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文化)距今約1600年天梯山石窟大佛的腳,“康復”了!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休閒

  新華社蘭州8月30日電題:距今約1600年天梯山石窟大佛的腳,“康復”了!

  新華社記者白麗萍、陳斌、杜哲宇

  經過一年多的保護修復,位於甘肅省武威市的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足部搶救性保護工程日前完工,大佛足部獲得“康復治療”。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護研究所所長劉智介紹,由於大佛建在強度不高的紅砂岩上,加之地處黃羊河水庫旁,地面及兩側巖體裂隙滲水嚴重,導致大佛足部、衣褶底部、兩側天王足部及天王腳下贔屓(音bìxì,塑像天王腳踩部分)泥層酥鹼脱落,部分巖體發生風化破損及坍塌,影響了大佛的整體性和穩固性,急需進行搶救性保護修復。

  2020年5月,敦煌研究院正式啓動實施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足部與局部危巖體搶救性保護修復工程。

  “大佛足部滲水嚴重,治理不好會影響修復的整體工作。”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現場負責人喬海介紹,修復單位進行了水環境監測,在大佛足部四周巖體、地面及集水井安裝監測探頭,實時監測巖體的水分變化情況,通過掌握翔實的數據,分三步進行大佛足部修復。

  第一步是對大佛地面及周邊巖體進行降排水處理。第二步清除四周酥鹼風化的巖體,預埋玻璃鋼錨杆,編制玻璃纖維網格與錨杆相連,內部填充鵝卵石,玻璃纖維網格表面用粗草泥覆蓋。第三步是根據第13窟大佛原始資料,確定大佛腳的尺寸,並根據國內其他地方大佛腳的特性,製作出各類大佛腳模型,最終篩選出最符合天梯山石窟大佛特徵的腳模型進行塑形修復。

  喬海説:“由於底部塑像贔屓沒有原始照片,所以只能根據老照片中的形象,製作模型,然後確定形象樣式,再進行塑像塑補修復施工。”

  天梯山是祁連山東線的一條支脈,開鑿於巖壁上的天梯山石窟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曆史,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傑出代表。喬海稱,此次佛腳修復工程將有效地保護大佛基座,防禦水庫對巖體的長期侵蝕。同時,通過這次保護修復工程,可再次恢復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的整體完整性,將大佛足部原貌完全展現出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