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頭觀瀾丨一滴水的千里穿越

潮頭觀瀾丨一滴水的千里穿越

  我是一滴水,因旅程不凡而頗不平凡。

  我流淌在南水北調中線。從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來,到2020年底,中線的南來之水已潤澤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超過7468萬人。在北京,人們打開水龍頭,其中70%以上的水,就是一路北上的我和小夥伴。

  有人問我,你的旅程有多遠?1432公里、15天,這是我從湖北、河南交界的丹江口水庫一路奔波到北京、天津,要經過的距離和時間。

  有人對我的旅程好奇,從水源地一路尋訪我的行蹤。從丹江口水庫出發,沿京廣鐵路線西側北上,全程自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潮頭觀瀾丨一滴水的千里穿越

  這是2020年8月25日傍晚在河南南陽市淅川縣境內拍攝的丹江口水庫庫區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我見過的挑戰和“科技範兒”工程可不少:

  ——膨脹土,號稱工程癌症,具有多裂隙、超固結、強漲縮、浸水弱等特點。而整個中線工程,約有渠道總長三分之一渠段為膨脹土路段。通過大量試驗研究,確定了水泥改性土保護的主要方法,902公里明渠成就神州大地壯美“天河”。

  ——渡槽,輸水的高速公路,中線工程27個渡槽各顯神通。沙河渡槽、湍河渡槽有關技術指標及施工難度均居世界前列。

  ——隧洞。中線工程最難之處,莫過於地下穿越黃河。6年時間在黃河底部施工,掘進刀具損傷無數,最終打通要道。開創了中國水利水電工程水底隧洞長距離軟土施工新紀錄。

  ——管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北京,從惠南莊到大寧調壓池選用直徑4米、長50餘公里的PCCP管道,這種超大口徑PCCP管道,生產、安裝等多項技術都為國內首創。

  科學精神、百折不撓,就是讓我暢行的密碼。

潮頭觀瀾丨一滴水的千里穿越

  這是2020年9月15日在河南鄭州滎陽市境內拍攝的南水北調穿黃隧洞進口南岸明渠(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水鹼少了,茶香了。”很多人都這麼説。6年多來,我和夥伴們攜手產生的能量可不小:

  北京,通過南水北調生態補水,增加水面面積550公頃,城市河流恢復了勃勃生機;2016-2020年,全市平原地區地下水埋深回升3.72米。

  天津,南水北調成為生命線,14個區居民飲水全部來自南水。曾經“自來水醃鹹菜”,如今飲用水口感、觀感顯著提升。

  河北, 500多萬人告別高氟水、苦鹹水。為助力雄安新區發展,累計向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生態補水14.17億立方米。

  河南,受水區13個大中城市、81個縣(區)全部通水,滋潤了廣袤農田、助力了經濟社會發展。

  為了我的順利出行,有太多的人默默付出。不管白天黑夜,無論汛期寒潮,巡渠路上,巡堤查險的身影風雨無阻;實驗室裏,每一次水質檢驗精細嚴謹;中控室內,值守人員緊盯屏幕,關注每一個數字的跳躍。

  江水北上,水質是關鍵。Ⅱ類水質,是對我的底線要求。人們關停一大批污染嚴重的企業,水源區持續開展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生態林業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為了清水永續北送,20餘萬建設大軍艱苦奮戰,40萬移民告別故土;留守的居民放棄世代相傳的致富門路,另謀生計。

  “南水北調,服從國家大局嘛。”一名庫區網箱“養魚大王”上岸後,沒有一句怨言,但仍習慣每天到水庫邊轉轉。面對丹江口水庫粼粼波光,他説:“希望北方人民珍惜用水吧!”

  南水北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方地區用水困難問題,但總的來講,我國在水資源分佈上仍然是北缺南豐。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叮囑,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注意節約用水,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

潮頭觀瀾丨一滴水的千里穿越

  2021年5月13日,習近平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考察南水北調工程。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讓我和小夥伴們開心的是,今年是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週活動開展30週年,本次宣傳週活動時間為5月9日至15日,主題就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節水型城市”。

潮頭觀瀾丨一滴水的千里穿越

  主筆:於文靜、黃垚


  策劃:霍小光

  統籌:張曉松、鄒偉、張維革、羅輝、王絢

  視頻:黃垚、於文靜

  漫畫:王威

  視覺丨編輯:吳晶晶、楊文榮、朱高祥、曲振東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2 字。

轉載請註明: 潮頭觀瀾丨一滴水的千里穿越 - 楠木軒