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 郭慶敏)“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在家鄉吃上‘旅遊飯’。”在河北省靈壽縣中山故都景區擔任講解員的施紅霞説,她是靈壽縣故城村人,過去一直在外地打工,聽説家鄉的旅遊業發展得不錯,便趕回來看看,應聘了這份工作,“不出遠門就能實現就業,收入有保障,挺好的。”
像施紅霞這樣,在旅遊景區實現就業的靈壽人不在少數。近年來,靈壽縣充分利用生態資源,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轉化為生產力,同時,發揮旅遊產業的就業創業帶動能力,大力實施“旅遊+扶貧”戰略,全縣3500多名貧困人口通過佔地補償、在景區就業、開辦農家樂等方式實現增收。
依託景區發展,靈壽縣漫山村部分村民把自家房屋翻蓋城賓館。 馬靜 攝
“縣委、縣政府高度關注鄉村旅遊的全域發展,引導鼓勵有一定旅遊資源的鄉村開展采摘、農耕體驗等旅遊接待活動,通過從‘生產農業’向‘休閒農業’的轉變,增加村民和貧困户的收入。”靈壽縣扶貧辦副主任蘇亮説,經過近幾年的不斷髮展,該縣安定採摘園、燕棲湖生態園等20多個鄉村旅遊點已具備一定接待規模。同時,靈壽還謀劃打造了20多個文旅融合、康養度假類新項目,不但豐富了旅遊產品類型,還增加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
位於靈壽縣中部丘陵地區的西莊村,通過農事體驗、果蔬採摘、定製農業等,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在用工方面,重點向貧困户傾斜。目前,在村辦合作社長期打工的貧困户有25户,季節性打工的貧困户有50户,每户年增收7000到9000元,成為脱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
靈壽縣西莊村的綠色生態農家院。
“在重點景區周邊的鄉村,絕大多數家庭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旅遊開發,有力推動了扶貧工作的開展。”蘇亮説。
漫山村曾是靈壽縣一個交通閉塞的“窮山溝”,很多村民僅靠微薄的田間收入維持生計,人均年收入只有幾百元,附近的五嶽寨、花溪谷等景區開發後,有的村民開辦起農家樂,有的則直接在景區就業,從事保潔、綠化等工作。目前,全村已開辦農家樂150多家,有近300位村民在景區務工,村民年收入達到3萬多元。
“現在的生活比原先好多了,不光住上了樓房,村裏還在景區給每户安排了攤位,我們家主要經營太陽帽和玩具,一年下來,少説也能掙上大幾萬元。”漫山村貧困户王豔紅告訴記者。
靈壽縣漫山村貧困村民李瑞英在花溪谷景區為花草澆水。 郭慶敏 攝
“有頭腦的搞管理,有技術的開餐館,會算賬的擺攤點。”花溪谷景區負責人蘇瑞平介紹説,“目前景區已經安置1800人常年就業,僅附近的陳莊鎮就有300多人在這裏務工,每天六七輛班車接送村民上下班。
今年,該公司又加大幫扶力度,與貧困户簽訂幫扶協議,使縣內1400個貧困户實現分紅,併為158個貧困户提供公益崗位。
“通過發展全域旅遊,進一步夯實了旅遊扶貧的基礎,擴大了旅遊扶貧的覆蓋面。”蘇亮説,下一步,靈壽縣將繼續在壯大旅遊產業扶貧上下功夫,鞏固提升脱貧攻堅成果,推動貧困羣眾持續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