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早春,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戰友走出1號碼頭,沿着冷清的石板路前往西鶴嘴山,探訪燈塔。
路左邊是山坡,右邊是海峽,松濤與海濤組合成美妙的交響樂,海峽對面是蜿蜒的黃魚山,三號信號台遠遠矗立在海口對面東鶴嘴山上,前面是廣闊的岱衢洋。腳下的石板路三尺多寬,據説是漁民們捐錢鋪就的,為的是感念100多年以前慈領和尚募資修建燈塔。路旁芳草萋萋,沒一個人影,偶爾一隻小松鼠穿過石板路,消失在左邊的松樹林裏,藍天白雲間北歸的鴻雁成人字形翱翔,雁鳴聲不絕於耳。轉過一道彎,呼啦呼啦的東北季風陡然增大,臉上焦乾生疼。身臨其境終於明白西鶴嘴尖附近為什麼無人居住,就是緣於這冬天和早春日夜不息狂暴的風!當年慈領和尚獨自堅守在這裏大半輩子直至圓寂,慈悲之心,蒼天可鑑。
遠遠只見傳燈庵孤零零坐落於山坳間。走進庵門,狂風一下子小了許多。三開間冷冷清清的庵堂。菩薩面前一對殘燭火光搖曳,香爐燃着一炷天竺香,一位老尼姑身穿打着補丁的禪服數着佛珠,口中唸唸有詞。聽見我倆的上海口音,老尼姑抬起頭深深望了我們一眼,慢慢合上眼睛繼續誦經。
燈塔建於1871年,只比著名的花鳥山燈塔晚了一年,就矗立在庵後西鶴嘴山頂,100年前慈領和尚搖着舢板去點亮漁民心中的“天燈”;而今一條窄窄的海沙路已經把燈塔與傳燈庵連成一體。爬上山頂,飽經滄桑的燈塔早已斑駁,抗戰時日本飛機轟炸的彈痕隨處可見。狹長的山岬孤零零伸入海中,活像一隻丹頂鶴長而尖的嘴巴,五虎礁就在眼前,尖利的礁石宛如五隻虎爪時隱時現,虎視眈眈,暗礁周圍波濤洶湧。燈塔我自巋然的氣勢深深感染了我們,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錚錚鐵骨巍然屹立在東海前線!
部隊從五虎礁外一直到內港,再到西海口早就建了幾處航標燈,軍民合用,徹底解決了軍艦和漁船航行的安全問題,按理這座燈塔可以歇歇了,可是入夜它依然通明。它具有高燈遠亮的優勢,每年台風季節,正值舟山漁場黃魚魚汛, 前來海港避風的漁船川流不息,靠着燈塔和航標燈的指引,在漆黑的夜晚,得以安全繞過五虎礁,擠滿了海港。白天帆檣林立;入夜紅綠黃三色桅燈多得數不清,與傳燈庵的燈塔、航標燈交相輝映,成為漁港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
夜裏我在對岸碼頭站崗,隔着海峽,遠遠看到西鶴嘴山頂通明的燈塔,它的光芒給了我不少人生啓迪。雖然離開海島近五十年了,我深諳,不忘初心貴在堅持的人生哲理,都是一樣的。(俞鴻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