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野生茶王樹”之鄉茶葉飄香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休閒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處,羣山起伏,古木蒼蒼,蔽日遮天。原始密林裏,有一株樹高25.6米的野生茶樹,經專家考證,樹齡約2700年。這棵古茶樹被冠以“野生茶王樹”美稱。

如果你體力不支,無緣感受“野生茶王樹”風姿,可前往位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千家寨”主題街區的千家寨博物館,隔着屏幕邂逅“野生茶王樹”。這座以普洱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隨時歡迎四方來客。

有“野生茶王樹”“壓陣”,近年來,有着38萬餘畝茶園的鎮沅縣以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為契機,茶產業扶搖直上,今年上半年,當地實現茶葉總產量達到4071.8噸,綜合產值超過12億元。

鎮沅“立下鴻鵠志”:力爭到2025年,茶葉綜合產值突破50億元,產業發展達到更高水平,推動現代茶業強縣再上新台階。

位於“千家寨”主題街區的巨大茶餅。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抱團發展 增收致富

鎮沅有茶農有7萬多,佔全縣人口三分之一左右。家住者東鎮馬鄧村的劉清是那7萬多分之一。

馬鄧村種茶歷史悠久,傳説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路過此地時兵馬被困,尋得茶湯解困,諸葛亮賜名“馬登茶”,後稱為“馬鄧茶”。

傳説屬實與否,剛邁入不惑之年的劉清無從知曉,他只曉得,自己走上種茶這條路並不輕鬆。

劉清以前四處打零工,幾年下來沒存到什麼錢,後來回鄉種茶,怎奈價格不穩定,他虧了十幾萬元,沒辦法,再次外出打工。

還清債務後,劉清再回家鄉種茶。如今,他承包茶園兩三百畝,茶葉遠銷廣西、廣東,形成了茶葉種植、管理、銷售一條龍的服務鏈。

幾十公里外的按板鎮羅家村,一大早,迎着薄霧,魏勇便和妻子扛着鋤頭到茶園忙活。

羅家村是老烏山古茶山的核心區,這裏的茶葉形如辮、枝似藤、韻如柳,被人稱為“藤條茶”“楊柳茶”。

魏勇家有20畝茶園,自己建了初制所,殺青、揉捻、晾曬等工序自己完成。去年一年,他家靠賣茶收入20多萬。

茶農增收,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產業發展策略:帶着農民幹、幫着農民賺。

劉清説,自己第二次種茶時,聽説縣裏的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學院免費培訓想幹事創業的人,他專程跑去學習茶葉種植加工技術。

學成後回村,劉清有不懂的就打電話諮詢老師。一次,老師還專門來到初制所,給他和員工入廠培訓,讓技術“長”在泥土裏。“太感謝了!”如今,有村民上門取經,他傾囊相授,“大家一起富,鄉村振興才有希望。”

茶產業要向前,得抱團發展。在黨委政府引導下,2018年,和魏勇同村的魏啟榮發起成立茶葉合作社,6户茶農的茶葉統一採摘、加工、銷售,後來合作社持續壯大,發展到社員48户,覆蓋茶園面積800畝。“一個拳頭打出去,比用一指頭頂出去力量大多了。”這是他的觀點。

鎮沅五一茶有限責任公司的有機茶園。人民網記者 徐前攝

綠色發展 堅定信心

抱團發展,鎮沅茶產業規模越來越大,目前,當地有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63個,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54户,茶葉初制所143個。而茶產業要走得長遠,打造品牌是趨勢。

“野生茶王樹”位於哀牢山深處的千家寨,2020年10月,在上海市金山區,雲南鎮沅“千家寨爺號”普洱茶區域公共品牌推出。

何為區域公共品牌?簡單來説是指在某個行政或地理區域內形成的以產業集羣為依託,具有較強生產能力、較高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的品牌。

如何讓品牌叫得響?當地建立“千家寨爺號”普洱茶精製加工研發中心,規範“千家寨爺號”普洱茶製作標準,提升生產加工技術,推進茶產業提檔升級。

來到位於城邊的加工研發中心,兩條生茶熟茶生產線上,從熟茶發酵、生茶精選、壓制、內外包裝、倉儲全是智能化作業。

“千家寨爺號”普洱茶精製加工研發中心裏,工人們正在加工茶葉。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打造品牌,茶葉品質是關鍵。“每一塊茶餅都有一個電子身份證。” 加工研發中心負責人李志剛拿着一塊茶餅説,中心搭建了區塊鏈追溯平台,整合茶產品種植、生產、檢測、流通、消費、監管等相關信息,能實現茶葉源頭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責任可究、公眾可查。

記者掃碼一餅茶,能看到原料產地信息、檢驗報告、茶葉鮮葉採摘的過程照片等,供消費者知悉參考。李志剛介紹,截至目前,加工研發中心已實現產值1200萬元。

茶葉品質要再昇華,綠色有機是必由之路。

來到位於恩樂鎮五一村的鎮沅五一茶有限責任公司,夏日裏茶園綠意盎然,藍天白雲相伴,香樟、冬櫻花等覆蔭樹點綴其間,置身茶園,就像飄蕩在綠色的海洋。“基地佔地面積2700畝,都是有機茶。”公司總經理李躍升説。

有機茶園咋管理?“茶園裏不用除草劑,用割草機或者鋤頭代替;防蟲用黏蟲板,蜘蛛甚至用手捉……”李躍升一一列舉。在他看來,有機是公司的生命線,只有嚴抓茶葉有機化管理,才能實現茶葉高質量發展。

有機路上,企業並不孤獨。今年5月,雲南省2021年度茶產業綠色發展政策支持資金擬獎補名單出爐,鎮沅縣18家茶企業擬獲獎補資金519.76萬元。目前,這批資金經公示後已陸續兑付。“這堅定了我們走綠色有機路子的信心。”李躍升説。

放眼整個鎮沅,當地正主動融入普洱市打造“中國有機茶第一強市”的戰略大局,加快有機茶園認證和有機產品認證步伐,已有38家企業、合作社獲得有機茶園認證6.34萬畝,10家企業21個產品獲得有機茶產品認證證書。當地計劃,到2025年,全縣綠色有機認證茶園面積佔比達到茶園總面積七成以上。

技術人員對茶農進行茶葉加工技術培訓。鎮沅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以旅興茶 以茶促旅

無論抱團發展、搭建品牌,亦或綠色有機,茶產業發展的目的,是讓老百姓靠產業增收致富,帶動一方經濟發展。

據此邏輯,鎮沅縣延伸茶產業產業鏈,通過走茶旅融合之路,發展觀光農業,帶着老百姓走“以旅促茶、以茶興旅”的振興路。

“鎮沅在茶文化歷史上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2700年的‘野生茶王樹’就是見證;還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節點,在山間鈴響馬幫來的歲月裏,茶餅就沿着蜿蜒小路,奔赴萬水千山;是多民族聚居區,有着絢麗多姿的民族民俗文化;哀牢山負氧離子濃度高,是名符其實的天然大氧吧……”鎮沅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羅孝忠一一介紹。

以綠色為底色,近年來,當地挖掘生態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以旅興茶,以茶促旅,拉動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來到位於縣城西北方向的“千家寨”主題街區,濃濃的歷史感瀰漫四周。一塊直徑20米左右的茶餅雕塑立在顯眼位置,一面是鎮沅的各大茶葉產區地圖,另一面是茶馬古道上路線圖,遊客們不時來此合影,記錄美好瞬間。街區西南側,以茶葉採摘、攤涼、殺青、揉捻、曬乾、蒸壓、乾燥、品茶8道普洱茶傳統工藝為內容的人物活動場景雕塑活靈活現。

鎮沅38萬餘畝茶園中,古茶林佔比高,野生茶樹居羣面積23.77萬畝,栽培型古茶樹居羣面積3.08萬畝。“古茶樹是茶產業的核心資源,保護好古茶林,就是保住茶農的‘飯碗’。”羅孝忠頗為動情地説,古茶林一旦遭到破壞,別説發家致富,就連不少茶農的生計都難以維繫。

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算好經濟賬、生態賬,加大古茶樹保護力度。很多村子將禁止破壞生態環境、毀壞國有林和集體林地、過度採摘古茶樹等納入村規民約,並通過宣傳帶動,既讓村規民約公開明瞭,又使村規民約入腦入心。

來到老烏山古茶園,一株株古茶樹高低錯落。村裏的老人們記得,過去,無人理會散佈山間的古茶樹,間或採摘一些,在自家灶上架口鍋,炒一下,揉一下,然後曬乾,很隨便。“沒人想着賣,就算賣也值不了多少錢。”

現在,古茶樹正重塑着村民們的勞作與生活,村民們也通過茶聯接起了外邊大世界,而鎮沅乃至雲南的茶產業,也在一次次的聯接中發展、壯大,進而走向全國,乃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