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遠離市中心的夜市街為何突然紅了

這條遠離市中心的夜市街為何突然紅了

  6月19日,南寧市陽峯路夜市街上,覃瑩瑩(右二)和男友向顧客推銷各種風味的提拉米蘇蛋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攝

  “‘五一’時還只有十幾家攤子,才一個月就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家了。”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覃娟見證了廣西南寧市陽峯路夜市的突然火爆。

  起初,她在楞塘村地鐵口的街邊只看到零星幾家水果攤,後來隨着人流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涉及吃喝玩樂的攤點聚集於此。一夜之間,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網絡平台上,充斥着這條街人流熙攘的畫面,讓流量熱度在線下和線上一起飆升。

  今年4月,南寧市五象新區管委會印發的《加快發展五象新區夜間經濟的實施方案》中提到計劃建設一批夜間消費集聚區,激發夜間消費活力,促進就業,豐富居民夜間活動。位於五象新區楞塘村地鐵站旁的陽峯路夜市應運而生。

  這個起初由民間自發形成,政府規範管理的夜市,隨着人氣的日益火爆,被網友冠以“南寧第二條中山路”之稱,成為南寧市民休閒打卡的新去處。這條遠離市中心的夜市街為何突然間火爆全城,帶着網紅標籤的夜市經濟能火多久?帶着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陽峯路夜市街緣何火起來

  走出楞塘村地鐵站的C出口,仰頭便能看見一大片閃着點點燈光的高層住宅,不遠處地標性建築廣西新媒體中心大樓流光溢彩,在夜晚尤為醒目。人流湧動的陽峯路夜市就位於這些現代建築的環抱中。“都市中還有這樣一個熱鬧又有煙火氣的地方,讓人感覺很奇妙。”逛夜市的冼女士感嘆道。

  賣燒鴨粉的覃志剛是最早一批來陽峯路擺攤的商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來賣快餐的工地停工,他便買了一輛三輪車擺攤賣夜宵。今年4月底,他轉戰陽峯路時,路邊聚集的小攤點還只有十多家。其他一些流動攤販最初售賣的品種也主要是蔬菜、水果。5月初,在城管的引導下,這些流動攤販都聚集到陽峯路斷頭路內經營,規模逐漸增加到三四十家,經營品種也日益豐富。

  “五象新區這邊終於有條夜市街了!”南寧姑娘韋侶唸的家就在陽峯路附近,之前下班經過這裏時,她只看到幾家賣水果、夜宵的攤點,後來擺攤兒的人越來越多,一天晚上當她在抖音上刷到陽峯路夜市的熱鬧場面時,意識到一個做兼職生意的好機會來了。5月27日,良慶鎮政府和管理公司對經營攤販進行填表摸排、預約排號的消息發佈後,她馬上過去排隊報了名,經過兩天的抽籤等待,她終於爭取到在陽峯路夜市擺攤的機會。每天下班後,韋侶念都會和好友開車來夜市,打開車尾箱,支起招牌,售賣服裝和飲料。

  據瞭解,隨着陽峯路夜市的人氣漸旺,網絡的曝光度日益增加,南寧市良慶區相關部門調研後,決定在陽峯路設立臨時便民點,由良慶鎮政府和良慶社區引進物業管理公司對其進行規範管理,在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民生就業需求的同時,探索夜間經濟新模式。

  6月21日傍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臨時便民點的辦公室看到,3名值班的工作人員在接受商户的諮詢和登記,並介紹收取垃圾保潔清運費的標準。據工作人員透露,在陽峯路夜市擺攤的商家,除了收取每10天110元至500元不等的保潔費外,不收取其他任何費用,目前入場的攤點已超過1000家。

  廣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副教授胡明明認為,陽峯路夜市的火爆,背後有多方面原因。首先,陽峯路位於地鐵四號線終點站,為地鐵和公交車接駁口,交通方便,人流量大;第二,五象新區作為南寧市重點開發的新區,城建很現代化,但居民餐飲娛樂的配套設施相對欠缺,加上週邊夜市較少,陽峯路夜市突然成行成市,既滿足了羣眾的需求,也容易受到外界關注;第三,陽峯路夜市前期場地免費,後面政府介入管理後收費低廉,商家的創業成本低,有利於商業的聚集;第四,疫情對旅遊需求形成抑制,充滿煙火氣的夜市給居民的娛樂需求提供了一個釋放的地方。此外,拍客、商家、主播通過網絡宣傳造勢,也為這條夜市街的走紅添了一把火。

  夜市街的生意經

  只要蹭上網紅夜市的流量熱度,做什麼生意都能大賣嗎?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連續幾天在陽峯路夜市街走訪發現,有的攤點前人山人海,有的攤點卻無人問津。即便是經營成本很低的地攤創業,也並非隨隨便便就能賺錢。

  “檸檬茶一杯九塊九,兩杯才15塊!”90後奶爸吳金正經營着一家泰式檸檬茶攤,由於“手打檸檬茶”這個單品在網絡上爆紅,吸引了很多人來打卡。吳金正粗略數了一下,這條街上賣手打檸檬茶的就有50多家。在他看來,這個項目門檻低,只需要支張桌子,買些簡單的加工工具就可以,另一方面大家都想着可以蹭網紅飲品的熱度,從流量中分一杯羹。

  但隨着賣檸檬茶的商家越來越多,這門生意也變得越來越“卷”。同樣開手打檸檬茶店的馮俊華自從今年5月底攤位重新劃分,被分到夜市街靠後的位置後,便只好通過降價促銷。一杯檸檬茶從12元降到9元,日銷售額從500元降到兩三百元。鑑於這種情況,他表示會根據人流量和經營狀況,調整經營項目。

  在吳金正看來,降價並非萬能,攤位的佈置、品類的細分差異和口味也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他有個女性朋友最早在這條街賣檸檬茶,激烈的競爭促使她創新研發了不少新的產品,比如加黃瓜、加苦瓜的檸檬茶,雖然有些新奇,但賣得還挺好。由於客流量大,檸檬茶也屬於快消品,消費者逛夜市時路過剛好口渴就會順手買一杯,現在吳金正一晚上也能賣出七八十杯,擺攤的這一個多月,他已經把前期購置設備的3000多元投資賺回來了,還略有盈餘。

  “來這裏的客人也有南寧市其他城區的,但附近的比較多。”賣燒鴨粉的覃志剛表示,經營餐飲類的攤點,要吸引回頭客,就要在口味上做文章。快餐生意停擺後,他和家人同時做了幾份生意維持生計。除了擺攤賣夜宵,他還在龍華農貿市場租了個攤位賣手撕雞,用煮雞的湯水做米粉湯,使米粉的味道更加鮮美。隨着夜市人流量的增多,他的生意也從最初的一晚上賣三四隻燒鴨、四五十碗粉,到如今翻了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比發現,夜市街售賣的小吃和商品,和外面的店面相比,價格上並沒有明顯優勢。也有的消費者逛過一圈後表示,這裏品類和別處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但在市民楊女士看來,“南寧不缺好吃的,這兩年缺的是人氣,來這裏就是為了感受煙火氣”。

  針對消費者的需求,青年創業者李六一在顧客的建議下,不斷完善攤點的佈置。從亮眼的燈牌到閃爍的氛圍燈,她的東南亞烤串店很容易被過往路人注意到。為了引流,她每天還在小紅書軟件上更新着自己的擺攤日記。

  “甜口的燒烤比較符合南寧人的口味,而且南寧也居住着不少華僑和東南亞留學生。”李六一説,她和男朋友研發的加入椰漿沙嗲醬的烤串因為別具一格的口味,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之前她擺攤用的是野營的燒烤爐,一次只能烤25串左右,現在生意火起來了,她準備添置更大更長的燒烤爐了。

  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夜間經濟發展模式

  長期以來,地攤被認為是城市管理的難點,城管與攤户時常上演着“貓和老鼠”的劇情。對於這個民眾自發形成的“地攤聚集區”,轄區政府並沒有一關了之,而是按照“堵疏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統籌兼顧疫情防控下民生就業需求和羣眾消費需要,用規範管理來保持其健康發展。

  “挺感謝政府的,通過抽籤有了固定的攤位,可以安心擺攤了。”經營提拉米蘇蛋糕攤位的覃瑩瑩説,因疫情失業後,她嘗試做過直播,也兼職做過駕校、保險的業務,之前她也在青秀區、興寧區擺過攤,後來跟着人流到陽峯路夜市創業。如今政府介入管理,她感覺夜市比之前乾淨有秩序了,而且攤位固定後,網上慕名而來的粉絲比較容易找到她的小攤。

  吳金正表示,發展夜間經濟方便了附近的老百姓,也讓疫情中遇到困難的民眾多了一個創收的機會。他希望政府繼續把夜市街的基礎設施和管理做好,“最主要的一點是攤租不要升,現在只收30元一天的保潔費,對我們來講很合理”。

  “我認為只要政府部門採取的管理措施適當,這條網紅夜市街將持續繁榮發展壯大。”胡明明認為,隨着網絡購物越來越普及,實體商場的生意變得冷清,但逛夜市類似於一種旅遊體驗,消費者可以品嚐到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和小吃,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釋放一天工作的壓力,這是網絡購物無法取代的,因此夜市發展的需求會持續旺盛。

  胡明明指出,政府在管理和打造這條網紅夜市街時,要注意到這裏的創業者很多都是受疫情影響的個體商販,他們對創業經營成本比較敏感,政府可以依勢建設夜間消費集聚區,對市場進行規範化管理;同時從扶持的角度制定相關政策,保持當前夜市街商品多樣化、低成本的優勢;也可以從培育鼓勵的角度,跟攤主簽訂長期的協議,讓他們提振信心、敢於投入,從打造長遠品牌的角度去提升經營服務品質。

  據良慶區政府相關工作人員透露,下一步,將通過科學規劃經營品類,綜合篩選經營户,適當向低收入等重點人羣傾斜等措施,避免同質化競爭;並完善水電、防疫隔離欄、警務亭、路燈等軟硬件設施,規範運營。同時就近摸排選點,規劃建設正規化市場,完善配套設施,引導攤販入市經營。通過對陽峯路便民點的管理建設,探索出一條帶有五象新區特色的夜間經濟模式,然後逐步推廣,力爭讓轄區的臨時攤點都得到有效的規範管理,共促當地夜間經濟的繁榮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生 羅婕 徐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17 字。

轉載請註明: 這條遠離市中心的夜市街為何突然紅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