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騎行運動成為城市新風尚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休閒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9月1日,2022年服貿會參觀者在體驗“數智騎行”。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9月18日,北京建國門內大街,騎行愛好者與騎車市民並駕齊驅。
  本報記者 王 亮攝

  7月19日,騎行愛好者在“雙奧之城”主題騎行活動中。
  黃 亮攝(影像中國)

  秋高氣爽, 正是户外騎行的好時節。

  深度探索衚衕小巷、約上好友郊外遠行,或是來一場美食之旅……在不少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騎車出行,悠然享受休閒時光。城市騎行熱度進一步升温發酵,熱門運動自行車一車難求。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數據顯示,我國參與騎行運動的人數已近千萬。

  吸引眾多愛好者,騎行運動有何魅力?騎行運動市場火熱,相關產業將怎樣受益?改善城市騎行環境,又可以採取哪些措施?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市的騎行愛好者、產業從業者、運動推廣者。

  滿足健身需求 豐富居民生活

  天空微亮,城市還未甦醒。頭盔、手套、騎行服……家住北京石景山的李思映已經穿戴整齊,蹬上自己的愛車,目的地是位於門頭溝的戒台寺。待到街上車輛、行人漸漸多起來時,李思映已經帶着汗水返回家中,“這條線路來回60多公里,早上人少,我騎了好幾次了”。

  李思映是一位户外運動愛好者,跑馬拉松有8年多時間,最快能跑進3個半小時,但入門騎行運動領域僅一年。她向記者介紹,去往戒台寺這條騎行線路“爬坡高度小,道路環境好”,在北京騎行新手中人氣頗高。

  接觸騎行,源自跑友推薦。“嘗試騎了一次公路自行車,和普通自行車的感受完全不同,尤其非常享受爬坡時和身體較勁的過程。”李思映説。選車、購車、學車,她的騎行之路就此開啓,“去年這個時候,熱門車型就已經非常緊俏。”

  雖然還是新手,但李思映已將車友間的主流騎行線路摸得門兒清:“市內的新首鋼大橋、‘三山五園’和長安街,門頭溝的潭王路和妙峯山、延慶大莊科鄉以及密雲水庫都是熱門騎行地。”藉着騎行運動,李思映的活動區域擴大不少,看到了不同的風景,遇到了新的朋友,“最喜歡的是騎車探索城市的感覺”。

  與李思映不同,今年65歲的韓林騎行已有10多年,對他而言,騎行往往會和美食聯繫在一起:“蹬上車,去安定門吃早點,在牛街買點豆汁兒,去天壇那邊買點元宵,説去就去。”

  騎行不僅鍛鍊身體,“附加價值”也非常多元,不同的人從中得到的樂趣各不相同。某騎行俱樂部宣傳負責人趙茜説,騎行運動還滿足了不少年輕人的社交需求。據介紹,今年以來,俱樂部每週末組織騎行活動,平均每次都有20多人蔘加。某熱門線上社交平台順勢推出“騎行友好計劃”,眾多年輕城市居民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騎行生活。

  騎行運動為什麼近年尤其受到歡迎?據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工作人員介紹,“自行車熱”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運動本身的魅力之外,還包括社會經濟水平穩步提升、公眾的健康意識逐漸提高、競技體育和業餘賽事的帶動引領等因素。

  激活消費市場 帶動產業升級

  秋日晚間,微風送來陣陣涼爽。在北京德勝門一家運動自行車店門口,幾位穿着騎行服的姑娘小夥正支着小桌,準備用餐。鋪面面積不大,但是一會兒工夫就有好幾位顧客前來,有看車的,也有給愛車換配件、做保養的。

  騰出手來,小店老闆紀華向記者介紹,自己是一名退役自行車運動員,參加過全運會比賽,開這家店的同時,還成立了一個騎行俱樂部,專門服務在這裏購車的顧客。“吃飯那幾位都是我的學員,9月17日是‘世界騎行日’,我們特地騎車出了趟遠門,這會兒剛回來。”紀華説。

  説起小店生意,紀華臉上笑意盈盈。據介紹,開店9個年頭,生意一直不錯,今年銷售最為火爆,“只要車輛大小合適、顏色喜歡,很多顧客都會果斷下單”。今年,紀華一共賣出200多輛車,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俱樂部也經營得越來越好,今年新加入了100多人,年齡大多在26歲到35歲之間。”

  比起銷路,紀華更關心的是拿貨。在北京朝陽區一家自行車品牌專賣店,偌大的店鋪中只擺放着兩輛公路自行車。專賣店負責人介紹,目前公路自行車“一車難求”,購買熱門車型要等上幾個月時間。“受全球疫情影響,不少國外品牌自行車和關鍵零部件產能跟不上,難以及時滿足激增的消費需求。”由此,運動自行車租賃市場也頗為火熱,節假日期間騎行,車輛往往需要提前一週多的時間預定。

  市場迅速擴大,帶動產業升級。多個國產運動自行車品牌和相關零部件供應商乘勢而上,表現亮眼。今年,山東德州的自行車生產企業瑞豹複合材料有限公司接到的運動自行車訂單量同比翻番,其中企業自主品牌更是實現了200%以上的增長。企業負責人王春青介紹,國產品牌運動自行車在設計上更契合中國人體型,生產工藝也在加速提升,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9月底,我們新建的一座工廠開始投產,期待明年實現產能翻倍。”王春青説。

  國產品牌如何應對火熱行情?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建議,國產品牌車企應該抓住機遇,明確自身定位,判斷市場趨勢,在保持成本優勢和渠道優勢的同時,保持科研投入,攻克自行車變速器等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難關,逐漸發力高端市場,不斷提升品牌價值。

  深入城市空間 融入日常生活

  北京月壇北橋十字路口,來往車輛行人川流不息。交通信號杆上,除了常規的紅綠燈,還掛着兩塊醒目的騎行電子指示屏。隨着左轉指示屏由紅變綠,眾多騎行者向左通行,不需等兩次紅綠燈,穿越兩次馬路。

  街頭騎行更方便,也更安全了。對這樣的設計,有着20多年騎行運動經歷的那亮讚賞不已,他認為這體現了城市騎行環境的優化和改善。據北京市交通委數據,2021年以來,像這樣自行車“一次左轉”的路口,全市共設置了74處。

  據瞭解,“一次左轉”是北京市慢行系統建設的一部分。慢行系統還包括自行車專用路建設、種植行道樹、增加綠蔭覆蓋以及為騎行提供驛站服務等,既方便了通勤出行,也服務了休閒健身。那亮表示,稍加留意,城市騎行環境改善的細節還有很多,“自行車道拓寬了、騎行標識更加清晰,不少自行車道還安裝了反光照明裝置,便於夜間騎行”。

  提升城市騎行環境,還在於文化建設和觀念改變。今年,北京市提出“自行車迴歸城市”口號,並且將在年內建設21條“漫步北京”文旅騎行線路,進一步鼓勵市民通過騎行鍛鍊身體、探索城市之美。不少騎行愛好者反映,城市對騎行愛好者也越來越友好,很多餐館、咖啡館允許顧客推車進店消費,還有了專門為騎行愛好者提供服務的娛樂或餐飲場所。

  小小細節藴含着濃濃關懷。還有不少騎行愛好者建議,城市公共交通可以推出更多舉措,方便騎行愛好者跨區域攜車出行。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副主席馮寶忠建議,呵護騎行熱情,城市還要在人性化建設方面繼續提升發力,“從規劃開始做好引領,從建設上跟進,為騎行運動成為城市新風尚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