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老街 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當我走進屯溪老街的街口時,忽然發現自己竟然瞬間穿越到了宋朝——放眼望去,滿街不少宋代風格的建築:古樸的茶樓、酒肆、書場、墨莊、紙坊……招搖着,疊現着,像《清明上河圖》一樣逐次在視野中展開,那濃郁的古風撲面而來,使我恍如走進了時光隧道,不覺間穿越回1000多年前……

屯溪老街 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屯溪老街是黃山市一條醒目的標籤,它位於城區中心地帶,北倚華山,南枕新安江,全長1272米,街寬5至8米不等。以宋代風格為主建成的300餘幢徽派建築鱗次櫛比,魚貫排列,形成了老街的主體筋脈。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的拼接、組合,使老街呈現魚骨架形分佈,西窄東寬,井然有序。

屯溪老街 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老街的規劃佈局和建築格局具有鮮明的徽派特色。色彩淡雅古樸,結構錯落參差,體量大小適宜。石板青街面,屋脊小青瓦,白粉馬頭牆,這些徽派建築元素,彰顯出老街濃厚的古韻。走在老街上,目之所及,無時無刻感受到老街的神秘、幽深和層次感。臨街店鋪順次排列,建築多為兩層磚木構造,樑柱為骨,磚砌到頂。底間設計奇巧,挑檐高懸,透着東方古樸的建築美學魅力。樓上,臨街花窗洞開,典雅秀氣。店鋪間有馬頭牆封護相隔,屋頂覆蓋小青瓦。老街建築多為沿街敞開式和內天井式,或二進二廂,或三進三廂,庭院深深,別有天地,這種房屋結構形成了老街前店後坊、前店後倉、前店後居、下店上居的擺佈格局,寓含着“四水歸堂”“肥水不外流”的聚財、吉祥之意。尤其是門楹、窗欞、磚雕、石雕、木雕,或方或圓,或稜或扁,式樣繁複,巧奪天工,既平添了外觀的明晰與層次,又彰顯了店堂的恢弘和華麗。屯溪老街,將徽州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恰如徽州文化的博物館一般。

屯溪老街 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與老街住户飲茶閒聊,經其提醒,我方才注意到老街的“儒商”文化。老街的店鋪匾額,一律古色古香,流光溢彩。老街人自豪地介紹,這些匾額多出自啓功、沈鵬、王朝聞、林散之、黃苗子、費新我等文化名家之手筆!老街中的“三百硯齋”,居然擁有吳作人、沈鵬、羅工柳、劉炳森四位大師題寫的匾額!可謂文心薈萃,光彩耀人!老街又是“徽州文房四寶”等文物的集散地,字畫、瓷器、硯台、傢俱等店鋪,琳琅滿目;徽墨、歙硯、徽漆等國家級“非遺”隨處可見;“祁紅”“屯綠”“黃山毛峯”“太平猴魁”等黃山名茶各流其芳;竹編、板栗、枇杷、香菇、木耳、筍尖等特產琳琅滿目!據老街人介紹,整條老街店鋪280家,其中帶有悠久文化色彩的就有60餘家!“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軒”“藝林閣”“徽寶齋”等老店,均掛有“老字號”牌匾!以“同德仁”藥店為代表的新安醫學文化,以“書畫、匾額、楹聯”為代表的新安書畫文化,以“老徽館”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硯徽墨”為代表的文房四寶文化,以“三味茶館”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館藏器物和工藝品”為代表的民間器物文化,構成了老街獨具特色的多重文化標籤!

屯溪老街 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走在老街上,我彷彿踱進了歷史的長廊,塵事遙遠,燈火可親。認真閲讀每一家店鋪、每一方匾額,都能感覺到偉大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圖》,在上面印下了斑斑時光的回聲!出老街街口時,忽然看到一副對聯:“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從容步出;急不來的心事,想一想,暫且丟開。”吟詠着對聯,回望着老街,我的胸襟頓時變得坦蕩、遼闊起來……

///

來 源= 黃山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投稿:[email protected]

【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7 字。

轉載請註明: 屯溪老街 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