞”的千年美名
相傳
另一位美人貂蟬
更是出身忻州
月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鈎
古城明月樓下
一出《貂蟬拜月》
將遊人帶到了
三國羣雄紛爭的歲月
而巷子口的那家剪紙店裏
“閉月”“落雁”的絕世容顏
被剪進了一張張精緻的彩紙裏
成為了古城中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古城不古
從翻湧的歷史中走來
這裏
還有一種魔力
叫走上一圈
很有“面”子
撓子粉
莜麪栲栳栳
蕎麪河撈
手工鍋巴
忻州涼皮
炒麪皮
抿面
案子糕
搗拿糕
油糕
擦糕
油酥餅
油潑面
紅面魚魚
紅面擦尖
紅油剔尖
蒸肉
手擀長豆麪
原平鍋盔
神池麻花
一窩酥
扭絲餅
吊煎鍋
……
傳統的、現代的
上百種、不重樣的網紅特色麪食
每天吸引數萬人前來“打卡”
是的
山西的這座古城
火了
而一種食品在古城裏只能有一家
“一店一品”的袁家村運營模式
有效避免了
低價競爭和質量下降等問題
建一座城不易
守一座城不易
活化一座城更不易
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平衡
讓忻州古城
有了裏子
有了面子
更在遊客心裏占上了位子
讓人來了不想走
來了還想再來
在北方寒冷蕭瑟的日子裏
來一碗燙口的熱湯麪
温暖了遊人的身
更撫慰了多少疲憊的心
客棧、民宿
茶館、麪館
......
人們在這裏生活
這裏既是古老斑駁的古城
但又超越了古城原有的時空
在新的規劃中
忻州古城
不丟古味
更不失今味
古城有很多
但忻州古城只有一個
這裏是有蓋世豪俠的地方
也是有絕世美女的地方
這裏永遠少不了故事
更少不了名氣與底氣
有的城
風雲在過去
有的城
當下是風雲
但這座城
過去和當下
風雲從未停止湧動
忻州古城
一眼千年
再次走近
依然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