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團團們,小時候我們唱過一首童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我們“過年”的線上主題團日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今天是臘月二十八,民間有“蒸饅頭”一説。今天讓我們隨着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這首民謠道出了北方的傳統年俗。中國有句俗話:不蒸饅頭爭口氣!過年蒸饅頭,也有爭氣的含義,另外象徵來年的日子會蒸蒸日上。饅頭是發麪做的,蒸的時候會發起來,所以也象徵會發財,發家。
按照老理兒,從正月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人們習慣在臘月廿八、廿九這兩天做主食。由於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以前人們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
北方人臘月二十九蒸饅頭、豆包,而南方一些地區在這天則會做年糕。“全家老少都拜了,歡歡喜喜吃年糕”,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着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中國農曆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臘月為小月,二十九這一天就是這一年最後一天。那麼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都要在這天進行完。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説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節慶,都要對祖先告祭一番,這不僅僅是一種向祖先的告慰,也寄託了後人對祖先的感恩與思念。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莊重和重要。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清晨請祖,少數地區在除夕日下午到黃昏時請祖。
據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安定後方而進軍西南,在橫渡瀘水時,因瘴氣熏天,毒液漫流,過河士兵中體弱者多觸水致死,軍隊難以挺進。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瀘水的河神。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於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麪糰,投於水中以示供奉。打那以後,這種麪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但是稱為“蠻頭” 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蒸饅頭也成為北方過年一個重要的習俗。
生命2002團支部劉斯羽
生命2002團支部周玉璇
生命2002團支部楊惠雯
生命2002團支部陳志軍
生命2002團支部李志豪
生命2002團支部楊霄霄
生命2002團支部張姝婧
生命2002團支部
陶呈昕
心得體會
到了臘月二十九這天,也就到了人們經常説的“小除夕”,過年前的準備活動到了最後的尾聲,年味也在這一天頂峯。蒸饅頭,講起來不過是將面揉成團,放在大鍋裏蒸熟即可。但通過此次的活動真正親自動手時,發現事情並不簡單。每一塊麪團的大小,手上施加的力度都決定了最後蒸出的饅頭是否能像年畫娃娃那般圓潤飽滿都是有講究的。這一天所製作的饅頭,不再只是單一的樣子,更多的添加了豐富的想象力。不同的形狀給寄予着人們不同的念想,承載着人們對於新的一年的希望。
臘月二九,祭祀請祖。蒸騰的水汽裏,帶走一年的不美好;灶神的蜜語裏,飽含終歲的小確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新年,應將是越來越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