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餘姚市陸埠鎮,地處四明山南麓,美麗的藍溪穿鎮而過,匯姚江。
藍溪,自南而來,夾岸藤蘿,色深可染,故名藍溪,自古商肆繁盛,三里郵亭路,煙留午時塵,曾稱為藍溪市。
陸姓氏族聚居於此,遂改稱為陸家埠,再演變為現在的陸埠,光緒《餘姚縣誌》記載:“藍溪市,又名陸家埠。”
藍溪之上,有一處重要的水利工程,稱為利家堰,始建於宋元祐年間。
元祐是宋哲宗趙煦的第一個年號,時間為公元1086年—1094年,至今已經九百多年。
通過築壩蓄水,灌澤農田,惠及千家萬户,故稱為利家堰,下游李家村、計家村民深受其利,因此也稱其為李家堰,又因為地處撞鐘山下,也稱為撞鐘山堰。
2013年九十月之間的菲特颱風,給陸埠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是陸埠人民永遠的痛。
經歷九百年歲月洗禮的利家堰,就是在菲特颱風中被沖毀。
陸埠鎮在重建堰壩時,按照建築的美學原理,將堰壩設計建成了龍鱗形狀,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龍鱗壩,2016年建成。
藍溪上游的陸埠水庫,沿岸公路可以環繞一圈,風光迤邐,非常養眼,是騎行和徒步愛好者的經典環線遊線路。
陸埠水庫1958年的國慶節那天動工開建,當時計劃的規模較小,原計劃第二年四月份完工。
由於歷史的原因,開工之後斷斷續續,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建設完成,從開工到完工,經歷了曠日持久的二十年。
陸埠水庫的壩址位於乾溪村,水庫由黃土嶺大溪和袁馬溪匯合而成,兩條溪流被稱為陸埠水庫的兩蛟水源,分水嶺以南為餘姚市鹿亭鄉。
陸埠水庫中央被一座小山分隔為兩翼,這種地形與寧波的皎口水庫非常相似。
水庫盡頭西南角的袁馬村濕地公園,在水一方,樂在山水之間,值得停留。
從袁馬村向山中沿溪前行,通往杜徐岙村方向,車到村頭再無路,要原路返回。
此行陸埠的重要一站,就是造訪杜徐岙村的烏龍潭。
杜徐岙村位於袁馬溪上游,兩山夾峙的狹長山谷之中,村民沿溪而居。
始祖徐氏南宋時從江蘇遷此定居,2001年由羅張、杜徐、沙田、上陳、梅嶺棟五個自然村合併而成現在的杜徐岙村。
杜徐岙村中,有一塊菲特颱風紀念石,這塊石頭就是在台風之中滑坡而來,停留在此,既未傷人,也未毀房,村民於是以此石為菲特颱風紀念。
烏龍潭在村莊盡頭的後崗山中,潭旁懸崖峭壁、古木參天、翠竹疊蓬、環境清幽、遮廕庇日,潭面烏黑,故稱烏龍潭。
烏龍潭不大,但是在當地人心目中卻非常神聖。
烏龍潭旁有烏龍寺,寺中的龍神殿是嘉慶十六年慈溪知縣張久照所建並被皇帝封敕。
常有村民到烏龍潭上香祈福,潭旁佈滿了香火的痕跡。
網友“雙魚牧海”説,烏龍潭附近還有一個白龍潭,比烏龍潭要漂亮些。
有緣再到杜徐岙,尋訪白龍潭。
返回袁馬村,可沿陸上線公路,至裘岙,再至鹿亭鄉,裘岙村的玻璃棧道,是寧波的一處網紅地,鄉村旅遊的好去處。
裘岙村的山體岩石呈暗紅色,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億萬年前,地殼運動,造就的奇山異石,成就了裘岙村的獨特景緻。
裘岙村藉助得天獨厚的奇山異石,精心設計建造的玻璃觀景棧道,與自然地貌完美結合,免費開放的獅山景區,成為了寧波市的一道靚麗的鄉村新景。
各地遊客遠道而來,週末和節假日,裘岙之熱鬧,勝於眾多知名景區。
2019年11月12日,我曾親臨裘岙,時隔三年,是不是又有很多改變,很想再去看看。
此行陸埠鎮的終極目的地,石門奇觀和虹龍雙瀑。
前往石門村,需要返回陸埠水庫大壩之下,轉入西石線公路。
西石線公路也是沿狹長的峽谷地帶蜿蜒進深山,谷底的西岙溪自西向東,匯入藍溪,峽谷口的第一個村莊,名叫蘭山村。
2019年12月31日,蘭山村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
國家森林鄉村,寧波市一共有44個村莊入選,今年有個小目標,這44個村莊,要全部走遍。
此行陸埠,正好順道欣賞蘭山村。
沿西石線公路繼續向山中前行,來到石門村。
石門村,地處羣山環抱的峽谷之中,因為山中有一道天然石門,村莊因此而名。
黃宗羲在《四明山志》中寫道:“石壁對峙若門,束流於下,劣容一人,叿而過也,門之外有崩湍數十道為水簾,門之內有龍潭,其潭天成石釜,廣容萬石,瀑布十餘丈注之,噌吰若鐘鼓。有雌雄石。”
穿村而過,終於看到了慕名而來的石門勝景。
遺憾的是,歲月變遷,眼前所見,再也不是黃宗羲文中所記述的樣子。
原來的石門窄小,僅能供一人通行,還有橫樑、門頁、門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道天然的石門奇觀。
上世紀70年代修建公路,石門奇觀被改變,僅剩下兩邊被大幅切割的石樑。
過石門兩三百米,可至虹龍雙瀑。
雙瀑雙潭,錯落連環,溪水碧綠如玉,清澈透明,林深水涼。
下潭瀑布從兩石之間傾瀉而下,左右兩石,稱為雌雄石。
陽光之下,水映成虹,因此人們稱之為虹龍雙潭。
瀑潭連環,遺落深山的勝景。
遊歷餘姚市陸埠鎮,陸埠水庫環線,烏龍潭,裘岙玻璃棧道,石門奇觀、虹龍雙瀑,綠水青山,勝景連環,美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