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古蹟:孫姓舊宅今猶在,卻無當年輝煌景

孫氏古蹟:孫姓舊宅今猶在,卻無當年輝煌景

孫氏宗親羣

歡迎全球孫氏宗親!尋根、互助、傳承、發揚!

孫氏古蹟:孫姓舊宅今猶在,卻無當年輝煌景

上毛儀澗,位於安陽龍安區境內,這個村名咋聽起來與中原一帶的村落有着明顯的不同,村名由來源自於一個古老傳説:東漢章帝早年間,一位修道之士途經此處,便被這裏的山水景色深深吸引,於是駐足於此隱居修行,因此人姓毛名儀,從此他隱居修行的山澗就被後來人叫作“毛儀澗”。

這個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村莊裏,有一處至今還保存完好的清代民間建築羣落——孫姓舊宅,這處民居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豫北地區實為罕見。

孫氏古蹟:孫姓舊宅今猶在,卻無當年輝煌景

走入村內,便會看見有一牌樓,上書“白龍潭”三個大字,兩側立柱各繪有一條白龍。再往村裏走,便是村西頭的玄帝廟,廟內供奉着玄武大帝,因俗稱“南頂老爺”,其廟稱為“老爺廟”。

孫氏古蹟:孫姓舊宅今猶在,卻無當年輝煌景

孫姓舊宅坐落於東河北岸,三面環山,南面環水,門前河北岸有白龍廟院,蒼松翠柏掩映,河邊有白龍潭。河道形如長龍,繞門而過向東北延伸。老百姓俗稱為“龍回頭”。雖然這些説法帶有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但上毛儀澗村有山有水的環境的確非常適宜居住。

據村裏老人介紹,明末孫姓先祖孫代遠舉家遷居到上毛儀澗村定居,之所以選擇落户上毛儀澗村,主要是看中了這裏的風水,認為這裏是建築莊園的風水寶地。孫姓家族定居上毛儀澗後,憑藉着為官時積攢下的財富,行醫看病、治病救人,因治家有方,從清朝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開始,到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孫姓家族陸續建起了五座三院九門拱照規模宏大的宅院,逐步發展成為擁有2500畝土地遠近聞名的大户人家。

據馬投澗鎮文化站站長袁曉軍介紹,上毛儀澗村孫氏舊宅的第一代主人原是明朝宮廷御醫,在明末清初為避戰亂從京城遷來。

這些宅院大都佈局一致,北有堂樓五間,前有臨街瓦房五間,中有走廊客廳五間,院內各有東西廂房三間。其中一處宅院的高台階客廳,台高五尺,走廊有四根明柱,明柱上樑有精緻的木刻麒麟圖案。孫氏民居院院相連,構成了很有氣勢的四合深宅大院。

孫氏古蹟:孫姓舊宅今猶在,卻無當年輝煌景

房子需要經常住人才好,久無人住的緣故,一處宅院已倒塌一片,還有一處宅院內雜草叢生,地上到處散落着瓦片、瓦當。齊腰深的野草長滿了院子,樹木掩映下這些建築更顯得古樸而滄桑。

儘管孫氏舊居大門上的磚雕已經殘破不堪,損壞嚴重,但還是可以看出當年建築的豪華和氣派!

據説,為修此宅,咸豐三年孫家宅院主人孫鍾專程到北京找來了圖紙,按圖施工,用料極為講究,做工要求精細。臨街的二層小樓靠近外側,還有兩米寬的閲台。

幾百年來,孫氏家族名人輩出,僅在清朝晚期就出過儒學生員孫廣躍、業儒孫天佑、安陽縣學生員孫淮、孫瀛山、貢員孫鳳崗、監員孫鳳池、拔貢孫桂芳等人才,讓上毛儀澗遠近聞名,聲名遠播。

孫氏古蹟:孫姓舊宅今猶在,卻無當年輝煌景

孫氏古蹟:孫姓舊宅今猶在,卻無當年輝煌景

毛儀澗村的孫氏舊宅,始建於清代,2006年6月8日,孫氏舊宅被核定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因為和周圍村莊傳統的中原瓦房有着明顯的差異,今天的上毛儀澗漸漸成為户外騎行者的樂園,每到週末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掩門而出,想象着院內曾有過的悲歡離合、曾有過的凡人舊事,讓人不勝唏噓。

來源:宗譜尋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2 字。

轉載請註明: 孫氏古蹟:孫姓舊宅今猶在,卻無當年輝煌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