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像側面照片
香客們為其中一尊佛像搭建了雨篷。
李教學守護的古佛像
昨天清晨6點不到,73歲的鐘婆婆就出門了。順着南岸區南坪新街一路向東,然後向左轉入南坪正街,路過三五個小麪館和飯店。一轉身,鍾婆婆就消失在了早餐攤的水蒸氣裏。
那裏是一片居民區,老樓梯、黃桷樹以及香燭的氣味,將熙熙攘攘的鬧市隔離。
這裏是北宋時期的摩崖佛像“隱居”的地方,鍾婆婆和其他香客還保留着習慣,每逢農曆的初一和十五都是固定禮佛的日子。
我只想做一個守護者
在南坪正街,你隨便找一位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問古佛,他們都能給你指到所在的位置。同時,他們還會告訴你一個名字。“找李教學!你看到古佛,牆上就有他的電話。有事情找他,準沒錯。”
今年61歲的李教學,在南坪正街住了20年,他也義務護了20年的佛。“李教學不是我的真名,大家都這麼喊,也聽習慣了。”
李教學個子不高,説話時帶着笑。20年前,他從巴南老家來到南岸後,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南坪正街。至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照顧古佛,打掃清潔衞生,他自己也説不清楚了。“有些年頭了,把古佛照看好了,也是對文物和文化的保護。”李教學説,“我這輩子也不會離開這裏,就做一個守護者吧。”
説起古佛,李教學很上心,但也有遺憾。“現在這尊菩薩還算是保護得可以,另一尊佛像就差一些。我也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參與到保護古佛的工作中來。”
被掩埋在雜物中的北宋古佛
據公開資料顯示,南坪正街的古佛開鑿於北宋年間,是摩崖彌勒佛像,屬於南岸區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佛像整體為原石色,坐姿狀,高約13米,頸部以上不知去向;右腳保存完好,左腳部分損壞;雙手捧於胸前,手上捧着一顆珠狀圓石,手腕處石塊已有部分脱落,腹部的紋刻還清晰可見。
“之前有人關注,那都是2012年的事了。”住在南坪正街的鄭潔回憶稱,當時來了很多喜歡歷史的網友。這幾年又修樓,雜物堆積,古佛就被“掩埋”了。
鄭潔還記得,古佛的斷頸處曾有過一個小棚,中間立了石碑,上書“南坪古佛”、“南岸區區級文物保護點”。
在現場,記者從平街往下看,已經看不出這裏有一尊佛像。從側面看,也只能隱約看到幾塊雕刻過的石頭,上面的花紋精美。
有居民告訴記者,如果不問周圍的居民和知道它的老人,很可能還以為這裏就是亂石堆。
已消失的“快上慈船”寺
香客們給另一尊古佛搭建了雨篷,算是一個“廟”。
“這裏原來叫南坪馬家店,我小時候常在這邊玩,家裏的長輩就和我們説要尊重佛像,保護好文物。”今年61歲的黃阿姨告訴記者,她聽老一輩的人説,這裏曾有一座寺廟,香火很旺。
據南坪正街的多名居民回憶,古佛的位置曾有一座大寺廟,香火很旺。但是如今見過這廟的人幾乎都不在了。所以很難復原當初這裏熱鬧的樣子,也很難知道這裏為何被拆掉了。
有居民告訴記者,自己聽一些老人們唸叨過,以前這裏是處懸崖,一天夜裏下大雨,崖垮後掉下來一塊大石頭,石頭上有四個大字“快上慈船”。當地人以為這是佛的旨意,就修建了寺廟和古佛。
上世紀50年代初,佛像頭部被破壞,其餘部位完好。據説,寺廟是上世紀80年代拆除的,後來,寺廟原址上修建了居民樓。
四層寺廟,當年的樣子應該很美
根據居民口述和文獻以及網絡資料,有網友嘗試對“快上慈船”寺進行了復原。
寺廟共四層,依山而建。由懸壁木梯連接起來,山門在巖下。其中上層靠街場,有院壩、客房,客僧勞作雜務等場所(應該是現在的南坪正街上面);中層為沿天井走廊至方丈室;中下層為正殿、祈禱和焚香化紙場所;下層為僧人住所和伙房;底層為泥胎塑像。
寺廟的內部結構包括,寺廟東南、西南兩側各有巨型坐姿佛像兩尊。
東南側大山門為兩扇黑漆木製門、重達百斤,門上方磚砌就女兒牆雕花刻物若干,藍底金色立體字扁,上書“快上慈船”,下方青石門檻高達尺餘,兩壁黑色山門護牆分列左右,壁書因年久風化無法辨認。
右側百米斜坡直下溝底,左側護牆依山岩而砌,巖壁雕鑿金剛羅剎天兵四將,各執鞭、鐧、瓜、錘怒目護衞山門,門約10米處石壁上鑿像為多手佛(可能是如今的那尊四手觀音),其左側石壁鑿手執九節鞭立姿大力金剛一尊。
西南側小山門內為無首佛,左右手指分攤作捻指蘭花狀,膝下一對青石獅子分列左右。兩佛皆面朝文峯塔背靠南坪街巖鑿壁而成。
據悉,南岸區相關單位已經關注古佛所面臨的問題。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曲鴻瑞 宋劍
【來源:重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