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為程多多先生在書房接受記者採訪)
今年是海派書畫巨匠程十發先生100週年誕辰。
由上海中國畫院和程十發美術館主辦的“精藝報國——紀念程十發誕辰100週年藝術展”正在程十發美術館舉行。程十發藝術館也即將舉行“師道傳承”紀念展覽。
近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程十發之子、程十發藝術館名譽館長程多多,聽他講述最難忘的父親的三幅作品。
要“化進來”而不能“化出去”
1981年,自幼隨父親程十發學畫的程多多,得到了一個赴美國進修的機會。臨行前,父親拿出一套泛黃的小冊子,那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在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介紹古代大畫家的生平和作品的“中國畫家叢書”。他對程多多説:“這些書你一定要帶上,有空時要經常看看,瞭解這些畫家的生平是有好處的。”
程多多就讀的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是美國知名的現代藝術教育中心。臨近畢業時,他將自己精心創作的一批具有抽象風格的作品寄回上海給父親看。
沒多久,研究中國繪畫的吳定一教授從美國來上海拜訪程十發。發老拿出一幅畫交給他,請他回舊金山時轉交給兒子程多多。
這幅名為《松壑鳴泉》的山水畫是一幅典型的“程家樣”作品,大氣靈動。接過父親為自己所作的畫,程多多非常高興。吳定一告訴他,這幅畫不僅承載着發老的牽掛,更是想告訴他,到美國學習是為了打開眼界,拓展思路,吸收西方的繪畫技巧,但不要盲目地跟着走,不要忘了中國畫的傳統。
程十發 《松壑鳴泉》
程多多深知,父親從西方的繪畫藝術作品中吸收了許多養分,他不僅對文藝復興時期大畫家的作品和生平了如指掌,對印象派大家乃至後來有着更新觀點的米羅、康定斯基等人的學説都有所瞭解。當許多人對拉斐爾前派的印象尚模糊時,父親就已經在參考他們學派的新觀點了。丟勒、荷爾拜因、倫勃朗、珂勒惠支等外國線條大師的繪畫和理論也為他所用。然而,父親在學習西方藝術精華的同時,一直沒有忘記從中國古代畫家那裏吸取營養。
程十發曾説:畫中國畫,應該首先解決“古為今用”,先繼承遺產,發揚民族基本的東西,在不丟掉這個前提的基礎上,吸收外來藝術的長處,不要用“洋為中用”沖掉“古為今用”。要吸取外來的東西為我們民族所用,而不是變成了外國的東西,要“化進來”而不能“化出去”。
程十發與程多多共同創作
避免重複而缺少勇氣的作品
程十發生前收藏了許多古代字畫。他説,這些古字畫是他請來的“老師”。他一生都從中國傳統繪畫中汲取養料,卻不一味地盲從古人。
“在欣賞古人的作品時,父親會對我講這位畫家的哪些優點是可以汲取的,這些優點又是從哪些前輩那裏學來的。他還會告訴我這位畫家的不足之處是什麼,學畫的人應該要避開。”在程多多看來,父親無論是學習西方繪畫,還是中國傳統繪畫,都懂得取其長處、識其短處。
程十發非常喜愛明代畫家陳洪綬的畫,收藏了不少他的作品。陳洪綬生於一個走下坡路的士大夫家庭,歷經明末清初的動盪,性格孤傲冷僻。他晚年所畫的人物大多是大頭矮身,有“變形畫家”之稱。
很多畫家都模仿過陳洪綬,有些人會刻意模仿他筆下扭曲的人物造型。程十發卻認為,扭曲的造型並非陳洪綬人物畫的長處,他的精髓在於其強烈的個性、獨特的線條及精妙的構圖。程十發畫人物時的線條深受陳洪綬的影響,但善學者不留痕跡,他將前輩的精髓悄然融進自己的作品,學習古人,出落自己,創造出了獨特的“程家樣”。
陳洪綬 《羅漢禮佛圖卷》(局部)上海中國畫院藏
18歲進入上海美專學習時,程十發學的是山水與花鳥,而他真正的繪畫生涯卻是從人物畫開始的。中國自古有許多出色的人物畫家,新中國成立後,如何畫出既能反映新時代面貌,又讓人喜聞樂見的人物畫,是當時的畫家們面臨的難題。程十發闖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他畫人物以山水、花鳥作為筆墨的基礎,又大膽選擇了連環畫這一接近大眾的藝術,探索出“筆墨加素描”的獨特風格。程十發曾説:“我的風格是通過學習求得與別人不一樣而形成的。”他一生都在“避免重複而缺少勇氣的作品”。
程十發以人物畫成名,與此同時,他在山水、花鳥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了晚年,他依然在求新求變,他筆下的山立體、水靈動,個性強烈,可謂既有古意,又富有新意。
2001年,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成立40週年,通過許寅先生牽線,請程十發作一張畫。此時,程多多正陪父親在美國休養。“父親在美國時,就開始構思這幅畫。回到上海後,他投入了滿腔熱情,前後畫了有近三個月。”這幅氣勢磅礴的《源遠流長》可謂程十發晚年的精彩之作。
據程多多透露,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支持下,這幅難得一見的作品即將在程十發藝術館舉辦的“師道傳承”展覽中亮相。
程十發《源遠流長》 2001
連環畫與人物畫彼此成就
20世紀70年代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為紀念魯迅先生100週年誕辰,策劃出版一套魯迅小説繪畫本。程十發受邀與程多多合作其中的《傷逝》。
程十發從1949年開始畫連環畫,50年代中後期,他用傳統水墨人物畫技法所畫的連環畫《畫皮》轟動一時。此後,許多小説人物形象在其筆下都成了經典。“父親對連環畫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的繪畫事業從連環畫裏得到了許多靈感和啓發。他喜歡用各種手法去處理畫面,他的每一本連環畫都有新的面貌。”程多多説。
程十發認為,連環畫的文學腳本很重要。他要求程多多在給《傷逝》的文學腳本分段時,就考慮畫面的連貫性,在腦海中構思出每一幅畫。正式動筆前,程多多心裏沒底,因為《傷逝》的故事發生在他並不熟悉的老北京城,而且也沒有什麼大場面,人物又少。
“父親淵博的知識讓我不得不敬佩。常年居住在江南水鄉的他,竟然對老北京城的天橋、琉璃廠、大柵欄那麼熟悉。他一有空閒就會跟我談老北京的民風民俗,講衚衕裏的故事,儼然是一個‘老北京’。”程十發告訴他,仔細地觀察和了解各種人,是畫家,尤其是連環畫畫家的基本功。他還建議程多多:“你身邊有一對夫婦是很好的模特。你和他們談談,多觀察,請他們擺擺樣子,拍些照片,可能會得到靈感。”
在父親的指點下,程多多很快將素描稿完成了。為了創作出具有中國水墨畫特色的連環畫,父子二人一面構思一面討論,從中國畫水墨、白描,討論到西方的藝術手法。正式在宣紙上作畫前,程十發先試畫了幾張,效果滿意後,讓程多多先開筆。他説:“你年輕,眼力好,細的你來畫,不過千萬不能‘畫死’,線條再細,還是要生動。”
程多多完成初稿後,程十發一幅幅地修繕畫面。兩人忙了幾個月,終於成稿。在這本《傷逝》中,可以看到電影中常見的蒙太奇效果,還能發現在攝影技術中常用的超廣角鏡頭般的誇張和變形的光學技巧。
“有些人畫連環畫,一畫進去就出不來,從此被畫面的篇幅所限,畫不了大畫,或者一畫大畫就像放大了的連環畫。我父親的大畫並沒有連環畫的味道,因為他從來沒有把連環畫當連環畫畫,他把每一幅連環畫都當成一幅單幅的作品在創作。”程多多説。
在程十發看來,畫中國畫與畫連環畫並沒有什麼矛盾,他以其獨特的風格成就了海派人物畫的新高峯。
《傷逝》片段
延伸閲讀
“三釜書屋”究竟是哪三釜
程十發一生用過不少齋名。
年輕時,他很喜愛明代人物畫大家曾鯨,他為自己的畫室取名為“鯨樓”。陳巨來先生為他刻過一方“鯨樓”的印章,後來這一齋名又演變為“步鯨樓”。
程十發還很欣賞齊白石的“不教一日閒過”之説,自己刻了一方閒章“不教一日閒過之齋”。這枚閒章經常敲在他認為比較滿意的作品上。
20世紀80年代,程十發創作最旺盛的時期,他用得最多的齋名是“三釜書屋”。
熟悉程十發的人都知道,他喜歡收集古代的陶器,他的許多畫意都來源於陶器上的紋飾。有一次,日本書法篆刻名家梅舒適到程十發位於延慶路上的畫室做客,畫室中的三個陶罐吸引了他的目光。兩人閒談時,他對程十發説,您的這間書房可以稱為“三釜書屋”。
梅舒適回國後,用書法寫了一幅“三釜書屋”寄給發老。發老非常喜歡,請人刻成匾額掛在畫室內。有人問他,“三釜”是什麼意思?他説,“三釜”是我最愛的三個陶釜,它們代表着國家、集體與個人,“大家都有飯吃”。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陳俊珺 題圖來源:程十發 《源遠流長》
視頻採製:陳俊珺
來源:作者:陳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